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自体的形成与客体

第2期 自体的形成与客体

00:00
04:19

微信公众号zqfxlgzs(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自体是人格的核心,是心理世界的中心。


就像汽车的发动机,电脑的cpu,自体是一个人的核心程序,一个人的外显行为、人际模式、情感功能,所有作为一个人应对世界、应对他人和应对自己的方式,都依靠自体的功能,或者相反,被自体的功能所限制。


当我们说一个人的自体功能损伤,自体功能不足、自体缺陷、自体崩塌、破碎时,就等于说一个人的核心程序有问题,核心程序有问题,就会影响这个人在各方面的运行性能,比如关系的问题、情绪问题、能力问题。


那么自体是怎么形成的呢?


科胡特说自体的出现是新生儿固有的特征与父母选择性的反应进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正常情况下,婴儿一出生,父母或者养育者基本上能准确理解并满足婴儿的需要,这个状态被称为可期待的神入应答。


当母亲第一次看见婴儿,并通过各种感官与婴儿接触时,自体的形成过程就开始了。自体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始的内聚自体,也叫初始自体,有一个对应的说法是原始自恋,第二个阶段是,成熟的内聚自体,也有一个对应的说法是,成熟的自恋或者健康的自恋。


自体有三个特点:

1、在空间上内聚,意思是,我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完整性。

2、在时间上持久,意思是,我能够意识到自身的连续性。

3、积极的核心,自体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具有内在动力。


客体

通常指一个被投注情感能量的人,但有,某个东西,某个地方,某个食物,某件事情等等。被投注的情感可能是爱,也可能是恨,也可能是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客体分为内在客体和外在客体

外在客体存在于外在环境中的某个人,某个东西,某个地方,某个物件。比如孩子追星,这个明星就是孩子的客体,因为这个孩子可以在这个明星身上投注他对完美、理想化的需要。


内在客体是存在于内心中,关于某个人,某个东西或者某件事物的影像、幻想、记忆。比如当我们说内在的母亲,这个母亲不是存在于外部环境的真实母亲,而是内在的关于母亲的影像,感受,经验,那么这个内在的影像、感受、经验,就叫做内在客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4394959

    能讲一讲自卑和自尊的行成吗?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回复 @听友44394959: 自卑和自尊,记下了。

  • littlereddddd

    前面的片头好澎湃

  • 听友38472948

    曾爸爸是好的内在客体。

  • 听友99702998

    片头重复了,两遍欢迎,有种浪费时间的错觉,能去掉一个不

  • 七点晨钟

    自体,在空间上完整性主体,时间上意识连续性,具有内在动力,

  • 听友105475608

    曾奇峰老师太一针见血,佩服,又一个管道!

  • 听友188382884

    谢谢,听得很明白

  • 177072538

    内在客体似乎并不仅限于母婴关系体验?

  • 177072538

    我以前一直理解内在客体是婴儿对母婴关系的体验,不包括事或物的体验,也就是母婴关系的表象,是不是一个人与现在外在客体的体验也是内在客体的一部分?谢谢老师

  • 梁liangwhpy

    能否讲讲客体的恒常性和客体的恒定性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