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21.9|辛德勇:以儒术治国的始皇帝

【第三季】21.9|辛德勇:以儒术治国的始皇帝

00:00
19:15

焚书坑儒的真相 


提及中国古代的历史,很多人都会谈到“汉承秦制”那句话。这句话讲的,是说刘邦建立的汉朝,继承的是秦朝的制度。


可到底西汉从秦朝那里继承哪些制度呢?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以郡县制为标志的政治制度,而说起汉朝的文化,仿佛就与秦朝没有什么关系了。为什么呢?这与后世人眼中秦始皇的形象密切相关——这就是在后世看来,秦始皇实行文化禁锢政策,尊崇法家,压制儒学,特别是“焚书坑儒”,使儒家学说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秦始皇俨然是一个毁灭儒家的凶神恶煞一般。


然而,这样的形象,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所谓“焚书坑儒”,只是秦始皇对待儒家的一个侧面,并不是全部。


首先,具体分析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实际内容,关于所谓“坑儒”,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真实情景是:秦始皇要严厉禁止其肆意作为的,只是那些拿《诗》《书》说事儿的狂人妄人,或是借古讽今的不逞之徒,并不是奉公守法的好学人,特别是他们都不是宅心仁厚的老实儒生;赵正不得不痛下狠手坑掉的,也只是经过高级执法人员御史严格按照国家既定的法律程序亲自审问定罪的那些儒生,他们一个个也都对所犯下的“为妖言以乱黔首”这一弥天大罪供认不讳。这样看来,遵纪守法的儒生,似乎并不会受到秦廷的迫害。


在所谓“焚书”方面,也不是特别要禁绝儒家的典籍,而是将民间那些“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或者说“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也就是说,除了同时焚毁存在于民间的包括儒家、法家在内的百家之语,并没有特别严厉地禁绝儒家的著述。与此相反,秦始皇还网开一面,特别准许朝廷设置的博士官可以藏弆“《诗》、《书》、百家语”。


儒学专业秦博士 


事实上,认真研读《史记》相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单纯就一种思想学说在朝廷中的地位来说,秦廷不仅没有禁绝儒学,也没有压制儒学,而且还十分尊崇儒学。


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廷在朝中设置有七十位博士。不过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十分清楚的、直接的记载,而后人的阐释则大多语焉不详。现在,我在这里和大家讲述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这一问题,就需要明确指出,这七十位博士,就其“学科归属”来说,都是儒学博士。


首先,透过叔孙通这位秦廷博士的实际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所谓“博士”,是从儒生中选出的,所以他们应当就是传习儒学的学者,而所谓“儒学”,当时在很大程度上又可以以“文学”称之。仔细审度《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颁布焚书坑儒令时的相关记载,可知秦廷的博士都是出自儒学,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异  议。过去元人马端临乃断然指明“秦以儒者为博士”,至近时,洋博士胡适先生也在他撰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里说“大概秦时的‘博士’多是‘儒生’”,做出的也是大体相同的判断。


其次,是《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始皇东巡,“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议论登封泰山事。这里所说“儒生博士七十人”,明确点明这些“博士”乃是出自“儒生”,或者说他们都是身为“儒生”。因为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廷总共就为博士设置七十名员额,可知秦始皇这次东巡,他们是悉数奉诏从行,所以《史记·封禅书》这一记载,可以说是秦廷博士所有成员都是儒学博士的铁证。


《史记·儒林列传》载“陈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渉博士”,也就是说,在陈胜起事之后,这位名叫孔甲的孔夫子第八代孙子,以儒者身份,归附于陈胜,做了张楚的博士。这一事件,也可以看作是张楚沿承秦制的一个事例,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秦博士的儒学属性。


我们看司马迁的老爸司马谈在概括诸家学说特点时所讲的话,他以为儒者之学是以“博而寡要”著称于世,还说“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以至达到“累世不能通其学”的程度。这不正是“博士”之“博”的具体解释么?全面审视先秦诸子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知识丰富乃是儒家与其他诸家学说相比独有的特色,或者说在当时诸家学说之中只有儒家才具有丰富的具体知识,而这丰富的具体知识,正可以概括为一个“博”字。这一点,乃是“博士”这一头衔同儒学学术内涵的联系。


