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四书五经,每个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

【经学】四书五经,每个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

00:00
18:03

音频文稿 


你好,我是张国立,欢迎你来听我讲古代人的生活。


古代的书,没有我们现在用的标点符号,有时候断句断错了,会闹出不少笑话。清代笑话书《笑林广记》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个学问不怎么样的教书先生,被一个当官儿的,请去做幕僚,辅佐他办事。一次,有个小偷偷钟,被抓住了,官员问教书先生该怎么处置,先生说:


夫子之盗钟,恕而已矣。


于是呢,小偷就被无罪释放了。又一次,有个偷席子的,就是凉席的那个席,也被抓住了,教书先生说:


朝闻盗席,死可矣。


于是这个倒霉的小偷就被杀了头。


其实,他引的这两句话,都出自《论语》,原文是: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


被这糊涂的教书先生断错了句,害了一条人命。


当然了,这只是个笑话,当不得真。不过,这个笑话,却很能反映当时的情况,明清两代有很多拿四书五经里的内容开玩笑的笑话。说明什么呢?说明当时的人,至少是读书人,对四书五经的内容非常熟悉,书里面的梗,你一说,别人就领会了。


说起这四书五经,就回到了我今天要和您聊的话题——经学。





《四库全书》大家都知道,几乎把清朝中期以前,中国所有的典籍都收录进去了,它把中国的古书分成四类:经史子集。史,指的是历史类的图书;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集,各种文集、诗集等。而经,排在第一位,地位最高贵,特指儒家的经典著作,收录了历朝历代将近一千八百本相关著作。所以,经学说白了,就是指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那经学的研究对象是怎么来的呢?我前面介绍儒家的时候说过,孔子呢,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说他编纂整理了《诗经》《尚书》《礼》《易经》《春秋》,这五本书,也就是后来的“五经“。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生前的言论,编成了《论语》。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在儒家学派的地位,也是相当高啊,孔子是至圣,就是最高等级的圣人,孟子则是亚圣,亚是亚军的亚,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他的著作也叫《孟子》。


诶,您数数,到现在,儒家经典已经有七本了。再加上在战国与秦汉时期写成的《尔雅》和《孝经》,共是九本儒家经典。《尔雅》是古代的一部词典,解释各种字词的意思;《孝经》主要讲儒家的孝道。我们常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之类的话,就出自这本书。


顺便插一句,当年清军入关,要求所有汉人都剃发,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很多人不愿意剃发,奋起反抗,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孝经》这句话的影响。


儒家的核心经典,基本完备了,但是却受到一次致命的打击,那就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民间不允许收藏儒家等学派的著作,否则会被杀头。此外,秦末天下大乱,项羽一把大火烧了咸阳的宫殿,更是毁掉了很多皇家藏书。到了汉朝,和我们通常想得不一样,禁止藏书的命令没有马上废除,一直到了汉惠帝,也就是西汉第二位皇帝的时候,才逐渐废除。


那儒家经典都被烧毁了,又是怎么恢复的呢?


别看秦到汉,经历了改朝换代,但实际算起来,中间相隔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当时有些寿命长的学者,比如伏生、申公等人,他们就用口述的方式,把以前背诵的儒家经典念出来,让来学习的人,抄录下来。


我顺便插几句,古人求学,背诵是个很重要的方法,那会儿书很昂贵,普通人根本就没有书;你想借一本来抄写,也不大可能,为什么?秦汉时期,基本不用纸,绢帛这种书写材料又很贵,皇帝写圣旨偶尔会用到,所以,背诵就成了唯一的方法,再说,那会儿的书也不多,四书五经加起来也就几十万字,不像我们现在,书籍铺天盖地的。要是从小背诵,聪明点儿的全部背下来,没有问题。


好,经典保存下来了,怎么研究呢?


研究的主要方法,就是给这些儒家经典做注疏


注就是注释,这些书对于汉朝人来说,也是几百年前的作品了,文字、语言都在变化,当时的人已经不大能看懂孔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于是就有学者出来,给这些经典做注释,就像我们现在读文言文,也需要注释一样。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你比如说到了唐代,唐朝人连汉朝人做的注也读不大懂了,毕竟又过去好几百年了嘛,怎么办?有学者就给这些汉代人做的注释再做注释,就是


我们刚才说了,汉代用口述的方法,把儒家经典抄写下来,抄写用的文字,是汉代人当时用的文字,和战国时期用的文字已经不一样了,这些经书,被叫做今文经;后来,陆续有人在自己家的墙壁里,发现了秦朝人偷偷藏的儒家著作,这些著作,使用战国时期的文字书写,被叫做古文经


您可能要问了,不就是字体不一样吗?


