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文稿
你好,我是张国立,欢迎你来听我讲古代人的生活。
隋朝那会儿,日本有位叫小野妹子的使者出访中国,他信奉佛教,返回日本的时候,把中国在佛像前供奉的那套礼仪、插花用的青铜花瓶,都带回了日本。小野妹子居住的地方,有一个池塘,他在池塘边修筑了坊,还收徒弟,传授插花的技巧。所以他的花道流派也被称为“池坊”。小野妹子呢,也自然被尊奉为了池坊花道的祖师。
我们知道,日本的插花艺术,像剑道、茶道、柔道一样,闻名于世界。从上面这件事可以看出,日本最早的花道,源自于中国。那咱们中国古代的插花艺术是怎么样的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花这样美好的东西呢?自古以来,人们对植物、鲜花这些天然美好的东西,都充满热情。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多写的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事儿,在305 首诗中,有 135 篇出现了植物,占 44.3%,差不多一半儿。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楚辞》,内文共 66 篇,提到植物的有 55 篇,是中国歌咏花木最 多的诗集,书中共出现植物 99 种,其中香草 23 种、香木香花 12 种。由此可见上古时期,古人对鲜花、植物的热爱。但这和我们现在说的插花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那么插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现在常规的说法认为,中国插花来源于佛教供花,就是在佛像前供奉鲜花。佛教和花有着很深的因缘。《释迦如来成道记》里记载,佛陀诞生前,他的母亲摩耶夫人曾经做了一个奇特的梦。她梦见一只雪白的大象,口里衔着一朵白莲花进入宫殿,在她卧榻周围右绕三圈,然后钻进了她的肚子,不久她就有了身孕。快生产的时候,摩耶夫人按照古印度当时的习俗,回娘家待产,途中经过蓝毗尼园,看到无忧树上盛开着美丽的花朵,她情不自禁伸手摘花,于是太子就诞生了。太子出生时,百花盛开,他向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了七步,步步都生莲花。释迦牟尼成道、说法的时候,经常有天人在空中散下缤纷的天花,有时候,天人也会化身成天花供养他。佛祖涅槃的时候,天人更是以曼陀罗等种种珍贵的花来供养佛陀, 这种以花供佛的形式也流传下来。
不过也有人认为,中国早在佛教传入之前,就已经有了插花。东晋人写的《汉宫春色》记载,西汉惠帝的张皇后非常爱花,在宫里亲自种植浇灌,经常去赏玩,还把花移种到室内,或者插在瓶中。她在宫里种的花有梅、兰、桂、菊、芍药、芙蓉等等。当时张皇后上厕所用的马桶,是用沉香木做的,方便的时候,会撞击发出声音,张皇后十分讨厌这个声音,就用她种的花垫在马桶里边儿。不过这书是晋朝人写的笔记小说,当不得真。
史书上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插花记录,是在《南史》的《晋安王子懋传》里,萧子懋为了祈求母亲身体安好,用莲花插在铜做的器具里,供奉在佛像前,这还是和佛教有关,看来,中国插花的起源,确实和佛教有很大关系,由此也能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插花很难说是一项纯粹用来审美的艺术,它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就是供奉和祭拜。插花大规模兴盛,要在小野妹子出访中国的隋唐时期。
唐代人对花的喜爱,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杨巨源的诗说:“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在花开的季节,到处都是赏花的人群。根据贾耽撰写的《百花谱》记载,唐朝人观赏的花卉包括牡丹、梅、杏、桃、莲、梨、桐、菊、茶、桂、玉蕊、樱桃、玫瑰以及芍药等等。但是他们最爱的还是牡丹。我们经常说盛唐气象,就是一种大气。插花的时候,讲究“势壮为美”,插花要壮大,有气势。因此,选择的花材,也要雍容华贵。牡丹的花型硕大,颜色艳丽,大红大紫,是富贵的象征,正好满足这种插花的需求。这种以牡丹、芍药为主的插花,也叫做宫体花,因为它主要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宫廷当中,结构严谨、花枝繁盛,充满了富丽堂皇的宫廷气度。此外,唐朝人还会经常用一些寓意吉祥的花来插花,比如用梅、竹、松、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剑兰等十种花材,寓意十全十美。
陆游的诗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可见宋代也和唐朝一样,有专门卖花的人,宋朝人对花的喜爱,自然也不亚于唐朝人。钱钟书先生曾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维见胜。”不只是诗歌,在插花艺术方面,宋代人也和唐代人不同,不像唐朝人那样博大奔放,喜欢丰满艳丽的牡丹,宋朝人更加内敛含蓄。他们喜欢清秀雅致的插花。在具体实践中,注重线条美,经常用梅花、腊梅的枝条来插制。宋代的文人,还喜欢在插花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花经常被看做是人的象征,在花材的选择上,他们爱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言深刻的品种,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抱负和理想。宋代人的插花,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的插花,那可不仅仅是一瓶花那么简单,没准儿里边藏着不少哲理,甚至还有人借此批评朝政呢。
