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 百年战争与“圣女贞德”的壮举

04 | 百年战争与“圣女贞德”的壮举

00:00
23:13

一、知识点卡片


二、思维导图


三、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们这一讲的题目是“贞德的壮举:百年战争与民族国家的建构”。贞德,或圣女贞德这一名字或名称,我想你以前一定听说过。一些中国朋友还喜欢把贞德和我们中国历史上的“花木兰”相比,甚至将她称为法兰西的“花木兰”。


当你有机会到法国的巴黎、兰斯、鲁昂等城市旅游观光时,都极有可能会看到贞德的塑像,因为这些塑像都被安放在游客喜欢去,同时极为显眼的地方。例如,在巴黎的贞德塑像就分别被安放在巴黎的这两个地方,一个是卢浮宫旁的金字塔广场,另一个是我们上一讲收尾时提到的蒙马特尔高地的圣心教堂正面的门前。


金字塔广场的贞德塑像(左)和圣心大教堂的贞德塑像(右)



听到这里,你自然会好奇地想,这位贞德究竟何德何能,或者说是何方神圣,得以在法国享受如此之高的礼遇,甚至被法国人奉为“圣女”?在此千万请注意,这里的圣是神圣的圣,可不是剩余的剩。


我觉得,对于这一问题,或许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简要地回答:她是一位在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建构中劳苦功高、作用显赫的民族女英雄。


纵观世界历史,不少国家或民族的兴衰存亡,都和它们在不得不应对的重大战争中取得的结果密切相关。法国也同样如此。史学界普遍认为,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初造,与法英百年战争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不妨先关注欧洲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现象,这就是14世纪以来,整个西欧陷入几乎连绵不断的封建混战之中,其中就包括我们接下来要细讲的法英百年战争。


而说到当年发生的“封建混战”,自然得补上一课,讲讲“封建制度”何以在西欧形成。我们在上一讲中提到的加洛林王朝延续了3个世纪。那么,在这300来年的时间里,加洛林王朝对法国史有何重大贡献呢?我想它最大的“贡献”,就是孕育了西欧的封建制。在查理•马特,也就是“铁锤查理”首开先河后,加洛林王朝国王们,包括查理大帝,都把土地分成“采邑”,有条件地分封给“附庸”。这里尤其要关注的是,国王分封的附庸往往又有他自己的附庸,他们也会同样把土地分封给他自个儿的附庸。这么一来,以采邑为纽带,上自国王,下至一级又一级的大小附庸,一个金字塔式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然形成。


法国封建等级制度


不过,在此必须要提醒你注意的是,虽然我们以前在学中国历史时也经常会碰到封建制度之类的术语,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的“封建制度”,实际上与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中国的“封建制度”的差别蛮大的,甚至可说几乎不是一回事。其中很有意思的说法或现象就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对自己附庸的附庸无权管辖。反过来讲,就是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人为封主,对自己封主的封主不存在臣属关系。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在北大历史系读书时的老师马克垚教授有过精深研究,你如果感兴趣,不妨看一下老先生发表在《北大学报》91年第2期上的论文《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比较研究》。


好,接下来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百年战争的直接起源。简单地说,百年战争直接缘起于卡佩王朝后继无人。1328年,在查理四世去世后,因卡佩家族嫡系缺少男丁,王位继承成了问题。王位空缺之后,自然就会有人惦记。当时盯上王位的人主要有这样两个:一个是查理四世的旁系堂弟、瓦洛亚家族的菲利普,另一个是前国王菲立普四世的外孙、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不想让英国国王来继承法国王位的人们,搬来了从古老的《萨利克法典》,从里面的条文中引申出一条原则,即“女性及母系后裔没有王位继承权”,以此拒绝了英国国王对法国王位的要求。同时,推举那位旁系堂弟继承王位,是为菲利普六世。法国由此进入了瓦洛亚王朝时期(1328-1589)。但是,这就直接引发了英国国王的不满并对法国开战。


瓦洛亚王朝几乎与“百年战争”相始终。我们都知道,从1337年至1453年,法英两国时断时续地进行了116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如果说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在菲利普六世继位后,英王仍不断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那么它的深层原因,则要复杂得多。


首先,法英两国统治王朝之间为争夺领地而展开的斗争由来已久。由于先后统治英国的诺曼底王朝和金雀花王朝的开国君主都是从法国过去的封建主,因而在法国拥有大片领地。虽然随着法王王权不断的增强,英王在法国的领地日益缩小,但英王始终在法国还拥有领地,而只要这些领地没有完全被剥夺,英国王室就仍抱有在法国进而在欧洲大陆的更大范围扩张势力的野心。反过来,对法国王室来说,只要英王在法国境内还占有土地,就会对法国的统一大业构成最大障碍。你想,法国国王能不想竭力全盘收复英国王室在法国的领地吗?


