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 欧洲局势与18世纪的奥斯曼改革

17 | 欧洲局势与18世纪的奥斯曼改革

00:00
17:54

上一讲我们说了从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所面临的内外危机,尤其是,我们说到了内部的危机;然后,面对这些危机,奥斯曼帝国进行了哪些传统框架内的调整,实际上,这个时期的改革,还不能被称为真正的革新,因为,它们都是旨在恢复帝国的旧秩序。所以,这是典型的传统主义改革。

 

那么,在这一讲,我们要讨论的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这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里,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围绕的主线还是危机与变革。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奥斯曼帝国的危机日益加深的时期,同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也在随着危机的加深而调整。

 

上一讲我们提到,1683年【清朝的康熙二十二年】奥斯曼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的失败。它预示着奥斯曼人转入守势。从欧洲的角度来说,有人称之为17世纪欧洲基督教世界的绝地反击!有人说,“欧洲人对于奥斯曼军队的神话与恐惧,从1683年起开始消退。”认为这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不管怎样,我们看到的是,在这之后的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走向衰败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寻求自强的历史。

 

在维也纳的胜利之后,欧洲国家结成了反对奥斯曼帝国的同盟。他们开始取得一些胜利和推进,尤其是在多瑙河地区进行了一些拉锯式竞争。在海上,威尼斯和哈布斯堡的海军也开始取得胜利。总之,在匈牙利的战争是以奥斯曼帝国的失败而告终的。奥斯曼人原有的压倒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

 

当然,我们这么说,并不意味着,奥斯曼人只有接受退败的命运。尽管大趋势是奥斯曼人的日益衰败,但中间是有多次反复的,也就是奥斯曼人也会取得一些胜利。比如,在18世纪的前期,还有不少次对俄国、高加索、奥地利用兵的胜利。

 

它的模式是:先有失败,然后奇迹般地,奥斯曼人又进行内部调整,然后重整旗鼓,借助于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部分地恢复局面。而后,又发生冲突和失利,奥斯曼人再次复活。趋势是奥斯曼人的失败越来越多。

 

我们需要把奥斯曼帝国的命运放在欧洲历史的大变局中,才能看得更清楚。我们现在就综合性地来看一看,欧洲历史和奥斯曼历史的纠缠与对比。

 

14与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系列的饥荒和瘟疫,尤其是黑死病,导致全面衰退,更不用说还有英法百年战争。而这正是土耳其人崛起并席卷巴尔干地区的时代。

 

15世纪末以来,以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这些其实标志着欧洲进入了近代时期,但传统国家包括东亚的明清、西亚的奥斯曼,以及伊朗的萨法维和印度的莫卧儿,也处在传统轨道的上升期。在近代早期,尽管在综合国力上,欧洲在这个前期还无法跟奥斯曼帝国抗衡,但我们可以发现,欧洲已经率先走上了另外一条发展的道路,比如,政治上是世俗公民政治和民族国家的发展,是对外的殖民扩张,在经济上,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制度和罗马天主教会的没落,此外,现代科学的崛起及其在技术进步上的应用,最终导使工业革命出现在欧洲。

 

这些大部分没有发生在奥斯曼帝国,当然其他东方国家也一样。奥斯曼帝国,其实开始走下坡路了。当然,欧洲也有一些新因素,暂时牵扯了精力,给了奥斯曼人喘息之机。一个就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导致欧洲陷入了长期的宗教战争。对奥斯曼人来说,是外部危机减轻的机会,但也就仅此而已。

 

在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民族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也没有停止,但是破坏性下降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经过战争锤炼的欧洲人,在技术和组织动员能力上的力量上升了。因而,在这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奥地利、俄罗斯的逐渐崛起,日益给奥斯曼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然,法国与奥地利、俄罗斯与瑞典的矛盾竞争关系,也在很长时期内成为时不时缓解奥斯曼帝国压力的因素。比如,18世纪头二十年里发生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北方战争。

 

以上,算是国际形势对奥斯曼人的影响。从内部社会的发展来看,奥斯曼的延续着17世纪的危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看到,在1686-1687年冬天,奥斯曼军队,粮食和物资缺乏,军饷拖欠,导致军队不时发生叛乱。战败后征兵的扩大,导致安纳托利亚和鲁米利亚的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大量减少,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农业的破坏。欧洲战场上回来的逃兵,引发了进一步的混乱。士兵逃脱之后,往往沦为盗匪。

 

整个帝国的财政出现了大问题,发不出钱来是常见现象。军饷也不断拖欠,战场上物资供应也跟不上,纪律也不行。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而中央政府又缺钱,所以,要加强收税,这就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以前免税的官员和宗教人士,现在也被迫缴纳战争税,你看,这不正是帝国日薄西山的标志吗?与此同时,在社会上,面包价格不断上涨,人民的生活很艰苦。饿死者成千上万。

 

这种情况,一直到奥斯曼帝国末期,都在不断出现。奥斯曼人,并没有办法实质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在历史的洪流中被裹挟着漂流前进。

