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 “冷酷的”塞里姆一世

09 | “冷酷的”塞里姆一世

00:00
32:49

上一讲,我们说的是“奴官制”,也就是奥斯曼人怎么样尽可能地利用被征服土地上的基督教人口,也就是他们的的人力资源这个问题。这个制度,就跟我说过的一样,它不是什么奴隶制,相反,它更像是一种精英选拔体制。这个制度是直接为苏丹【也就是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为这些被选拔上来的人,只效忠于苏丹,他们相对苏丹来说,在身份上是奴隶【或者说奴仆】,但他们是奥斯曼王朝的政治和军事精英阶层。从防止腐败、加强皇权的角度来说,你得承认,他这个制度是有优势的。包括这么选拔和培养出来的禁卫军,战斗力也很强。奥斯曼人的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功,跟这个制度优势是分不开的。

 

这一讲,我们就要说一说穆罕默德二世之后,到16世纪前后,奥斯曼人在军事上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我尤其是要对“冷酷的”塞里姆一世【他征服了阿拉伯世界】,做一个简单的讲述。也算是对具体历史进程的一个简单的总结,因为,我们前几讲对这些历史线索相对关注比较少,我们的这个课程不是流水账,而是专题性的,所以,你可能到现在有些糊涂了。所以,我们把这个过程做一个简单的概述。也便于你对前后文之后课程的理解和把握。

 

在对奥斯曼的历史解释上,一直有一种重要的观点,说奥斯曼人这么厉害,它就是靠着军事力量强大,这么说虽然有失偏颇,但强调军事实力和胜利,对于了解奥斯曼的历史,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角度。但这一讲你会知道,奥斯曼人的军事优势,主要还不是体现在游牧骑兵上,恰恰相反,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支军队,它体现的是定居帝国积极采纳世界先进军事技术,游牧人在军事现代化这个方面,是很积极、很开明的,这个时候配备火器已经很常见,这种帝国,历史书上叫它们“火药帝国”,奥斯曼就是其中之一。

 

另外,你不能不说奥斯曼人还是有种运气的因素在里面,你看,奥斯曼王朝前期的首领个个都是能征惯战、勤政善治的君主,就算是巴耶济德一世败给了帖木尔,你仍然不能否认一点,那就是,巴耶济德一世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君王。

 

奥斯曼人在欧洲的征服和扩张,一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除了他们军事上很强大之外,这个时候的欧洲形势对他们扩张也是有利的,因为这个时期的欧洲正处于衰落和分裂之中:14世纪的黑死病使欧洲人口大减;1337—1453年的百年战争耗尽了英、法两国的精力;意大利长期存在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斗争;巴尔干地区更是因为宗教和政治的原因陷入纷争;基督教王国的农民们,因不堪重负而心怀怨愤,失去了抵抗穆斯林的热情。所以说,我们需要在一个较大历史网络中看待奥斯曼人的扩张这个问题。


到1340年,也就是第二个苏丹奥尔罕的时候,奥斯曼人已经完全控制了小亚细亚中西部,也是奥尔罕的时候,奥斯曼人已经控制了达达尼尔海峡,也就是打开了通向欧洲的大门。之后,他们渡过海峡,开始在欧洲攻城略地,用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说过的1453年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到这个时候,中国还处在明朝初期。

 

穆罕默德二世在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差不多又干了三十年。到15世纪晚期的时候,我们看到,奥斯曼土耳其人已经控制了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尤其是中央安纳托利亚,但东部和南部是帝国间接控制的区域,这里原有的游牧民族因素仍然很重【这也就是草原传统的延续,基于部落制,它是不喜欢中央集权的一个因素】,他们各自为政,割据一方,一有机会就可能反叛外力控制,他们对奥斯曼帝国走向定居化,然后加强中央集权,非常不“感冒”,所以,他们其实是奥斯曼人帝国建设的一个重要威胁。反而是在欧洲的巴尔干领土上,奥斯曼人的控制是牢固的。到15世纪晚期的时候,保加利亚、马其顿、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阿尔巴尼亚,等等,这些地方已经成为奥斯曼人的领土。

 