其次,佛兰德尔问题也导致两国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佛兰德尔当时属于佛兰德尔伯爵,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在上一讲提到过,佛兰德尔伯爵比法国国王还要财大气粗?你或许会问,佛兰德尔伯爵何以如此财大气粗?简单地说,那是因为佛兰德尔是当时欧洲屈指可数的富得流油的地区。这一地区以毛织业著称,而毛织业的主要原料——羊毛则大多来自英国,因此,它与英国的经济联系可以说是水乳交融。但是,佛兰德尔伯爵又是法国国王的附庸,而且,法国国王对这块风水宝地更是垂涎已久。不难想象,法英双方为争夺佛兰德尔展开的斗争有如何的激烈。


1337年,早已势不两立的这两国终于开战。尽管从表面上看,法国的兵力要超过英国,但在战争的第一阶段,英方却让法国连遭重创。特别是在著名的普瓦蒂埃决战中,英王的长子,也就是神勇的“黑太子”统率的英军,把法王约翰二世或者说Jean II率领的法军打得落花流水,被迫与英方缔结布雷蒂尼和约。这一切,标志着百年战争第一阶段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


1365年布雷蒂尼和约后的法国(蓝色部分)

红色为英王统治区,粉色为割让的土地


法王查理五世在其统治期间,利用布雷蒂尼和约带来的喘息时间,励精图治,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由此,国力得到较快的恢复。在国力恢复、军事力量明显增强之后,力图报仇雪耻的他,不仅与英国重新开战,而且还连连取胜。到1380年时,法军收复了布雷蒂尼和约签订时被割去的绝大多数失地,随后,战事一度暂告平息。到这里,法国也可说在战争的第二阶段勉强扳回一局。


但事情没有结束,半个多世纪之后,英王亨利五世趁当时的法王不时精神病发作,以及法国两大封建派别内讧之际,再次重燃战火。在法方连遭重创背景下,双方在1420年缔结了特鲁瓦条约,规定法王的女儿嫁给英王亨利五世,等当时的英王法王去世之后,英方宣布将两王后代,当时还不满周岁的婴儿立为英国和法国的国王,是为亨利六世。这一举动表明,西欧两大王国大有跨越英吉利海峡,合二而一之势。


然而,逃亡到法国南方的原国王之子,就是现任法王的舅舅,不愿认这个婴儿为法国国王,遂宣布自己为查理七世。于是,法国便出现了“一国两王”的局面。一个是统治着法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亨利六世,另一个是以南方的布尔日为据点,试图与英军对抗的查理七世。不过查理七世缺钱少兵,似乎对胜利不抱信心。


1428年秋天,英军开始围攻奥尔良。作为通往南方的门户,这个地方一旦失守,法国南方就有沦陷的危险。因而,保卫奥尔良之战便成为法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奥尔良之战


就在奥尔良即将被攻破的紧急关头,一位名叫贞德的民族女英雄奇迹般地登上了历史舞台。她以自己的壮举激起了同胞的爱国热情和斗志,不仅使奥尔良转危为安,而且使整个战局出现了逆转。


按照法语的发音,实际翻译为“冉达克”,更为贴切的贞德,实际上出生于法国东部香槟与洛林交界处的一个叫冬雷米的村庄的牧羊女,由于自小目睹英国军队的烧杀抢掠,早就萌发了救国之志。与此同时这位父母都是天主教徒的农家姑娘,在当地笃信上帝的村民中,又素以虔诚著称。贞德自称在13岁的时候,就“听到”圣徒的召唤,说让她拯救国家。听说奥尔良被攻克以后,17岁的她再也无法按捺救国豪情,就从家乡赶到沃库列尔小城,对负责守卫这个小城的军官声称,她是奉上帝之名来拯救法兰西,并引导王太子查理去兰斯加冕的。这座小城居民为她的爱国豪情所打动,就凑钱替她购买盔甲和战马。最后守城军官的护送下日夜兼程11天前去觐见太子。


