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的女儿丢失,致使他们夫妻二人昼夜啼哭,几乎不顾性命,这还没完,家中意外失火,贼盗蜂起,官兵作乱,一夜之间,从富贵到贫困的天差地别,令人不禁唏嘘。 甄士隐家的落败含蓄按时了曹雪芹家的落败,表现了雍正帝为了巩固政权的狠毒做法。
蓝璎 回复 @全额剑豪: 明老师??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话里隐含着甄士隐多少的心酸与苦泪,人生一场,免不了要受尽“人情势利”的风霜刀剑,内心再坚定纯贞的人在此面前也会逐渐变得麻木不仁,到最后,看透了人生,斩断了尘缘,“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悲亦可叹!虽然自己现在还是学生身份,但终有走入社会的那一天,彼时也免不了面对那些人情世故,但所幸,在读此经典巨著的过程中,能够提早有所感悟和收获,想必对自己的将来也是大有裨益。
英莲一夜“音讯全无”,接着“士隐已先得病,夫人封氏也因思女构疾”。“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的火灾毁了他的家产,而“偏值近年水旱不收”令他无法在田庄安身。“略与他些薄田朽屋”“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不会过,只一味好吃懒做”的岳父又给了他巨大的精神打击。这使我不禁想起《水浒传》里林冲的岳父王教头,更他比起来,封肃真不称职。那一首好了歌也是唱进心坎里去了。人生一世,不就如其所言“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真可谓看破红尘的箴言了。只可惜了甄士隐,翩翩君子,悬崖撒手😔
甄士隐本是地方乡绅,日子过得格外悠闲。可当英莲丢了以后,又有一场大火,烧毁了甄家的府邸,田庄恰逢水旱没有收成,最终,甄士隐变卖田产,带着家人投靠岳父,结果被岳父坑了一把,自此穷困潦倒,最后看破红尘,跟着一僧一道离开了家。 甄士隐的性格,最不懂得未雨绸缪。 甄家被烧,他能想到的最好去处,是拖家带口去田庄。靠天吃饭的他,从未想过给自己留半点后路。田庄遭遇水旱,颗粒无收之下,日子竟然也过不下去,只是匆匆将手里的田产发卖,然后去投奔岳父。 他的性格里,似乎没有一个叫做“吃苦耐劳”的词,顺境时他能过得悠闲自在,却不懂得为未来的逆境筹谋打算,等到逆境来袭,他比任何一个人都先投降,然后一路向下,难东山再起。
这一讲让我了解了曹家历史,对红楼梦的写作背景有了体会,曹雪芹先生能完成这一举世著作实属不易。“甄士隐”的结局也是出乎读者的意外,说到底还是当时的社会性质造成的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需是了”。这是甄士隐老先生看破红尘的金言。
听友446041598 回复 @威廉姆斯_: o
讲得好好
日月清晖 回复 @方子顾的逸宸: 谢谢你的肯定!
第七讲感悟:1.先是失去女儿,然后遭遇火灾,最后又被岳父的“势利眼”所伤,不得不说甄士隐太苦了,从一个乡绅沦落到如此地步,只能说命苦,而甄士隐这一段惨痛经历又着实映射出曹家的悲惨际遇,隐去的真事大概也就是如此吧。2.跛足道人的出现又使得故事进入一个高潮,“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多么讥讽的语言,此刻在甄士隐的耳旁回响又是多么讽刺。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读预示着整部书的结局,句句都是精华。第一回是整本书的基石,期待第二回的讲解。🉑以
甄士隐先是失女,后又遭遇火灾,明明是难得的君子,却接连遭受无妄之灾,不免想到当时的君子们是否也在不明之治下遭受着苦难。 烧家为假,抄家为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才能知道“真事隐”到底都隐了什么。曹先生将自己经历的苦难都隐藏在《红楼梦》中甄士隐的家祸中,我们在感叹的同时也不免感到政治的残忍。
第一回在明老师的精彩演绎下,于我心中已是一副清晰的模样。以前还真真的是像明老师说的那样,读不进去,即使读进去了又读不懂,经过明老师的这么一引导,我如今已经爱上红楼了!这一讲的结尾中,明老师的结语气势铿锵,让人听起来也是无比酣畅,丰富的语言极见明老师的深厚的文字功力。现在每天都很期待听明老师的讲读红楼,根本停不下来!
文中的跛足道士,看似“疯狂落拓,麻屣鹑衣”,吟诵着云里雾中的“好了歌”,在我看来不禁也是种大智慧!“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或许也是曹雪芹的人生慨叹。而甄士隐历经人生冷暖后,一句“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更是对人世间世态炎凉的血泪控诉!甄士隐最后落得个与“疯”道人飘飘而去的下场,是大火造成的,是水旱灾害造成的,是贾雨村造成的,是他丈人封肃造成的,更是那个“吃人”而麻木的封建社会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