穆罕默德二世是在1481年行军途中病死的。然后,我们多次说过的那种内亚因素又出来了:奥斯曼人又陷入了继承人之争。穆罕默德二世有三个儿子,其中最能干的儿子在之前就死了。剩下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杰姆【Cem】,一个叫巴耶济德,跟之前的那个巴耶济德一世同名,这个巴耶济德得到了禁卫军的支持。但宰相是支持Cem的。遗憾的是,宰相很快被禁卫军杀死,巴耶济德宣布即位,这就是巴耶济德二世。Cem不服,发动叛乱,后来失败,带领家眷逃往埃及的开罗,也就是投奔了马穆鲁克王朝。巴耶济德二世干了三十年。这场兄弟之争,当然还是我们说的那种草原传统的延续。不过,也有新的情形,就是这次王位斗争中禁卫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算是开了一个先例【后面我们还会看到这个主题的出现,就是不同势力支持不同的王位候选人,但禁卫军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巴耶济德二世统治的开始,他知道自己的爸爸东征西讨造成了国库空虚,为了支撑军事行动,国家收的税也多,人民对税负太重不满,他的这三十年,更倾向于休养生息,他给人民减税,减少开支,重建财政,军事行动也相应地减少,而且更加谨慎,这些都有利于奥斯曼国力的恢复。巴耶济德二世非常积极地让陆海军的用更新的武器,这其实为下一个世纪帝国的新一轮扩张奠定了基础。

 

在对外的扩张和外交方面,巴耶济德二世远征多瑙河北岸,确保了黑海西岸的交通线,这个对于确保克里米亚骑兵的参与和配合是很重要的,巴耶济德二世还进攻了波兰。

 

在东部安纳托利亚,主要是面临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的威胁,双方后来达成了和平协议,建立了缓冲区。这些都是巴耶济德二世不穷兵黩武的表现。在海上,奥斯曼人与威尼斯人争夺,互有胜负,威尼斯具有一定的优势,双方在16世纪初也达成和解。关于奥斯曼人在地中海的经略,我们会在后面重点讲述。

 

进入16世纪,中东这个地方出现了新的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因素。也就是,当信奉伊斯兰教正统派也就是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在欧洲扩张的时候,在紧邻它的东部地区崛起了一个新的伊斯兰国家,这就是位于今天伊朗的、信奉什叶派的萨法维王朝。奥斯曼与萨法维进行了差不多200年的竞争,这对奥斯曼人在西方的行动,时不时就会形成制约。

 

在双方竞争的过程中,我们前面说到过的、安纳托利亚边疆地带的那些不稳定的【也就是有深刻的游牧根源】的因素,他们会受到伊朗的影响,尤其是他们不喜欢奥斯曼人的中央集权化,也不喜欢帝国越来越强调伊斯兰正统,这样呢,来自伊朗的影响就相应地变大,这就给奥斯曼帝国的稳定造成了威胁。

 

通过对这个过程的了解,你大概可以清楚奥斯曼帝国走向定居帝国的过程,它在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方面,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当然,奥斯曼人在加强中央集权化,走向定居化,这个过程从奥斯曼一世的时候就开始了,但直到现在,在某些方面它自己也没有完全摆脱草原的传统,我们在讲它的继承制度的时候,就说到了这一点。你看,在巴耶济德二世去世的时候,他留下了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二因为在镇压叛乱过程中失去了禁卫军的信任,而最年轻的王子塞里姆,本来最没有希望的就是他,但竟然后来居上,最终迫使巴耶济德二世在1512年让位,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禁卫军支持塞里姆。你看,这个模式又来了。巴耶济德二世让位不到两个月之后,就离奇死亡,有人说是被他儿子给毒死了,当然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只能说死因不详。

 

现在,新的苏丹就是塞里姆一世,历史上,他的外号叫“yavuz”,意思是“冷酷的”。他的很多做法,很符合这个外号。比如,他即位后击败了自己的两个哥哥,就把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们全部处死了。他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奥斯曼苏丹,他其实就干了八年,基本上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但他把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可以说是工作效率最高的苏丹。

 

从当王子挂职锻炼的时候起,塞里姆一世就对安纳托利亚的情况很熟悉,这个时候他判断,自己最重要的对手就是在东部的那个新兴的伊朗的萨法维王朝。萨法维人对安纳托利亚的影响很大,而这里本来就是奥斯曼人控制不牢的地方,所以,塞里姆一世做了充分的准备,要打掉萨法维人的威胁。

 

他先在西边与匈牙利的哈布斯堡家族达成协议,这样就避免了两线作战,然后把精力放在清楚内奸上,就是搜捕自己国内的对萨法维人的支持者,对他们进行了残酷无情的镇压,据说有4万人被杀。实际上,塞利姆干的事情就是镇压了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什叶派。

 

