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和​互联网医疗机构观察

一线和​互联网医疗机构观察

00:00
13:30

【青年领袖之声 - 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与机遇】系列节目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青松健康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王燕妮 为您带来“一线和互联网医疗机构观察


以下内容根据录音整理:


1. 欢迎大家收听世界经济论坛“青年领袖之声”,“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与机遇”系列节目的第二期。我们为大家邀请到了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王燕妮女士,请她就医疗健康机构在抗疫期间的直接感受,谈一谈产业一线是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对中国医疗服务的影响的。欢迎您的到来!请您首先为听友们做一下自我介绍。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青松康复护理集团、青松健康科技的创始人王燕妮,青松在过去 16 年多的时间里给 40 多万家庭上门提供专业连续医疗、整合照护服务,是中国居家康复护理模式的开拓者、赋能者。这几年我也在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老龄化专家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医疗和健康理事会参与了一些国际方面的合作研究,同时在清华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疗卫生管理博士项目就读。作为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 YGL Community 在中国的一员,过去两个月里我也是直接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给中国和世界在各个领域 带来的冲击影响。今天我想从“医疗健康”这个面对疫情的一线产业角度,谈谈新冠疫情对中国医疗服务的“危”与“机”。

 

2. 除了大家了解最多的医疗物资不足,此次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对医疗机构的资源分配还带来了哪些挑战?


首先,随着疫情的发生和发展,医疗机构都在很短的时间里面对了巨大的挑战。 除了派出优秀医护团队支援湖北、特别是武汉的抗疫一线救治工作之 外,绝大部分公立和民营医院都及时采取了措施减少人群聚集,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包括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北京协和医院 2017 9 月就已开始),关停部分病房病区,严格控制对住院病人探视等等。 在门急诊、手术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医院本身的运营就会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例如,截止 2020 2 月下旬,三甲医院的门急诊量大部分都降到了常规数量的 10%35%,手术量与平时相比就更少了。


除了疫情期间的发热门诊需要支援,很多医院也会安排各科室人员轮流值班,根据卫生部门的通知才能逐步恢复。直到现在三月初,绝大部分公立医院都还没有得到全面复工的通知,民营诊所也才只有很小一部分复工开诊,每天接诊的数量不到以前的零头,能开展的治疗项目也非常有限。在医疗机构,医生被要求佩戴全套防护用品,并且每次接诊过一位患者之后就要全部更换,诊室和医护也要彻底消毒。由于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中国医师协会的专家也刚刚发文表示, 当前要打赢疫情“阻击战”,后方也不可不设防。


除此之外,医疗机构还有疫情过后的问题,比如说恢复门诊和手术时,如何面对包括延期就诊患者在内激增的医疗需求等;今年下半年的医疗体系抗压能力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做好准备,例如在住院和手术床位数量基本不变的前 提下,怎么通过更好的分级诊疗、智能技术、高效转诊等手段,改善医疗质量、缩短住院天数,从而服务更多患者等等。

 

3. 确实如您所说,各地诸多医院都对非急诊以外的看诊采取了相对限制性的措施。那么,这些举措对于广大非新冠病毒疾病患者而言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其实,与应对新冠病毒的当务之急相比,其他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患者面对的挑战也并很多。 除非情况危急不得不去急诊的病患,其他患者都被告知尽量不到医院。在此情况下,北京协和医院率先开展在线问诊,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也第一时间让签约的医生们增加了在线时间。除了新冠肺炎相关的咨询,其他疾病患者手术后都会尽早出院回家,术后康复延期、复诊延期、等待手术的分情况延期,医院适当延长了慢性疾病患者长期用药的单次开药量。


此外还有,就是加大对患者居家接受护理和康复、以及持续治疗的支持。比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及时组织专家编写了《肿瘤患者居家照护手册》,对疫情期间无法到医院的肿瘤患者和家属在居家管理疾病、延续治疗、面对疼痛营养等各类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给出专业权威的指导与帮助。


4. 我们现在已经讨论过的这些挑战,给整个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和启示?