那区别可大了,首先,今文经是口述抄录的,人的记忆力难免会有些偏差。其次,今文经学者,非常善于发挥,他们经常会脱离经典原意,放飞自我,做一些延伸的解读。比如《诗经》有一首著名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实就是一首先秦时期优美的民歌,写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是今文学者不这么想,他们说,“《关雎》,后妃之德也。”


把这个和宫廷里后妃的道德扯上了关系,然后还能应用到国家大事上去。古文经学者就老实多了,他们觉得就应该严格遵守原书内容,做一些必要的注疏和解释就可以了,不要随便乱发挥。


这两派在整个汉代,斗得不可开交。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有学习儒家经典,才有可能做官,当时天下读书人,人人研究儒家经典,东汉,首都的太学里,求学的太学生,最多能达到3万人。要知道,东汉全国人口,多的时候也不过才四五千万。我们之所以说这么多汉代的事儿,是因为汉代的经学在历史上有巨大的影响力,被称作“汉学”。





此后,历朝历代的经学,都沿着为经书做注疏的路数走了下来。到了唐代,几百年积攒下来的各种注疏,已经非常多了,比如一本《论语》,可能有几十个不同的注疏版本。


为了统一思想,唐太宗命令孔颖达,组织人手,给五经做注,孔颖达是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学问很好,他们注释的这个版本,被命名为《五经正义》,意思等同于官方正版权威注本。


在唐代,五经中的礼,被拆分为《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则分为《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左传》,再加上《尔雅》《论语》《孝经》,总共是十二本书,被称作十二经,宋代人又把《孟子》也加进去,最终形成了大名鼎鼎的儒家十三经。我国古代千千万万的经学家,耗尽一生心血,都是在这十三本经书中打转。


宋代的大学者朱熹,从《礼记》中摘出来两篇《大学》和《中庸》,与《论语》《孟子》一起,称作四书。他认为这四本书,才能精准地反应孔子的思想,因此他给这四本书都做了注释,就是有名的《四书集注》。到此时,“四书五经”终于成型了。


朱熹的思想,后来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思想,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里的内容,确切地说,是只考经过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其他人做的解释,一概不采用。明清两代,读书人只有一条出路,就是读四书五经,学习八股文,参加科举,考中了去当官。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开头说的那种现象,因为大家都读四书五经,读的注释都一样,因此,里面开玩笑用的梗,大家都能听懂。


就好比,你在B站上做一个鬼畜视频,用《还珠格格》《西游记》这些观众都看过的电视剧做素材,大家秒懂,但是你用一个很小众的电视剧,效果就不一定好了。


清代经学非常发达,甚至形成了一个叫乾嘉学派的团体,出了很多位大师,比如安徽人戴震,据说他能把十三经的原文和注释全部背诵下来,这只是他的基本功,他写的《孟子字义疏证》等著作,那是经学中的巨著。清代经学发达,和严酷的文字狱也有很大关系,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八旗加起来也就几十万人,要统治人口是他们百倍的汉族人,所以非常重视思想控制。


比如有个学者叫戴名世,写了一本《南山集》,在书里,他用了明代永历皇帝的年号,而没有用当时清代的年号,结果被康熙皇帝杀了全家;


还有个诗人叫徐述夔,他写了一句诗,叫“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乾隆皇帝认为他这是讽刺清廷没文化,当时徐述夔已经死了,还被开棺戮[lù]尸,挫骨扬灰。类似这样的文字狱数不胜数,每次都杀人无数。


在这种高压之下,读书人战战兢兢,只好钻在故纸堆里,研究经学这种和现实无关的东西,躲避灾祸。





儒家是我国古代思想的主流,经学也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门学问。但是这也造成一些问题。


《儒林外史》中,范进后来考中进士,做了大官,但是他居然不知道苏轼苏东坡是谁,还有个专门出教材,辅导别人考科举的马二先生,他居然不知道李清照是谁。


这是因为,他们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四书五经上,对其他古代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一无所知,知识面极其狭窄。


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提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科学没有在近代中国产生?我们也许可以从经学的角度,思考一下,你想啊,古代那么多优秀的学者,那么多聪明的头脑,把一辈子的时间,都耗在儒家经典上面,科学怎么会产生呢?


好了,关于经学,我就和你聊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Yumi__

    喜欢这个更新速度!!!!爱国立老师❤️❤️❤️

  • 木铎讲史

    笑林广记这个笑话太内涵了

  • 果粒橙一枚

    安静听您说

    果粒橙一枚 回复 @愁绪满怀无释处: 我还有好多

  • 诚清平微课堂

    张老师讲的真好,如果能借老师的声音用一用就好了

    听书的_小雅 回复 @诚清平微课堂:

  • 败与成

    焚书坑儒坑的是方士,并不是儒生,秦始皇焚书坑儒 ,烧的是方士之类的书,真正焚书坑儒的明明是项羽 ,你们根本就不懂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

    8o7n0as74ppd8ijscb4n 回复 @败与成: 你们几个这一吵吵,竟然让我感受到了百家争鸣的气氛

  • 北辰星司

    跟b站梦幻联动

    一直很安静_p4 回复 @北辰星司: 而且举的两个例子都是自己演的剧,夹带私货还行…

  • 风云一百

    讲的真好!通俗易懂,超多干货!传递传统文化经典,功德无量!哈哈,这个词也跟佛教有关

  • 黑山老农

    为何古代圣人辈出,而近现代却再也没有能达到这种程度的?

    原野T 回复 @黑山老农: 因为他们只学经,现代人还要学数理化

  • 梦境潜

    古代经典我们要学,但我相信古人留下来的这些经典不仅是要留下作品,同时也给今人留下了大量的多思考空间。取其精华!

    Nitrolove 回复 @梦境潜: @喜马社区

  • 一直走的脚印

    超喜欢张国立老师,声音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