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技巧:内在语

朗诵技巧:内在语

00:00
05:01
一、什么是内在语

在语言表达中,把语言所不能表露、不便表露或者没有完全显露出来的语句关系、语句本质称为“内在语”。生活中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表演专业中的“潜台词”实际上都是内在语。透过文字表面聆听思想的声音是最重要的。

播音要深刻,就要努力挖掘文字后面更深一层的意思,把握好播讲目的,把握好语言链条的承续及语句本质的差异,使语言富有深刻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

二、内在语的分类
1、提示性内在语(一般用于稿件,主持的开头)
模主:(内在语:吃货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寻访城市美食,品尝舌尖美味。我们今天要探访的是在北京具有百年历史的东来顺。”——选自《东来顺的涮羊肉》
2、寓意性内在语(另有他意,含蓄深刻,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选自《孔乙己》鲁迅
“站着喝酒”寓意是穷困潦倒;“穿着长衫”寓意是死要面子。作为高明的作家鲁迅先生是不会直白的说孔乙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就要运用我们的有声语言加以体现。
3、反语性内在语(反话正说,酣畅淋漓,正话反说,温馨含蓄)
我们使用反语,一般多用来表达讽刺,批判的态度情感,正话反说,嬉笑怒骂。
例如:“当三个女子从容的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一个怎样的惊心动魄的伟大啊。”——选自《纪念刘和珍君》鲁迅
在这段文字中,“伟大”就是用来表达他无比悲痛的心情,也是他对反动政府开枪镇压学生的悲愤之情。
4、回味性内在语(虚实相生,营造意境,反问强调,深化交流)
有些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含义,更多需要激发我们的想象感悟其内在含义。回味性内在语一般用于稿件的段落或者结尾处,就是给受众一种“语已尽而情尚存”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需要受众自己思考回味。
例如:“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选自《一代人》顾城
我们只好用省略号来表达这样的文字所营造的无限审美想象空间,这种意境的回味提示对于我们寻找恰当的语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如何挖掘稿件的内在语
拿到一篇稿件怎样挖掘它的内在语?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通读稿件,确定播出目的。怎样确定播出目的呢?从两方面切入。1,找重点。播出目的一般在重点中集中而鲜明的体现,所以在重点中采掘全篇的内在语能确保事半功倍。2,找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令你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部分,碰到这样的语句就要小心,考虑不周容易造成语意模糊不清,甚至产生歧义,误导受众。找准重点、摸清难点,基本上能够保证播出目的的确定。

其次,在稿件的大层次间体现了承接的特点和意图,主要体现在语句的衔接上。
最后,在每个具体的语句中探察作者的态度和感情,看看作者在文字的后面藏着什么意思。要着重把握态度、感情的分寸。

四、内在语体现的方面
1、语句链条的承接。

语句链条的承接是指,一个句子内部或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的开头和结尾的位置,用内在语的接应、解释和转折的作用,造成一个意群或几个意群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和感觉。语句链条的承接主要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发语作用;第二种情况是转换作用;第三种情况是回味作用。

2、语句本质的差异。
语句本质的差异,是指利用内在语揭示、感通的作用,把句子、句群、段落、层次的内在的含义明确恰当、细致深刻地表达出来。在一般的情况下,语言和内在的含义是一致的。但有时语言和内在的含义是不一致的,语言表面上是“这个”意思,但深挖一下,发现实际上它是“那个”意思,而且两个意思还不一样,甚至是相反的。

有声语言的创作是否正确恰当,被内在语制约着,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化成声音就大功告成了。在语言表达中,如果把内在的意思给播反了,立场、态度和观点都变了,容易造成恶劣的影响。把语句的意思播反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在语错了。当然也有表达方法不得当的原因。

五、注意:

内在语的挖掘和把握要靠逻辑的思考和感受,这和平时准备稿件时的历练,理论、文学修养,积累的社会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如果平时懒惰粗心,没有自觉积累和锤炼,那么,在把握内在语时会感到力不从心。

内在语是我们对于稿件理解和感受的集中概括,我们应该把握其分寸感。不能望文生义,不用句句都找,确定时鲜明简洁,运用时瞬间感受。这样我们才能正确传递稿件的精神实质,说了这么多,你get到了吗?
有的时候内在语是提醒和调整自己内心,使语句表达有更充分的依据,虽然这依据不需要让听的人完全明白,但至少要让听的人能感觉到其中有丰富的内涵,而不是空洞的,泛泛的。

  比如:长诗《雷锋之歌》中有这样三个相同的短句:“敲起来吧!敲起来吧!敲起来吧!”有人就会一声比一声高地呼喊,这样也算是有一定的理解,但是简单地提高声调,只会显得虚张声势。可以这样利用内在语提示自己:第一声“敲起来吧”是自我命令,第二声“敲起来吧”是向眼前的朋友呼唤,第三声“敲起来吧”是号召大家、所有的人都走向前去。在这样的内在语提示下,朗读的声音就会出现一种力度,而不至于空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