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列传9.老子那些似是而非的传说

老子列传9.老子那些似是而非的传说

00:00
07:25

9.老子那些似是而非的传说


史记:“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导读:

“老莱子”就是“老子”吗?老子活了160岁吗?司马迁记录这些是什么用意?本章讲述了老子的一些传言,尤其重点赞扬了司马迁在整理记录这些传言的治学态度,同时也批评了强为圣人做传这样“有为”之法,是思想境界的盲点。


 正文:

历史上对老子的记述确实是只有只言片语,就这么多了,但是这一个人物如果不把他洋洋洒洒的给写出来,那么《史记》就不能够称之为《史记》,它就不能够言说上下三千年!所以又要写,就把似是而非、捕风捉影,大家听的传说的东西,司马迁他老人家全部给写出来了。


司马迁继续说:有的人就讲老莱子,他也是楚国人,他也写书写了十五篇,他也讲道家的经典,而且老莱子大概和孔子也是处于同一个时代。


什么含义?莫不是当年孔子在周王室问礼老聃,问的原来是这一个老莱子?因为他也是楚国人,他也讲道家的经典,莫非是同一个人。老莱子是何许人呢?那么大家对《孝经》乃至二十四孝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其中有一个讲的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就讲到这样一号人物,所以这个(传说)就被司马迁记述在里面了。


司马迁又继续讲:老子活有一百六十几岁,还有的讲老子活了两百多岁,因为他修找到修道的真谛,所以能够颐养天年,延年益寿。


这一个对不对呢?这一个说句实话,活一百六十岁、两百多岁的,至今在终南山恐怕也是不乏其人的,所以这个也的确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另外一个传说讲:孔子去世以后129年,史书上记载周朝的太史儋,单人旁加一个詹天佑的詹,太史儋,它的读音也读老聃的聃。他就见了秦献公。我们看孔子去世以后129年是哪一年呢?公元前的350年,当时刚好是秦献公当政。太史儋他就见了秦献公,说了一番伟大的前瞻性的预言。他说秦朝和周朝在最初的时候两个地方几乎在一起,所以叫“秦与周合”,那么它合在一起大概150年以后,就两地分离,分离了70年以后,秦地就出了一个霸天下之王的人。


大家对照一番,这个言论史书上还确有记载,后来也确实出了这样一位霸王者的人物。谁呢?秦始皇,他统一了六个国家,也灭了周王室,严格来说周王室不是他灭的,是吕不韦灭的,可见这一个太史儋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于是有的人就怀疑这一个太史儋,俗名老儋,也就是老子,也有的说不是这样一个人。几种说法搞在一起,世人就不知道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最后结论,老子隐君子也,他是一个真正的隐士。


这一个话,我认为它给了我们两层启发。第一层,我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非常钦佩司马迁他老人家,因为他在对每一个人物写传记的时候,不仅博览群书,把当时汉朝图书馆的所有的典籍翻一个遍,另外他还深入民间各个地方,沿着他要写的人物,他们当年生活的轨迹和各个地方,都在当地进行一番访谈,听当地老人家代代口口相传,传下来的传说,并且通过客观的分析和一番整理,形成了后来我们看的《史记》,可见他颇花费一番功夫,这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的确值得现在奋斗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人们,效仿和学习。


第二个方面,我们就要提出批评。为什么?严格来说,像老子这样的人物的确没办法立传。为什么?因为圣人不留名,叫智者无名,是这样的一个境界,导致对他们无法著书立说。那么强行著书立说,就会落入痕迹,这有违圣人的心意所在。


我们看,除了达摩祖师,还有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等等,对他们几乎都语焉不详,记载甚少,其他的还有很多人也是这样的,比如复圣颜回等等。为什么?我们就要提到刚才老子的关门弟子,关尹子(尹喜真人),他后来被称之为文始真人,因为他也留了一部书叫《文始真经》,也叫《关尹子》。这个《关尹子》里面就讲到了一番话:“道无形,不以行观圣人,道无言,不以言观圣人。道是无形无相的,你通过他讲的话和他的行踪去判定一个人,并且为他做传,恐怕就不一定做得好!


所以很可惜,这一篇《老子列传》有点暴露出来了太史公的盲点,这个是要值得大家要警醒和谨思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