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听没看的结果

没听没看的结果

00:00
13:10

我们只是靠想象和记忆去制造所听到和看到的“真实”,我们都比我们想象的粗心。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想得很清楚,说得很清楚,可是最后发现原来问题在自己处,其实我们并不清楚。为何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去看、去听、去问。

       大部分人其实是不听不看的,或者只是很粗疏地听了看了,没有用心,也不放在心上。我们只是靠想象和记忆去制造所听到和看到的“真实”。就像你来听我演讲,估计大部分人是带了一个对素黑的记忆、印象甚至想象而来,譬如很多人以为我高个子,看到我后才发现原来我那么娇小。

       你其实没有用心细看和聆听身边的人,包括跟你很亲密、你每天见着、你以为应该很熟悉的人,你只是用了记忆来想象他们。

       我们平常所想、所做的,跟别人沟通时的内容,其实可能跟现实存有很大的距离。譬如我们常常觉得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了很多,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效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期待的不是所得到的。我们应先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混乱了,却以为自己很清醒,其实我们都比我们想象的粗心。

        说粗心是相对于细心。混乱的相对面是稳定、清醒、仔细和细心。有些人常常以为自已很细心,但是其实很粗心。

       粗心是指你带了期待和记忆做事,或者跟别人相处,但你没有在当下细看。你以为对方是这样那样,需要这样那样,可是那可能是十年前的事了,事实上他已变了,你并不知道。可是你还埋怨对方没有领你的情,让你白白为他付出了,你自觉已经很用心很细心地对待他,他就是不理解你。这是一种感觉上的矛盾,而非事实上的矛盾。事实上他已经变了,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因为你没有与时俱进地细看和聆听,你忽略了原来人是会变的这个事实,你却还活在期待不变的希冀中。是你停

步了,别人却在前进。

        我们对自己也非常粗心。

        我看个案的时候,常常会问受疗者这个问题:“你有便秘吗?”

       大部分人都惯性没听清楚或想清楚,不经大脑便回答:“没有。”我故意再问:“真的没有吗?”他们才开始怀疑,回答:“应该没有吧。”我再追问:“那你多少天大便一次呢?”他们才开始算,才发现原来并不很确定,大概一两天吧,再问可能又改口变成三四天吧。我再问:“你不是说没有便秘吗?”他们才突然从糊涂中苏醒过来,马上尝试自我保护,反驳地问:“不是说三两天都是属于正常的吗?”然后找很多理由想说服我他说自己没有便秘是正确的。

       他们第一没有听清楚,第二不了解便秘是什么,觉得问题很、随便寻求自己的记忆来回答:“今天早上有大便。”不过,他们忘记上一次原来已是三天前了。

       当问题是A时,很多人连想也没多想便回答B。我再问下去,他们更会拉扯到C或D去,待我再反间:“其实我最初的问题是什么呢?大部分人都会哑口无言,早已忘记了,或者根本没听清楚。在日常沟通上,很多人会出现“问A答B”的混乱情况,产生很多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在男女之间。

        譬如我问:“你吃过饭没有?”很多人会误听到我问刚才那顿饭好不好吃。我不是开玩笑的,确实很多人尤其是女人,会马上把听到的问题转化成自己惯性处理信息的方向或喜好。女人不喜欢用筒单数响应你,却喜欢用带情感记忆的形容词来表达自己,重视相关的情感记忆,即所谓“感觉”。譬如感觉是否好,是否开心,是否漂亮,是喜欢等等。

      她肯定是吃过饭了,但是她不重接应已吃过饭,却会告诉你刚那家餐厅用来盛饭的盘子美不美、餐厅的设计是什么风格、环境如何灯光怎样等。她可能不自觉便回答了这些内容,甚至觉得提问者也应该很希望知道这些信息,因为她会觉得“吃过饭没有”这个问题太平面,很多余,无法勾起她的兴趣,于是她会选择回答她更感兴趣的事情。

       女人的思绪以感觉出发,你问A她会给你B的答案,因为B的答案跟她的感觉有关,这就是答非所问。不过她会觉得这个答案很有质感,很实在,觉得也是你想知道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她抱有想跟你分享这感觉的欲望。换成是男人,他可能要求的就是给我一个A的答案吧,她却给他B的答案,但他可能只想知道吃了还是没吃,她多答了别的反而令他觉得她没有回应自己,多余了。结果,双方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没耐性聆听,造成了沟通上的鸿沟。这,就是乱。

       尤其是在思路和语言沟通上,我们常常陷进混乱中而不自觉。我们总以为自己已很清楚,可永远只有你自己明白,别人跟不上你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可能也搞不清楚到底谁较混乱、谁较清楚;到底问的有没有问清楚,答的有没有答清楚。最后再问他们到底最初的问题是什么时,可能谁都无法追溯,都已忘了。

       我们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沟通上的混乱情况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