明代,中国插花艺术迎来了它的巅峰时期,巅峰时期的一个表现就是,关于插花的著作大量出现,有屠本畯的《瓶史月表》,袁宏道的《瓶史》,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等等等等。明代中后期,因为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崇尚天然,抒发真性真情。比如袁宏道,他在讲插花的构图、造形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天然纯真。顺便说一句,袁宏道的《瓶史》传到日本以后,影响巨大,还形成了日本花道中的“宏道流”这样的流派。
明朝和清朝,主要有四种插花类型: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以及象形花。
新理念花,前面说宋代插花的时候说过,插花中蕴含着插花人的思想情感和哲理思考。结构呢,以中立型为骨干,多的时候,要用十几种花材,以瓶花为主,花器比例为二比一,高大壮丽,是它的特色。
文人花, 主要指文人人格花。文人插花,不注重排场,也不像宗教信徒一样,是为了祈福,跟文人画一样,只是为了讲求一种情趣。所以啊,他们用的花器比较淡雅,花材也大多是寓意深刻的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或者松、竹、梅“岁寒三友”等,借由花来表明志向,抒发情感,而且不单单是那瓶花,他们还很注重用周围的陈设和环境,来做衬托,让插花作品更加的清雅脱俗。
写景花呢,则是模仿盆景的表现手法, 描写或赞美自然景观,比如深山幽谷、小溪池畔、庭院一角等, 达到具备风情雨露, 精妙入神的境界,这种插花,以盘花为主,就是花器主要用水盘、平盘、平板等,不用花瓶了。在色彩选择上,多采用深绿、浅绿、棕色、黄色、白色等等。花材多采用松、柏、杉、柳、枫,或者梅、竹、桃、梨、樱等树枝,以及枯干、树根、苔木,苔滕、苔石等等,再加上点儿山野花草点缀, 就能表达出山野的风味来,通过插花艺术这一巧妙的手法,取得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效果。
最后一种象形花,顾名思义,这种插花长得像某种东西。用花材和古董互相结合,用干材或者蔬果的外形与色泽为造型基础,进行设计布置,根据季节时令、场所、个人喜好、时代特征创作,通常会包含作者的某种想象,利用点、线、面、块的组合,施展各种插花技巧。象形花种类很多,应用也很广泛,形状有鸟、兽、鱼、虫、人物、亭台等。常用的花材是菊花、月季、桂花、黄杨、雀梅、山茶、石榴、藤葛等。清代人呀,还特别喜欢用具有某些象征意义的材料,比如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百合等, 利用这些材料的字音,组成如“前程万里”“百年好合”等具有祝福含义的“谐音造型花”,讨个口彩。
说了这么多,你应该看出来了,古人插花,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有句俗话说:弄花一岁,看花十日。就是说,种花、插花、摆弄花,要花很长的时间,欣赏花的时间却非常短暂,不过呀,插花如此美丽,能欣赏片刻,辛苦也算值得。好了,关于古人插花的事儿,我就和你聊到这里,谢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再会。
為什麼日本的花,茶,拳敢稱道。而中國是這些文化的發源地而沒有稱道!是中國人對文化的遵重還是日本人的自大!請老師能講講這方面話題!謝謝!
千年老树开花了 回复 @医慧: 我个人十分爱茶,所以特意做了比较。我总结的是日本人有个最大的本事就是不管什么拿回去以后都会融合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行发展与传承,然后自成体系形成独特的文化。他们不是单纯的硬搬。之所以称之为“道”我认为一是他们自己起的名字。二是他们是向内求,以茶道为例,他们的一招一式非常严谨,取水动作、擦拭茶碗的步骤、茶勺方向,甚至是在榻榻米房间走路的步数落脚点等等。他们是通过经年累月的练习自我修行。中国的茶道元明清后就以失去传承,现在的茶艺是从台湾传过来的,以表演取悦他人为主,是向外求。当然也没有绝对标准。我曾跟随好多老师学习茶艺,甚至跑到寺院去学习,后来我才发现我学到的只是外在,近些年已不再向外求,自己在家内化
在我看来,插花就是人硬生生的把好好的生命掐死用来取悦自己。残忍
曾小乖的哥哥 回复 @彩虹糖咪咪: 插花使花存活时间更长
小野妹子?
平遥的小宋 回复 @王冰0:
我好喜欢张国立爷爷讲的古代人的故事,希望张爷爷可以早点 更新。
这一篇太喜欢了,讲的很细致。 对于我这种爱古诗,爱花的人来说简直幸福
心生向往,想象那幅美好画面。
开局一只喵 回复 @长风凋零: +1
读书得懂书,得知道历史,照书读,不知道故事,读出来的只是表面而已
这是国立老师写的吗?真的很好!可见国立老师拍戏时对剧本也是了解得深入骨髓了,看过不少古装剧,国立老师演的代入感超强
月夜飞花 回复 @梦蝶0蝶梦: 这好像是花瓶谱里的内容
古代插花印象最深的是沈复的《浮生六记》
这几期的话题都很风雅
平遥的小宋 回复 @果粒橙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