4.如何自省改过(三)——君子恶居下流

4.如何自省改过(三)——君子恶居下流

00:00
15:25

     欢迎收听杞文讲《论语》,我是杞文。今天我们接着讲《论语》中关于“如何自省改过”这个话题。本课程之所以从“自省改过”开始讲起,实在是因为它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功夫,是《论语》的核心内容之一。上两节课我们讲了“自省的功夫”和“改过的功用”,知道古代的儒士是有错必改,改过必新。古人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他们知道改过的巨大功用外,还有一点重要原因,就是“君子恶居下流”。《论语》子张篇有这样一章: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贡说,商纣王其实没有那么坏,不像后人说的那样罪恶滔天,可是为什么落下这样的恶名呢?就是他一错再错,让自己的品性处于下流的层级,自己始终是负能量的状态,就吸引了更多的负能量,所以“天下之恶皆归焉”,所有的脏水都泼到他身上了,有的坏事不见得真是纣王做的,也都一股脑安到了他身上,谁让他成为“错”的代表呢。比如一个班级里有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班里什么东西坏了丢了,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怀疑他,很多小朋友都会指认是他干的,尽管他们并没有亲眼看见。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人如果受到一些人的赞赏抬爱,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赞赏抬爱,而一个人如果受到一些人的欺侮,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欺侮他。对于这一点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破窗理论”,就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人及时修复它,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其实很常见,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阐发,形成了犯罪学上的一条著名理论。就是如果破窗不及时修复,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理论”事实上指出的是环境、状态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我们来看历史上的一个故事,《后汉书•窦宪》传: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秏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后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至乃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铭石负鼎,荐告清庙。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而后世莫称者,章末衅以降其实也。

      要论功劳,窦宪居功甚伟,可以说是他最终击败了匈奴。但后世的人没有人称赞他的,为什么呢?“章末衅以降其实也”,就是用他后来的错误,降低贬损他实际的功劳。史书上记载,窦宪自恃功高,越来越骄横跋扈,对上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对下欺压百姓,抢人商铺、夺人田产。甚至连公主的土地,他也据为己有,公主都拿他没办法,可以说是一手遮天。这当然不能为皇帝所容忍,最终以谋逆罪将其处死,落得个身败名裂。我们看窦宪的悲剧,实在是令人感叹。那么大的功劳,最终却没人说他好。本来该名垂青史的人物,最终成了一个罪臣。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从什么时候开始分化呢?就从他变得“下流”那一刻开始,从此功劳逐渐消耗殆尽,恶名与日俱增,人生滑向黑暗的深渊。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子贡的智慧,他总结出“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这句话,实在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所以古人说,天下之美,归之尧舜周孔;天下之恶,归之桀纣。人一旦处于下流,处于负能量的状态,所有的倒霉事就都来了,而且它还会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让人向下沉沦。这一章就是通过子贡之口,表达了孔门的这个重要观念。

 

       那么“下流”从何而来呢?就是过而不改,过而不改,人就会日渐下流。这是孔门最注意的事情,也是孔子最担心的事情。《论语》述而篇有一章说,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里孔子说到了他的忧,我们要知道孔子曾说过“仁者不忧”这样的话,他一般是不忧不惧的,为什么这里会忧呢?可见这个事情非同小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这几句是倒装,用现代话说就是“不修德、不讲学、不徙义、不改过”。不修德,人生就没有真实获得并且永不失去的东西。不学习,人生就进入不了上升的通道,学了不讲,就吃不透学不牢。不徙义就不敢追求自己的理想,就没法实现自己固有的使命。关于德、学、义,以后我们再列专题讲解,这里我们先说“不改过”,就是孔子说的“不善不能改”,不善就是过。前两次我们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的讲解,总结这个主题,我们要体认到以下道理:不能自省改过,生命就会漏掉很多东西,功业也会被抵消,就会越来越处于下流的境地,负能量越来越多,最终必定自食其果,人生为此付出代价。

        好了,本讲最后,我再把有关《论语》的章节吟诵一遍,供听友们参考。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蓮鳥

    特别喜欢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