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漫议18】《荀子是邯郸人吗?》(1/2)【刘志轩】

【荀子漫议18】《荀子是邯郸人吗?》(1/2)【刘志轩】

00:00
06:40
【刘志轩荀子漫议之十八】

《荀子是邯郸人吗?》(1/2)

作者:刘志轩

《史记》记载,“荀卿,赵人”。这句话表明荀子是邯郸人,过去没有争议。近些年,一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让争名人的事情多了起来。荀子究竟是哪里人,也说法不一。打开网页,显示最多的是荀子为山西安泽人,其次是山西新绛县人。而讲荀子是邯郸人的却十分稀少。

山西安泽县曾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召集众多的媒体,讲安泽县是“荀子故里”,并且在《人民政协报》发表文章,说“荀子故里在安泽”。

山西新绛县也在《人民政协报》发表整版文章,驳斥安泽,讲新绛县是荀子故里。
新绛县的理由为,他们是古郇(xún)国所在地,是荀姓的发源地。而且在席村还发现了一块荀子故里碑。但是,新绛县在“三家分晋”之后属魏国,不属赵国。与《史记》记载“荀卿,赵人”不付(符),此说不能成立。

安泽县的荀子文章做得最大。他们在城东修建了一座荀子文化园。亭台楼阁典雅别致,园内建筑全部仿战国风格。山门依山而建,荀子大殿重檐庑殿顶,气势宏伟,殿内汉白玉荀子雕像依案席地而坐,重现讲学风采。书院广场,塑荀子像高28米。立32根直径1米、高4.2米的石柱,寓意荀子32篇著作。园内栽植各种乔灌木100余种,郁郁葱葱,形成了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映秋、松柏伴冬的自然景观。安泽连续十数年举办荀子大典,召开全国荀子理论研讨会。还曾经请十七国的外交使节到安泽去参观。

我曾经给安泽的县委书记写信,讲安泽不是荀子故里。得到的回信说,他们手中有数十位专家写的文章,都写安泽是“荀子故里”。

的确有专家写的文章提到安泽是荀子故里。但这些所谓的专家文章并不是对“荀子故里”的专题研究,不能做为根据。

这些所谓专家之所以写荀子故里在安泽,来源是清人胡元仪在《郇卿别传考异》中说:“郇卿之为郇(xún)伯之后,以国为氏,无可异矣。且郇卿赵人,古郇国在今山西漪(yī)氏县境。其地于战国正属赵,故为赵人。”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第一,以姓氏发源地认定故里不科学。黄帝是姬姓,为华夏共祖,难道而今大家的祖籍都应该是河南新郑吗? 第二,古郇国在战国时代不属于赵,而属于魏。所以,胡元仪的论断是错误的。

后来有人根据胡元仪说的“古郇国在今山西漪氏县境”,说成荀子是“赵国漪氏(山西安泽)人”。这就又构成了一个错误。古漪氏并不是今天的安泽县,而是今天的临漪(猗)县。临漪(猗)县在汾水之西,而安泽县在汾水之东,属于上党地区。春秋时上党属晋地,三家分晋之后属韩国,不属于赵国。史记讲荀子“赵人”,所以这里根本不可能是“荀子故里”之所在。虽然公元前262年韩国的上党郡守因害怕秦国,主动归顺赵国,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上党地区被秦国占领,而且那时的荀子已经五十岁左右。

总之,安泽县一不是古郇国旧地,二不属赵国,与司马迁记载的“荀卿,赵人”相悖,所以尽管安泽的荀子文章做得大,所谓安泽是“荀子故里”,不能成立。

为什么《史记》记载“荀卿,赵人”,可以解释为荀子是邯郸人,而且过去没有歧义呢?因为这种将都城名字以国名相称的写法是《史记》和先秦两汉文献的习惯方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根主樸品

    对他哪里人不感兴趣,对他的认识论感兴趣

    明空曌尔 回复 @根主樸品: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