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2】《渴望生活:梵高传》:要想抵达一定高度,你只能走“少有人走的路”

【精读2】《渴望生活:梵高传》:要想抵达一定高度,你只能走“少有人走的路”

00:00
19:43



金句


(一)你永远不可能总是对任何事情都做到确有把握。你所能做到的就是用你的勇气和力量去做你认为是正确的事。

 


(二)我们的灵魂中有一团烈火,但没有一个人前来取暖,过路人只看见烟囱中冒出来的一缕青烟。


(三)你在一生中也许会时常觉得自己不行,然而你最终一定会表现出你内心的一切,而那就是你一生成就的证明。


上期节目我们和大家聊了《梵高传》,以“渴望生活”为名,讲述了梵高短暂而夺目的一生。这位疯狂的艺术家,给人们留下的何止是不朽的艺术画作,更有面对自己,追求梦想的人生信条。回到今天的节目,标题其实起的很玄乎,乍一听还有点心灵鸡汤的味道:要抵达一定高度,你只能走少有人走的路。有人可能想问了,梵高的确是走了别人少走的路,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上期节目里通篇都在讲他这条路有多难走,这一期节目还有什么聊头呢?其实不然,今天节目的主角不是梵高,而是他的弟弟,提奥。这个名字陌生吗?但讲句实话,如果没有提奥,这世上也就没有梵高了。看完《渴望生活》,有人这般评价道:自己虽看的梵高传,爱上的却是提奥。可见成功男人的背后,不一定只有伟大的女人,也有可能是一个伟大的男人。

 梵高在追求艺术上的路,确实不好走,单行道,泥泞不堪,但他也只有这一条路走,因为其他的路对于他而言根本连入口都没有,梵高如果不做艺术家,自然是社会里被淘汰的那一批人。而提奥则不同,大家应该还记得上期节目里我们说到梵高的家世,他其实不是大家想象的那般生来潦倒,家境贫困,而是全家都在艺术圈混,人脉在欧洲遍布,如果梵高不做画家,老老实实跟随家族产业,至少也是个中产,经营着画廊,掌管着像高更啊、塞尚啊这类画家的饭碗。梵高没继承的事业,弟弟提奥做了,也就是说他的生活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非常体面而且有保障的,但前提是,没有梵高这个哥哥。

如何定义伟大?如何抵达自己人生的高度?其实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接受我们的普通吧,给你画笔和纸,也成不了梵高,我们在贾府游走一圈,也写不出红楼,只是,一道壁垒竖在你面前,你真的不想冲破他吗?你不曾好奇天才和伟人的世界吗?伴随着梵高死后的名声大噪,提奥不是作为谁谁的亲戚被提起,而是和梵高并肩,如同他们血缘的脐带相连那般。梵高的伟大,至少要分提奥一半,就像看完这本《渴望生活》,更多的心酸和钦佩,你会和我一同赠与提奥。 

 

我们把第一个问题抛出来:提奥到底为梵高做了什么?

据官方资料称,从1872年至1890年梵高去世,他保存下来的信件足足有902封,其中有819封是写给弟弟提奥的。传记不同于虚构小说,作者要还原一个名人的一生,靠的不是臆想,而是白纸黑字的书面材料,是相关人物的采访笔录,而这些信件,就是了解梵高最好的方式。传记作者欧文.斯通说,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话不假,从这些信件往来便可看出,除了弟弟提奥,他几乎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保持长期联络的人。自孩童时代他们便形影不离,提奥也是看着哥哥如何失去爱情、丢掉工作、遭到遗弃,他非常清楚梵高在生活里的挣扎,他在寻找着灵魂的寄托,直到遇上绘画,他才活了过来。梵高家族的每一个人都在反对文森特梵高的选择,是啊,28岁在那个年代也并不年轻了,一没成家,二没事业,梵高有追梦的权力吗?就在这个低谷,提奥来到了哥哥身边,他是这么说的:“我怀疑有一件你希望做的事情,那是一件你觉得对你再适合不过,而且最终会带你幸福和成功的事情。那好,老伙计,你就说出来吧。”