当她到达王太子所在的地方时,王太子身边的大臣为了考验她,就故意让王太子混在大臣中间让贞德辨认。结果她一眼就认出了谁是王太子。此时奥尔良已危在旦夕,在主动请缨之后,已经近乎绝望的王太子立即命令贞德率领人马解救奥尔良之围。于是贞德手持王太子送她的宝剑,骑着一匹白色战马,率领数千法军,直奔奥尔良城。贞德的到来,使得城中军民士气大振,于是在几天奋战后,被英军包围达200多天的奥尔良终于被解围。在这之后,法国军队乘胜追击,连续攻下了数座城市。在7月拿下了法国人称为圣地的兰斯。


在收复兰斯之后,查理七世在兰斯大教堂正式加冕称王。在加冕典礼上,贞德手持旗标站在查理七世旁边,好不英姿飒爽。


加冕仪式中的查理七世和观礼的贞德


但让人痛心的是,贞德后来不幸落入英国人的手里,在被严刑拷打之后,被当作“穿戴男装”、“妖术惑众”的女巫,在鲁昂广场上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也正因为贞德是在鲁昂遇难的,所以鲁昂也和巴黎、兰斯、奥尔良等城市一样,留有很多相关纪念物,它甚至还有一座圣女贞德博物馆。我觉得,如果你对这位法兰西的“花木兰”感兴趣的话,鲁昂的这座博物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虽然贞德后来在被对手俘获后惨死于火刑,但她的壮举所唤起的民族意识在国人中继续高涨。在为贞德复仇的口号下,法国民众的抗英斗争愈来愈强烈,在光复国土的战争中节节取胜,查理七世得以重返已沦陷17年之久的首都巴黎。1453年,法军在卡斯蒂荣战役大败英军。由此,除加来港外,所有失地都已收复,法国终于取得了百年战争的最后胜利。


取得百年战争的最后胜利,意味着一举排除了法国领土统一的最大障碍。不过,在国内,仍有一些法国贵族依旧保持着相对独立,统一大业远未完成。法国领土基本统一的任务是由查理七世之子路易十一来完成的。路易十一去世时,今日法国版图的轮廓已被他基本勾勒出来。


左图:1380-1450年(百年战争期间)。橙色为法国国王领地,绿色为勃艮第公爵领地,黄色被英国占领。右图: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绿色为独立的布列塔尼公国。



随着国土基本实现统一,法国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加强,共同的法兰西民族文化也开始出现,如在巴黎方言的基础上,法兰西共同语言——法语正在逐渐形成。至此,法国开始成为政治统一的民族国家。


还需要再说一下的是,虽然在贞德的传奇经历中有不少超自然和过于神秘的成分,难以全盘相信,但不管怎么讲,她的名字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回响在人们耳畔,不少人会对这位牧羊女一跃而为名垂青史的圣女,津津乐道。在这一过程中,和许多中外历史名人一样,已成为象征或符号的贞德,免不了也成为各个时期的各种人进行政治开发、文化利用,乃至商业“消费”的对象或工具。例如,19世纪的时候,贞德的名字就被用于一种矿泉水的商标。而安放着贞德骑马塑像的金字塔广场,则成了20世纪法国民族主义份子在巴黎举行示威活动时的首选胜地。


总之,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大文豪法朗士所说的那样,“追踪各个时代对圣女贞德的记忆将是很有意思的事。不过这会是一大本书”。毫无疑问,一般的法国人,更甭说我们中国读者都不会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对付这本“大书”,好在法国在20世纪末出过一套里程碑式的史学巨著——《记忆的场所》,其中关于贞德的篇章不仅信息量很大,而且充满洞见。感兴趣的听友不妨去找来看看。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将把目光投向法国从等级君主制转向绝对君主制,标题是《走向绝对主义:绝对君主制在法国的起步》。下回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雪泥鸿爪苏东坡

    fate 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