在清除了内部的威胁之后,塞里姆一世随即率军东征,他打出的旗号是“讨伐什叶派异端的圣战”。实际上,就跟以前奥斯曼人要搞乌古斯认同,是被帖木尔和别的东部游牧政权逼出来的一样,奥斯曼人也是被善于做宗教宣传的伊朗人逼着进行宗教意识形态建设的。在与伊朗人的军事和意识形态斗争过程中,奥斯曼人也开始强化自身的正统伊斯兰意识。这种类似的情况,到20世纪,你还能看到,1979年的伊朗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后,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很多逊尼派国家,都不得不在不同层面上加强自身的宗教意识形态建设,也就是要抵御外来的什叶派的宣传。

 

我们简单说一下伊朗那边的情况。在1500—1510年,有一个叫伊斯玛仪的人,他就是萨法维王朝的创立者,他凭借强大军队,以“圣战”的名义东征西战,征服了整个伊朗高原、里海沿岸、中亚部分地区以及伊拉克,建立起萨法维帝国。

 

伊斯玛仪的扩张最初进行得很顺利,在西边,他们突进到现代土耳其境内。在东边,伊斯玛仪的军队在1510年在今土库曼斯坦境内打败了乌兹别克人,还杀死他们的领袖。他还用武力吞并了深受伊朗文化影响的阿富汗地区。这些开疆拓土的举动,为萨法维帝国奠定了基础。

 

但同样处于上升时期的奥斯曼人很快就要来报复了。1512年,“冷酷的塞利姆”上位,改变了他爸爸在东边的和解战略,转而采取攻势。他首先对萨法维王朝实行经济封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它的大宗贸易进行打击,这里涉及的启示就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东边是波斯人垄断的,西边主要是意大利商人【伊朗或者说波斯人一直就是东西方丝绸贸易的重要枢纽,他们长期垄断了东西方的丝绸贸易,获利巨大,波斯语一度是北京到威尼斯的丝绸之路上的通用语。希腊人早在6世纪的时候就学会了丝绸制造,十字军时期一些希腊人迁移到意大利,带去了丝绸制造技术,之后欧洲陆续出现了一些丝绸重镇,这其中意大利人最为出色,直到今天欧洲最好的丝绸还是在意大利生产的。】塞里姆一世逮捕了很多波斯商人,并禁止与他们贸易。这打击了萨法维人的经济。

 

更重要的打击则是,1514年,查卡尔迪兰(在今天伊朗西北部靠近土耳其的边境)战役中,伊斯玛仪被奥斯曼军队打得大败。当时伊斯玛仪还主要使用的是传统的骑兵,而奥斯曼的精锐的禁卫军已采用来自欧洲的热兵器技术(滑膛枪、轻型炮)。伊斯玛仪一世也被击中受伤、差点被俘,从此一蹶不振。塞里姆率军追击萨法维人的败兵,并洗劫了他们的首都大不里士,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包括很多优秀的工匠和艺术家,把他们送到了伊斯坦布尔。查尔迪兰战役距今已经过去了500多年,但回顾来看,它不只是基本上确定了伊朗和土耳其的边界,也深刻影响了现代中东的基本格局。

 

塞里姆一世在卡尔迪兰战役之后,并没有返回伊斯坦布尔,他本打算在高加索地区传统的游牧民族的营地过冬,准备来年征服萨法维人,但不想连续作战的军队出现了不满和骚动,最终让让塞里姆放弃了这个想法。他同时发现,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需要首先平息安纳托利亚东部。他不仅灭了与萨法维人结盟的地方政权,更重要的成绩是收服了库尔德人,以及附属于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的诸侯国。最终,塞里姆一世扫平了安纳托利亚边缘地带,建立了在当地的有效统治。

 

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年中,萨法维王朝继续挑战奥斯曼土耳其人,甚至在1508—1534年和1623—1638年两度统治巴格达,但卡尔迪兰战役的失败迫使萨法维王朝的权力中心从东安纳托利亚退回到伊朗高原,并最终定都在伊斯法罕。

 

塞里姆一世的更大功绩是在完成了对萨法维王朝的打击之后,对阿拉伯地区的征服。下面我们就说一下这个过程。在大败萨法维人、巩固了对东部地区的统治之后,塞里姆一世进行了短暂的休养生息,做了一些内政改革工作。由于控制了安纳托利亚东部,奥斯曼人现在也就能够控制从伊朗到与西部之间的国际贸易路线,既能增加自己的税收,也可以适时对对手进行经济打击。塞里姆之前已经让马穆鲁克人的叙利亚总督【这个家伙其实已经听奥斯曼人的话了】把贸易向北引向奥斯曼境内,从伊朗到叙利亚的阿勒颇的贸易路线,这是另外一条重要的商路。他还切断了从奥斯曼领土进入伊朗和埃及的贸易,这就是对马穆鲁克人的经济封锁。


