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蒙书话,比萃精华!
在上一次分享中,我们一起欣赏了张惠言的两首《水调歌头》了,我们继续欣赏。
第三首《水调歌头》原词如下:
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但莫凭阑久,重露湿苍苔。
首句“疏帘卷春晓,蝴蝶忽飞来”就给人一种惊艳的美感。在一个春晨,一卷开窗子上的稀疏帘子,就有一只蝴蝶扑面飞来。在卷开窗帘之前,预期之中的是窗外的春景,不期然的是扑面而来的蝴蝶,惊异喜悦之感油然而生。蝴蝶是窗外美景的代表,更是美丽诱惑的化身。美好的诱惑之物总是不期然地走入我们的世界中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进一步描绘令人生情的春日景观。“游丝”也称“天丝”,是昆虫的分泌物在空气中凝结而成的细丝,在空中飘荡。“飞絮”是指杨絮、柳絮等絮状物。“游丝飞絮”是春天的象征,也是让人情迷心乱的比喻。李商隐曾写道:“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碧云钗”是女子的头钗。“碧”字可以使人联想到春天嫩草、嫩叶的颜色,进而联想到勃勃生机。“云”字可以给人一种“摇曳碧云斜”的飘渺与轻柔的想象。“乱”字表明没有目的、没有用意、没有方向,随机地点,任意地点。“点”字是点缀与附着的意思。韦庄曾写道:“春日游,杏花吹满头”,与此有相通之感。游丝和飞絮随意地附着在姑娘头上的碧云钗上,姑娘的头钗像生机勃勃的草叶一样绿,又随着姑娘的脚步一颤一颤,春意对人心的撩动由此可见。美丽的姑娘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这是人生中的大诱惑。
“肠断江南春思,黏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道明了受外界诱惑吸引、苦苦追求而不得的愁思悲怨之情。春天把人们埋藏于心的爱情撩拨起来了,呼唤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爱情。“江南”一词使人联想到美景美人。白居易曾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在美如画的江南,追求美人,也是幸事。可是结果呢?“肠断江南春思”。那只不过是一段令人断肠的感情罢了。不可能有结果了,剩下的是如梦的前程,如烟的往事。残梦般的感情消逝在天边。美好的事物只有在回忆中追寻、怀念和惋叹。春天撩拨了人的感情,苦苦追寻,又没结果,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推广言之,面对外界的美好诱惑,该怎么办呢?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这一句就是答案。“银蒜”是像蒜头一样的用来压帘子的东西,并不一定是银做的。用银蒜把疏帘深深压住,任凭春天的景观再好,让它们在窗外徘徊,不关我事。“疏帘卷”的结果是蝴蝶飞进来了,看到了“游丝飞絮”,看到了“碧云钗”,爱情被撩拨起来,苦苦追求的结果是“肠断江南春思”。“深押”就是不让蝴蝶飞进来,“游丝飞絮”也好,“碧云钗”也罢,都在外面徘徊吧。这样一来,就不会受外界的诱惑吸引了,也就不会有愁思悲怨之感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切断与外界美好诱惑的联系,人生的意义在于向内寻求,提升自我境界,而不是向外追求美女、金钱、权力和名声。
这首词的上阙告诉我们,外界的美好诱惑实在很多,在不经意间就会进入我们的世界,追求这些美好诱惑的结果就是只剩下一些回忆罢了,不会有预期的收获,因为人的欲望是不断膨胀的。因此,要切断与外界诱惑的联系,向内追寻,提升自我境界。
“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点明又一次的追寻,这次追寻的不是尘世的诱惑,而是纯洁的明月,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卷起罗帷,月光照射进来,好像有人拉开了罗帷一般。明月是澄明、纯洁的象征,也是儒学中的人生追求。苏东坡曾写道:“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自己的经历像北斗星绕着北极星旋转一样转移变动,困难挫折终将过去。雨过天晴之后便是晴朗的天,一轮皓月当空,还需要谁点缀吗?当然不需要,因为天海之间的一轮明月本身就是纯洁澄明的。因此,作者以追求明月代指更高的人生追求,这种对纯洁、澄明的追求是内在的,不同于对外在的万紫千红的春色、美丽如画的江南景色、戴着碧云钗的美女的追求。
“一樽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描绘与明月的交流。“樽”是古代盛酒的容器,相当于酒杯。举起酒杯敬给天上的明月,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追求放到了与明月同等的高度。李白曾写道:“举杯邀明月”,也是对纯洁的追求。苏轼曾写道:“起舞弄清影”,也是在月光下起舞。“一樽属月起舞”既表达了与明月为友的快乐,更表达了人生境界提升的快乐。“流影入谁怀”是个转折句,从明月的高度表达出了高寒无偶的悲凉之感。站得越高,同伴越少。像明月这样纯洁、澄明之人,谁能与我作伴呢?这大概就是苏轼所写的“高处不胜寒”得感觉吧。李商隐曾写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偷了灵药,成为了广寒宫中的神仙,可是偌大的广寒宫中只有她一人,孤零零的一人,她愿意忍受这寂寞吗?她应该后悔了。作者表面上是写明月之孤独,实际上是在写境界高的人的孤独之感。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是对上一句中孤独寂寞之感的解脱。儒家思想总是积极向上的,不会陷于孤苦寂寞之地而束手无策。李白曾写道:“永结无情游,相期渺云汉。”意思是说,与月亮、影子这两个无情之物相约到飘渺的云间结成永不分离的伴侣,一起交游。张惠言的这句词意思与此类似。把月亮迎来,交流之后,再把月亮送走,这样就和月亮成了“莺燕不相猜”的好友。“莺燕”泛指春鸟,这里指纯洁澄明但孤独的同类。上一句不是表达了境界至高之人的孤独寂寞之感吗?怎么解决呢?像月亮这样纯洁、澄明的人就与月亮为友。月亮当然是虚幻的,人怎么能跟月亮做朋友呢?可是,与月亮交流、交友的这种感觉又是真实的,这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与自己为伴,境界至高之人尤其如此。