这些挑战对医疗健康产业产生的影响和改变是多方面的。我主要谈谈互联网医疗和院内外连续医疗、整合照护所迎来的前所未有的关注。


从挑战来讲,原先比较局限于“轻问诊”的医疗健康共享经济模 式无法满足这次疫情带来的真刀真枪医疗服务需求。简单来说,互联网和预约挂号、送药上门、送护理上门、送康复上门的真实需求之间需要无缝衔接,而更复杂一点的服务包括在线查阅检验结果、远程会诊和查房、在线医保支付等,还有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决策辅助和驱动的智能医疗、精准医疗应用等等。


当然,最大的机会也来了,医生“供给”侧,和患者“需求”侧,出现了双爆发,而本来就已经越来越成熟的技术,这次得到了充分的用武之地。在积累更大量数据之后,就会促进互联网医疗的飞速发展。我希望,这能像网购和外卖从 03 年非典开始在疫情之后的表现一样,让互联网医疗,或者说“互联网+”医疗、护理、康复,及院内外连续医疗、整合照护等这些模式,都能进入医改重点任务,成为老百姓寻求医疗服务时的自然选择。如果真能有这样的发展,就能实现从看病就得去医院,到先找在线“守门人”的转变,也能实现从过度依赖医护团队,到患者和家庭更多主动参与的转变,这将使我们的医疗体系迎来“移动支付”这样的弯道超车机会。


青松作为院内外连续医疗、整合照护的服务提供方,这次也注意到了一些变化。例如我们与患者和家庭之间、与医院和院内团队之间、与医药企业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以前很多时候,居家康复护理服务都不容易被人理解,作为上门医疗服务机构,经常被问到:“你们能做什么?”接下来就势必会有一段比较漫长的市场教育过程。而现在大家带着明确的需求来了,每天都会有人来问:“你们能上门换药、拆线、换管吗?你们还能上门康复吗?你们能协助去医院复诊开药吗?”而这时,像青松这样的团队只需要第一时间肯定回答:“能!”就行了。


又或者例如一些三甲医院的专家们,遇到病情比较严重、真的不适合往返医院折腾,但又特别需要在再次开药之前评估一下才能给出合理药物调整和居家期间治疗建议的老年患者,现在都会直接拉上青松,让上门的康复护理师先详细了解老人情况后再跟医院里的团队沟通,必要时远程连线患者和家属,等到新的治疗方案定下来,除了拿到药给老人送去之外, 还会再由专业的上门人员讲解用药注意事项,对老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给予关注和指导。

 

5.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当前,我们看到各相关方都积极行动了起来。中国全社会,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国家都在用行动支持抗击肺炎。而今天,当中国这一方的疫情有所好转时,其它各方又在面临与日俱增的挑战。您认为,从医疗服务角度出发,中国这次的抗疫为世界提供了哪些经验?


我参与的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医疗和健康理事会去年站在每个人健康历程(Health Journey)的角度畅想了 2030 年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可期待的医疗健康前景。本年度的理事会议题则选择通过详解七大支柱,倡导所有相关方一起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医疗健康 体系,包括人群健康、初级预防、早期发现与诊断、高性价比的干预、价值导向的支付机制、整合照护、持续质量改善这七大支柱。


虽然现在疫情尚未过去,抗“疫”还需要一线、后方更多医护人员,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一些做法还是能给世界提供宝贵的参考借鉴。首先,在初期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中国快速制定了从上到下的方案,结合国情和各地地情广泛宣传,并在尽可能的大范围快速实现了有效隔离,这一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的行动效率保持了“中国速度”的记录。按照世卫组织的说法,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赢得了一定的时间;其次,各地大量优秀的医护人员、医疗资源能够在最危急和最不确定的情况下响应号召驰援湖北,给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及时提供了当前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医疗资源保障,这是我能想到的“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实在体现,希望也能开个好头,在下一步医改中把医疗服务的使用者、付费方和提供方利益进一步统一起来;此外,还有面对“抗疫” 需要所有人牺牲暂时的“正常”生活时,中国的产业界,将生产制造、电商、物流甚至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和创新,快速应用到互联网医疗、智能健康和医疗服务模式上,大大缩短了技术转化的周期,可以说是化挑战为机遇、保持灵活性和正能量的最好示范。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让中国医患在这次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能被更多人了解到,也希望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一起思考,面对这样的挑战怎样才能从容应对,化危为机。


十分感谢燕妮今天的分享。欢迎您订阅本专辑,访问世界经济论坛的官方微信、微博和中文官网,使用“战略情报”工具,探索追踪有关“全球健康”的更多战略洞察和背景情报。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世界经济论坛的战略情报(Strategic Intelligence)平台是一种互动式检索工具,为世界各地的各种行业以及全球议题提供背景资料。您可在平台中找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等多项议题的可视化图表。欢迎访问https://intelligence.weforum.org/topics/a1Gb00000038pGiEAI查看。



Music: Positive and Fun, Corporate Presentation by Scott Holmes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