我们也提到过,埃及的马穆鲁克人依赖来自高加索的奴隶作为兵源,奥斯曼人现在也能够控制这条主要通道,从而可以对马穆鲁克人施加压力。16世纪初控制叙利亚和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已经是苟延残喘了。实际上,这个王朝的统治者与奥斯曼土耳其人有着相近的内亚起源【我们说过,马穆鲁克也是奴隶的意思】。

 

1516年,塞里姆就把目光转向了东部,不过他暂时没有确定是先打击萨法维人还是埃及的马穆鲁克人。马穆鲁克王朝无法判断对塞里姆的军事目的,但做出了过度反应,不顾塞里姆一世的抗议和前线将领的反对,率先调动了军队,向安纳托利亚进发,这使塞里姆下定决心先打击马穆鲁克王朝。

 

塞里姆还大力宣传,说马穆鲁克人与萨法维人联合,萨法维人信奉什叶派,是异端,马穆鲁克人与萨法维人联合,所以也该打。实际上,马穆鲁克人和奥斯曼人都是逊尼派,麦加、麦地那两座圣城在马穆鲁克的控制下。

 

由于马穆鲁克重要将领的叛变,以及叙利亚人民缺乏抵抗热情,对阿拉伯地区的战事进行得出奇地顺利和迅速,配备了大炮和火枪的奥斯曼人的军队具有压倒性优势,阿勒颇守将献城投降,御驾亲征的马穆鲁克王朝的君主也死在了逃亡的路上。塞里姆一世随后进入了大马士革。之后又直抵开罗。1517年1月,开罗陷落。三个月后,马穆鲁克的末代苏丹被抓住处死。马穆鲁克王朝彻底灭亡。就这样,奥斯曼人占领了埃及与叙利亚。

 

塞里姆一世仍然使用马穆鲁克的旧统治阶层进行管理,根据阿拉伯社会的特征建立各种制度。这可能是也今天阿拉伯地区缺少国家建设传统的原因之一。


对埃及的征服具有重要意义。埃及历来是地中海世界不同帝国的粮仓,在这方面,奥斯曼土耳其人也效法之前的帝国,非常重视埃及,给与特殊政策。征服埃及使奥斯曼帝国获得了稳定的税收和丰富的粮食供给。

 

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塞里姆从马穆鲁克统治者那里接收了哈里发(先知的继承人)的称号,从此,帝国皇帝一人兼具双重身份——苏丹与哈里发。不过,与之前的哈里发国家相似,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权威也不掌握在苏丹的手中,而是由宗教学者阶层垄断。征服埃及还使得奥斯曼统治者将穆斯林的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从而增强了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1517年,麦加的具有“谢里夫”称号的贵族承认了塞里姆的哈里发地位,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获得了“两座圣城之仆”的头衔,阿拉伯半岛的汉志地区正式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麦加的“谢里夫”开始接受奥斯曼皇帝的册封,一直延续到帝国末期。

 

征服了阿拉伯地区后,越来越多的正统穆斯林精英进入帝国统治中心,使帝国经历了一次“再伊斯兰化”的过程。这是奥斯曼帝国的身份认同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这之前,奥斯曼帝国主要地还是一个巴尔干帝国。而在这之后,伊斯兰化开始加深。需要注意的是,也是在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喜马拉雅的朋友,这一讲我们重点讲的是塞里姆一世的扩张。主要是在16世纪初,尽管塞里姆统治的时间只有8年,但他干成了很多大事,尤其是完成了对马穆鲁克的征服,这就是1516—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先后征服了叙利亚和埃及。这个事情,无论是意识形态上还是经济上,对奥斯曼帝国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下一讲,我们要讲述的是苏雷曼大帝的故事。


喜马拉雅的朋友,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禾木念青

    欧洲六世纪就生产丝绸了,第一次知道,茶叶他们是十八世纪才学会种植吧

    大维齐尔 回复 @禾木念青: 茶叶是英国人在印度殖民地的阿萨姆地区种植成功的。欧洲的丝绸是两个印度僧人献给东罗马皇帝蚕种(我没记错的话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的。

  • 小玲姐姐1105

    这一集怎么中间有几句话听不清楚

  • 竹林第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