儒学的两个侧面 


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各种思想学说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儒学发展到战国后期以至秦统一后所呈现出来的两个不同侧面。


其中一个侧面,即以荀子“帝王之术”为标志的用于施政和制度建设的显学。其特点,一是意识观念上的“法后王”与“性恶说”,一是社会管制上注重法理学或法治的学说。荀子是其理论上的重要倡导者,李斯则是发挥其理论并践行其事的实践者。



李斯


另一个侧面,是孔子以来传统儒家在社会生活方面所体现的一项基本特色,或者说是与一般朝野秩序密切相关而又同具体的施政方略具有相当距离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是老太史公司马谈所说“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这一点。


这两个侧面,在秦朝,在秦廷,都有非常突出的体现。前者就是以李斯为代表的“帝王师”,他们极力彰显儒家思想中固有的法理学或法治学说一面,直接服务于秦始皇征服天下并统治天下的政治目标;后者,主要是传承社会礼仪的形式和精神,体现这一点的,就是以那七十名官设博士为代表的普通儒学精英。


这七十博士所体现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第一,就秦朝本朝而言,除了儒学,朝廷没有为其他任何一家学说,设置这样的官位,包括所谓“法家”在内(这也清楚说明出自儒门的丞相李斯不可能是什么“法家”,所谓“外儒内法”,即已表明“法家”不过是儒家的另一个侧面),这无疑凸显出儒家在朝廷中独一无二、唯我独尊的官学地位,已经相当清楚地显现出儒学是备受秦始皇尊崇的官学。第二,同后代相比,哪一个朝代,也没有设置这么多官定的博士,这更加清楚地体现出秦廷对儒家的尊崇。


后世学人,往往过多集中关注和抨击“焚书坑儒”这一暴行,藉此彰显秦始皇残酷打击儒学、禁毁儒家典籍的行径,却严重忽略了与此同时秦始皇还在朝廷设置了儒学博士并允许其授徒讲学,传授儒家的经典。若是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之际一律禁绝儒学,士子们一碰面商讨一下《诗》《书》等《六艺》的内容,就会遭到“弃市”的惩处,儒家的学问又何以能够经历如此严禁之后仍然得到传承?显而易见,秦廷设置儒学博士并允许其授徒讲学,正是儒学和儒家经典得以传承的重要社会条件。


“礼”“法”两手抓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会一边儿“焚书坑儒”,一边儿还又重视以至任用儒生呢?这是因为所谓“焚书坑儒”是为压制以儒生为代表的反对力量或者说是异+议人士,是以所谓的“法”来震慑万民,但大秦帝国的建立,确实是一项亘古未有的创制,它和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一样,除了“法”,还有“礼”的一面。


仅仅依靠严刑峻法就能确保一个政权的运转和稳定,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实则儒家所重之“礼”与所谓法家伸张之“法”,本是一个健全社会互为表里的两个方面。《汉书·艺文志》论法家者流的功用,称“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这实际上已经述及所谓法家学说与儒家学说相辅相依的关系。礼制,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常规体制,这是天地自然之理,终归是谁也逃不脱的。在礼制建设方面,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经谈到,与儒家相比,“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也就是说儒家学说最适宜于朝廷以及整个社会礼仪制度的建设。可见,国家的礼仪制度建设是离不开儒家和儒生的。秦始皇仅仅依靠严刑峻法,当然无法控制大秦帝国,他还需要与之相辅的另一个侧面,这就是礼制建设。


儒生虽然常常会拿上古的理想社会说事儿,借古讽今,对当朝皇帝造成一定的威胁。但在通过“焚书坑儒”之举对其加以威吓之后,留存下来服务于朝廷的那些以“博士”为代表的儒者,因为身在体制里边,恩威交加,便足以妥妥地管控住这些穷酸书生,令其不再敢轻易借古讽今,给朝廷造成麻烦。