 

所以,即便是国际局势给了奥斯曼人机会,但奥斯曼人既无法恢复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也没有借助于一些和平时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总体来说,奥斯曼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一直是在旧的框架里打转转,已经积重难返。它偶尔的复兴,只不过是一些迷人的假象罢了,只不过是奥斯曼人的传统体制的寿命还没有到来的表现而已,它已经没有可能重新焕发青春了。这其实就是在世界近代史上,奥斯曼人的命运。

 

其他的东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奥斯曼人所经历的这些内外危机,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其他的国家没有像奥斯曼人这样离着欧洲如此之近,甚至就是欧洲的一部分。像清朝的中国,其实,当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来庆祝乾隆八十大寿的时候,他只不过是假借这个机会,希望中国能够开放,加入全球化的那个世界秩序而已。这个时候其实英法已经完成了近代的政治革命。比较来看,中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在多个方面落后了。

 

中国巨大的体量,包括GDP,以及奥斯曼人偶尔在战场上扳回一局,都算不得什么。18世纪的改革,大部分仍然也在重复17世纪的模式,是一个不断重复和不断失败的模式。17世纪末,科普卢律家族主持了多项改革,致力于提高行政效率,但经济领域的改革还是失败了。主要也是受制于国内既得利益集团。没多久,改革就停止了。

 

奥斯曼帝国本身内部的情况还是在持续恶化,中央控制力衰弱,地方贵族崛起。战争带来的负担日益加重,奥斯曼帝国到处是饥荒、疾病、通货膨胀和无序,所以,内部的无序导致奥斯曼人越来越表现为希望求和。它的运气,往往体现为,在失败的时候,欧洲会出现权势斗争。

 

1699年在多瑙河右岸卡洛维茨这个地方进行的谈判,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发生的。奥地利和俄国都赞成和解。各方的权利和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得到了保证,但历史地看,在各个方面开启了欧洲人针对奥斯曼人进行反击的便利。

 

从内部来说,长期战的消耗,帝国领土的丢失,使得士气大伤。因此,这个时候,奥斯曼人开始认真地思考要改革了。这就是从18世纪开始,奥斯曼人开始强化改革。

 

卡洛维茨的条约之后,奥斯曼人开始改革经济和财政与金融问题。降低税收,恢复币值,减税,让农民和商人恢复了信心。奥斯曼政府还采取措施鼓励发展民族工业跟欧洲工业品进行竞争。对已经不堪大用的禁卫军,进行核实,遣散闲杂人等,用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农民重建军队。骑兵也进行了换血,提高了战斗力。对于封建骑兵,是给予肯定和重视。海军也进行了复兴。对于文书和宫廷系统的人员也进行了重新改革,让更有能力者上任。

 

你看,这些都挺好,但问题仍然是旧的,就是这种坚持正确方向的改革,不断地遭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所以,他就没办法持续下去。改革者很快失去权力,甚至生命,反对改革的人,对外打仗不行,对内搞乱很在行,甚至经常能够废立苏丹,然后,奥斯曼帝国的问题依旧。

 

所以,奥斯曼人不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只是,它这个体制和整个政治架构,已经积重难返。整个18世纪的奥斯曼改革就是走一步退一步,甚至退两步。

 

那么,有没有什么新东西呢?还是有的,那就是奥斯曼人开始学习西方。奥斯曼人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开始思考,自己原来强大,后来发现欧洲追上来了,那么,欧洲人一定有什么强大的秘诀,这个得跟人家学习,就是要把欧洲的好东西学过来,然后再跟奥斯曼的体制相结合,这样就能拯救奥斯曼帝国了。

 

一个是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欧洲的知识,认为那对于奥斯曼人的外交有用,包括也开始向外派驻大使了,让他们注意搜集欧洲的外交和军事信息。也利用改宗的欧洲人处理外交事务。开始翻译一些欧洲的人文和科学作品,了解西方文明,并谨慎地使用印刷机来印刷那些有用的书籍,具有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奥斯曼人最关注的还是欧洲人的军事组织形式和武器。18世纪中期的时候,开始引入欧洲的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当然,这些人都改宗了伊斯兰教),来改革奥斯曼人的军事。包括提出来组建新的洋枪队、新的军服,等等,当然,除了个别的技术兵种比如炮兵以及个别的学校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外,其他在陆军方面的改革都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了。

 

但海军方面的改革在18世纪末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是因为奥斯曼的海军组织这个时候已经覆灭了,没有什么保守势力出来反对。这个对比也可以看得出,陆军改革的失败,就是因为保守的既得利益者的反对。

 

但不管怎么样,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某种学习西方的迹象出现了,虽然其目的还是为了加强奥斯曼的传统。不管成效如何,我们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奥斯曼人的改革越来越向深入发展。但危机也越来越大。

 

这一讲我们主要是对1683年以后一百年里,尤其是18世纪,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和变革进行了分析。下一讲,我们要讲述的是俄国对奥斯曼的挑战。

 

喜马拉雅的朋友,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52809jaqb

    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