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情绪智力发展关键期(4-7岁)
孩子在家不出门,时间一长难免发点小脾气、搞点小捣乱。头疼干着急外,爸妈还有别的选择吗?心理学家告诉你:千载难逢的机会到了!赶紧充电情绪相关心理学知识,运用正确引导教育方法,做好孩子的“情商教练”。
孩子到了4岁以后,一般已经具有接触现实情境的经验,他们认识与交往了更多的新朋友,学习了许多新的事物。伴随着这些经历而来的新的挑战是,老师要求自己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不得随意走动,注意眼前或黑板上的东西或问题,尽管幼儿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但由于不能自由玩耍而感到生气与伤心。此时的孩子需具有调整自己的情绪能力,学会抑制自己不适当的行为,集中注意力以及为了达到老师、父母的外在目的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这时,父母与老师应对孩子的情绪智力给予辅导,以发展孩子自己调整情绪的技巧。
■
NO.1
■
FIRST
培养孩子用手做比较精细的动作
孩子的情绪智力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培养孩子能够用手做比较精细的动作上,其中,很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的耐心。由于孩子总要自己来做,并希望一蹴而就,往往在不成功时,就会转移注意或不再坚持,这样就会一事无成。精细动作技能的形成,是培养孩子智能发展的很重要的方式。为此,父母在给孩子提供刺激丰富的环境时,要注意如何来开阔孩子的视野。要让他接触外界的事物,比如,经常带他出去走走,见见车辆、花草、树木,同时要求孩子仔细观察物体的细节,以培养他们在有意识作用下对事物描述的准确性。
另外,父母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宜的玩具。其实,孩子的玩具,并不是越贵越好,也不是越电气化、自动化越好。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积木和拼图板就是不错的玩具,因为这些玩具能够让孩子很容易去拼搭他们想象的各种东西,这样就非常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在玩这些玩具时,必须要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控制住自己的呼吸、手部的动作,还要动用自己存储在记忆里的东西,把它们表现出来。所有这些,都在锻炼孩子的智慧与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在对玩具进行装配或拆卸时,他们能从中学会区别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以增长对事物的更准确的概念。
当然,在这个年龄,作为父母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与情绪智力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说,良好人格特征包括有稳定的情绪、思维与活动的独立和自主性、自信与乐观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为此,父母要发展孩子愉快、稳定的情绪情感,就要尽可能地参与孩子的活动,要更多地与孩子交流与谈话,包括看起来是一些非常平常的事情,也要用心去发现其中的话题,从而与孩子建立起信任感,使孩子对你产生信赖感。另外,父母经常与孩子一起游戏与玩耍,能够促使孩子对父母的言语、动作与行为模仿。模仿是孩子智力发展和情绪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孩子通过与父母的相互作用,练习和逐渐形成自己的动作和活动技能,并获得与他人、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能力。
家庭陪伴
■
NO.2
■
SECOND
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在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方面,父母要明白,孩子的心理状态是希望不依赖和不追随大人,他们很希望能独立活动。这个时候,孩子一方面要求独立做事,但是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依赖成人。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首先要使孩子具有对父母的安全感,当孩子有问题时,他能够预期得到父母的支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独立性不以为然,有时甚至还要给予斥责时,这样就会在无形中使孩子产生焦虑和不安定的情绪,使孩子严重地缺乏安全感。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方面,父母必须要有耐心。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一方面依赖于孩子的生理的自然成熟,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孩子的心理成熟,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发展过程,父母不能操之过急,要记住,欲速则不达。同时,父母要因势利导。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抱着探索或产生疑问的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这时正好是孩子使用和锻炼大脑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要求孩子立即正确地、完美地回答问题,而应该给孩子比较充分的时间来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在孩子碰到问题无法自己解决时,可以给孩子一些启发与建议,而不要代替,更不要包办。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希望成为人才的,关键在于父母,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说:“孩子,你怎么回事,又错了,哎,真笨啊,还是我来吧!”这样孩子可能真的没有什么希望了。
■
NO.3
■
THIRD
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为一个社会人,他在社会的任何环境或任何场所里,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秩序和规则。哪怕在家里或幼儿园、学校都是一样的。这种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秩序和规则的能力,被称为社会适应能力。如何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呢?以下的做法可以作为父母的参考。
在孩子学习要求某一类东西的时候,比如,他哭闹着想要某样东西的时候,父母要让他知道必须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要教会他在此之前只能等待,并且不能哭闹。如果孩子坚持不断地哭闹,父母由于不胜其烦,而立即答应了孩子的要求的话,就不可能培养孩子的良好社会适应性的能力,也不可能有比较高的情绪智力水平。因为这时孩子已经学会了这样的一种方法,即只要自己哭闹,就可以达到各种各样的目的,如果父母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一直哭闹直到父母答应他为止,这在心理学理论中称为强化的结果。
培养孩子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点,是要教会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能采取不正当的行为,比如,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打人、抢玩具、挑食物等,父母要告诉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话,必须首先要学会忍耐和等待,必须要能够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一点上,父母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与行为表现控制得非常严格,应该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自己的行为散漫、说话不算数、情绪冲动,不但会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而且也会成为他们效而仿之的对象。
■
NO.4
■
FORTH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做事、说话总是一副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谨小慎微的样子,如果孩子的这些特征父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情绪不太稳定的人,甚至会发展成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孩子,当他们长大以后,也许会成为一个懦弱的人。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它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时,父母要注意,不要紧盯着结果,而应该关心过程。父母往往有这样的心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其实这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孩子在做某件事时,是否从中学到如何做事的技能和习惯,以及在做事的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如何在做事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感受;以及如何能够准确地掌握动作技巧。父母不必为孩子在做某件事时的失败、落后而担心或懊恼,当然,也不要为孩子的暂时领先或胜利而欣喜若狂。对孩子最重要的是他们得到了做事的经验,以及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那种愉快的感受。
另一方面,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把标准定得太高,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当。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失败感的负面情绪,当然也不要把对孩子的要求与标准定得太低,以至于让孩子很容易达到或完成,从而使孩子产生骄傲与轻率的心理。在孩子做事失败或不顺利的时候,不要过于责备和埋怨,更不要讽刺挖苦。父母此时应该与孩子共同寻找导致失败的原因,让孩子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能感受到父母同样的关心、爱护与鼓励。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