另一方面,对于朝廷来说,在讲礼制方面,儒生既然是“百家弗能易”的最佳人选,不用他们,又去找谁为之效力呢?实际上是想用不想用也只有这些儒生才能实现大秦帝国的礼制建设。秦廷特别设置七十名博士的员额并且让他们传授儒家的学业,原因即在于此。




因此,我们看到,早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在秦始皇东巡峄山的时候,就带着朝廷那七十位儒学博士一同出行,并同他们商议刻石歌颂秦朝的功德以及到泰山去封禅的典礼。这些事情,当然都是礼制建设的重要举措。这是大秦帝国治国方略中与严刑峻法相辅而行的另一个侧面。这些儒生一直是朝廷制定和开展礼仪活动的重要支柱,也是传承《诗》《书》等《六艺》之学的骨干力量。


秦廷这七十名博士之一的叔孙通先生,在秦末率其“儒生弟子百余人”归附于汉,刘邦也拜他为博士,重又出任了前朝的旧职。刘邦取得天下之初,他那帮子生死弟兄,在酒醉之后,往往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往柱子上胡乱砍,让刘邦这皇帝当得很没有面子。后来经过叔孙通一番设置排演,群臣才行礼如仪,令刘邦领受到了朝仪的庄严郑重,不禁感叹说这才体会到当皇帝的尊贵。


刘邦是大汉的皇帝,自然要用皇帝的礼仪,而秦始皇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位皇帝,这是前无所承的,所以这位始皇帝在秦朝使用的各项礼仪,必然有很多是出自秦廷自己的创制,最适合、也最有可能给秦廷创制出这套全新礼仪的人,只有儒生,叔孙通则是把这套秦朝礼仪又转授给汉朝的人。


这样我们也就能够明白秦始皇为什么如此重视儒生和儒学,为什么要在朝中设置多达七十人的博士职位。秦始皇“焚书坑儒”,固然残忍至极,暴虐至极,但他像所有专制统治者一样,明白要想让他打下的江山皇图永固,传之万世,还需要一整套的礼仪制度,而要建设这样的制度,只能充分发挥儒生和儒学的作用。


总之,在秦朝,儒学不仅没有遭到彻底的禁锢,甚至还获得了其他诸家学说所没有的官学地位;至少在表面形式上,较诸其他各家学说,儒学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不然,就不会有汉家的礼仪制度建设和儒学的传授与“独尊”,秦始皇则堪称是以一位儒术治国的始皇帝,这才是他的真实形象。


各位朋友,到这里为止,我从西汉的废皇帝刘贺一直向上追溯,最后谈到秦始皇,像大家展示了这些著名历史人物在宫廷政治中所展现的形象,也藉此在一个重要的侧面展现了这些人物背后那个时代的政治脉络。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继续和大家谈论我对相关历史问题的认识。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唐纳婉儿

    念稿子能把人听得瞌睡死…

  • 甘心207

    还有这样一面

  • 苏老师的语文课

    看不懂,辛老师那么反对专制的人,却对秦始皇那么宽容。秦始皇的所作所为,顶多也就是不像之前人们认为的那么专制罢了。下令民间焚诗书,自己把儒家当做宠物养在家里,这算什么尊崇儒家?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苏老师的语文课: 已经用小本记下来了,下次见到老师去帮你请教。可以加我们的客服号:dzz_th 我们会定期汇总学员的问题统一向老师提问哦。

  • 云巅晚照

    滔天大罪 弥天大谎 这两词儿很多人弄混

  • 说走就走2000

    为标新立异,把历史人物骂一个遍。

  • 分别为聖

    看样子《大秦帝国》辛师傅也可以写得出来的。就这思路写下去,准能再次引导愚盲上蹿下跳。

    醉醒石_7t 回复 @分别为聖: 你怕是不知道辛老师对秦始皇的评价

  • 栀子的风铃

    谢谢辛老师

  • 叶孤城_uq

    受教

  • 蓝色柠檬_bP

    受益良多,历史的真实。

  • 我是福润德

    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