当然只是鼓励是不够的的,提奥开出了自己的条件,那便是与哥哥建立一种合作关系,梵高负责创作绘画,他负责经费和卖画,期限不限,只等梵高成名为止。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维护梵高脆弱自尊心的一种方式罢了,提奥从未从梵高身上得到任何的好处。这不禁让我想到一个经历相似的艺术家,李安,在拍出自己第一部电影前,他也同样依靠家人的供养生活了六年,只是他更为幸运罢了,他的未来赌赢了。而当时年仅28岁的梵高不知道,他接下来的人生,直至死亡,都没有真正卖出一幅画,他只知道,在弟弟的支持下,他可以安心创作了。人人都认为梵高是疯子,当他四处画画时,小孩以向他投掷石头为乐,每天晚上,当梵高结束自己一天的绘制,便坐下来提笔给弟弟写信,他写自己的心事,也写自己的艺术观念,事无大小,无所不谈,怀抱希望。

提奥给梵高提供的,是最为牢固的感情纽带,也是最有力的物质支撑。提奥之于梵高,亦兄亦父,是知己,更是引领者。梵高对于提奥呢?其实他也时常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梵高,也就不完整了,他是梵高的一部分,梵高亦是他的一部分。因而提奥将梵高的压力转移在自己身上,这一背便是十数年。那时梵高在法国画画,买一次颜料就要200法郎,相当于一个法国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提奥工资虽不低,也禁不住梵高这般的开销,更何况梵高只是画画吗?抛去艺术家的光环,单纯以普通人的视角来看梵高,他也并不完美。弟弟每一笔钱打过来,他买颜料,酗酒,谈恋爱,养女人,很快挥霍一空,然后便是写信要钱,有时哀求,有时强硬,有时承诺,包括后来梵高追逐阳光一路南下到新的城市阿尔勒租房生活,都是一笔笔巨额开销。梵高在阿尔勒这个阶段,曾把好友高更邀请过来同住。关于高更这位画家,也是一出好戏可谈。他与梵高相识于1887年的巴黎,梵高此时正与一位妓女分手,幻影破灭,而从股票经纪人转行做画家高更正与家人决裂,身无分文,两个处于低谷的灵魂相遇,他们同样的孑然一身,同样对绘画热情澎湃,顷刻之间便结成知己。高更是谁?如今熟悉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梵高、高更、塞尚被誉为后印象派三杰,但在当时,他们只是无法融入绘画圈的边缘人物罢了。梵高后来离开巴黎到了阳光明媚的阿尔勒,与高更之间的书信从未断过,他立即想到自己这位心心相惜的朋友,并向其发出同住的邀请,高更接受了。在等待高更到来的这些天,梵高省吃俭用的给好友房间装修,几乎称得上他最快活的时刻。要把作品给高更看的欲望,令梵高在最大程度上焕发了自己的创作激情,《向日葵》、《黄房子》等等杰作,都于这个时间产出。两个人还交换了彼此的自画像,缺爱的梵高,渴望着朋友,渴望着高更,也渴望着未来的生活,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份诚挚的友情,终究是错付了。

当高更从巴黎赶到阿尔勒,几乎一下火车,他变成了瞩目的名人,因为在等待他的这段时间,梵高到处拿着他的画像宣传,以至于咖啡店的老板都能认得出高更。这份热情,稚嫩,却也疯狂,据高更后来回忆道,他其实从未跟梵高说过自己真正的想法,他不动声色迁就着梵高纯真且疯狂的感情。大家如果有空,可以去搜索两位画家在同居时所做的画作,其实比我在这和大家说他们内心世界的相悖来的更直观。同样是画咖啡屋,梵高的色彩浓烈而极端,红色,绿色,黄色,铺天盖地,高更则聚焦在咖啡屋老板娘身上,所有人穿着黑色的衣服,女人的眼神透露着不明的意味。高更是更理性的,他比梵高成熟的多,就从他的经历而言,他结过婚,有过孩子,他是真的入过世,再走出来,梵高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不属于这个社会,他从来没融入过。日日夜夜的相处,把两个人距离产生的美破坏殆尽,当年十二月,高更忍无可忍给自己的画家朋友贝纳去了一封信,上面写道:“整体来说,我和梵高彼此都看对方不顺眼。特别是绘画上。他是浪漫的,我却可能更要朴素。”

高更想离开的念头愈发强烈,而梵高的一生,似乎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爱人、朋友,这一次,他做出了自己的挽留,只是那些疯狂的行径只会将高更推得更远。心惊胆战的高更夜不敢归宿,在外游荡,一转头就看见梵高拿着剃刀跟在身后,高更怕了,他彻底的逃开了。就在这个夜晚,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鲜血淋漓的献给世界。

我始终记得,梵高曾画过两幅椅子的油画,分别命名为《梵高的椅子》和《高更的椅子》,有意思的是,高更的椅子是胡桃木打造,价格昂贵,地上也铺着华丽厚实的地毯,而梵高的椅子则破破烂烂,地上更是空无一物,你说他挥霍弟弟的钱是为了自己的物质吗?倒也不是。人人都说天才的背面是疯子,这话其实不假,梵高一边愧于弟弟,一边根本无法抑制自己对生活的狂热。

人们在看完传记为什么会爱上提奥呢?他虽没有什么天才的光环,但他的身上,却有一种至善至纯的神性,一种克制律己的人性。梵高的种种,他都一一承担下来,在梵高最后的日子里,他一刻不离的陪伴着,还在支持着梵高的绘画。你说他真的笃定梵高会成名吗?这位从事画作买卖的商人,其实最明白什么样的画才能卖,什么样的画才能出名,提奥或许能感知哥哥的些许才华,但更强烈支撑他付出所有的,是他对哥哥的爱,十数年如一日。我曾看到过这样的说法,说提奥即是为梵高而出生的,他的使命便是供养梵高,这几乎抹杀了提奥的人生,也抹杀了他无言的大爱。

1890年,提奥的儿子出生,他给哥哥去了封信,告知这个喜讯,上面写道:“就像此前我们跟你说过的,如果是儿子,我们将以你的名字命名他,我希望这孩子以后可以像你一样有决心、有勇气。”由此可见提奥在心里对哥哥的认可和理解,而这位小文森特.梵高在长大后也的确继承了叔叔所有的画作,并为之积极奔走,彻底打开了梵高在美术界的名声。而说来也是分外玄乎,就在提奥儿子出生的同一年,梵高选择开枪了结自己。他的名字由一个新生儿继承下来,他的生命则由他的作品延续。梵高自杀后六个月,本就身体虚弱的提奥也与世长辞,他的遗孀乔安娜曾在圣经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他们至死也不分离。于是提奥最终,葬在了梵高的墓旁,当我们想起梵高的伟大时,再也没有人会忽略提奥的伟大。

或许你也想问,高更呢?他没有来参加梵高的葬礼,而是远赴塔希提岛,继续画画。我曾以为在这两位旷世奇才之间,就此有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但他让法国的朋友给他寄了一些向日葵的种子,从此塔希提岛上,盛开了一片向日葵。

后来,高更画了《梵高的椅子》,椅子上放着的,是一簇暗淡的向日葵,或许他也在思念,那位疯狂的天才友人,也在后悔,如果握住他的手,是不是结果会有所不同。

 

我们每一天都有无数选择机会,人生的道路有那么多,我们随大流走是安稳,随自己纵多波澜也是深刻,人生人生,越深越有意思。好了,这就是我们这期节目的全部,下一期节目里我将和大家分享梵高人生疯狂和璀璨的瞬间,那是我们难以触摸的世界,却是我们可以聆听的绚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Navylover

    人生要想达到一定高度,出了努力,机遇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梵高,高更,塞尚被称为后艺术印象派三杰,所处在同一时期的生活圈,让我想起了《月亮🌙 与六便士》里面的原型,画家的画作和画风就像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不敢苟同,但又有一些相关联系!这就是生活吧!

    上官文露 回复 @Navylover: 这就是生活!

  • 雨点儿_yoyo

    1972-1890?

    上官文露 回复 @雨点儿_yoyo: 对不起哦 口误 马上改!

  • 梁永德的

    老师,你的另一个找到没?

  • 墨烟离儿_轩逸小二妞

    有过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刻,在经过深思熟虑,无数的时光堆积的努力,我发现突破自己并没有那么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我不可能事事成功,但我只要有恒心在,也是会度过难关的。面对质疑和流言蜚语,不用刻意地证明,只需记得我的人生是我自己的,别人的话语也只能是别人的。

  • 咘谷_

    一个人的一生只要有一个人永远站在你身边,你就什么苦都不觉得苦

  • 落雪_1m

    听到后面听哭了。这本书,是我十三岁时给自己买的第一本书。

    墨香悠悠_ 回复 @落雪_1m: 我也听哭了T﹏T,太纯粹的人特别让人心疼!

  • 墨烟离儿_轩逸小二妞

    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除了走少有人走过的路,还有一个承受能力比别人高。一个人的层次感,从上到下,整体给人的气质和气势也显示出自己高度来。可以特立独行,但要有特立独行的资本。梵高的高度,是因为除了对艺术的献身,还有对自己的内心拷问。

  • 檐雨_wh

    文露老师好,应该是1872年吧!

    上官文露 回复 @檐雨_wh: 对不起 是我口误

  • 听友458139799

    我以前花钱买过?怎听不成了?又的花钱?

  • 听友160840714

    分析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