“但莫凭栏久,重露湿苍苔”表明要学会自我警醒。“凭栏”就是倚在栏杆上,是指有所期待、向外追求的意思。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如意之事,一旦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不少人就会有所期待,希望向外追求。比如说,如果不受领导器重,那就考虑换个单位。这就是“凭栏”之举。向外追求的人总是在意别人的评价,活在别人的眼里,这样就活不出真我。作者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种做法,但给出了警醒:“重露湿苍苔”。重露都可以把苍苔打湿,当然可以打湿凭栏者的衣服。衣服被露水打湿,暗含着受到侵凌和玷污的意思。《诗经》中有言:“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这个女子为什么不想早起赶路呢?就是因为讨厌凌晨的露水打湿衣服。作者以“重露湿苍苔”警示我们,向外追求要有限度,一度向外追求就会受到侵凌和玷污。人生最终要的是向内追求,提升自我境界。
下阙告诉我们,要有更高的人生追求,要侧重内在的对纯洁、澄明的追求,如果因为境界之高而感到孤独寂寞,就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向外追求要有节制,不然就会受到侵凌与玷污。
在这首词中,张惠言主要阐明了外在的美好诱惑、对诱惑追求的落空、向内追求、学会与自己相处以及自我警醒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儒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这首用词美丽的小词能够融入这么丰富的儒学元素,实在是经典之作。
第四首原词如下: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qie)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第一句“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就提出了人生终极之问: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未来呢?是碌碌无为虚度岁月,是勤奋努力追求名利,还是刻苦学习修炼自己的心性?时光易逝,这是人人必须面对的无奈。李白曾写道:“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李商隐曾写道:“从来系日乏长绳,水是云回恨不胜。”这两联诗都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无奈。在今天,昨天已一去不复返;在明天,今天将一去不复返。古今中外,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该如何度过人生?
“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是对上一句的回答。“朅来”是诗文中的常用词,就是去来、聿来、尔来的意思。面对着一去再也不复返的时光,真正令人们后悔的是什么事情呢?那就是不下功夫读书。在古人看来,读书是改变人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清人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中有言: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以当下的观点来看,终生学习时代已经来临,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今这个知识老化和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能否及时获取新知识,成为了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读书又是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当今时代,读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重要。“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不仅是对古人的告诫,更是对今人的警戒。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既使用了兴的手法,又包括了《楚辞·招魂》中的典故。《楚辞·招魂》中有言:“朱明承夜兮时不可淹,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心悲,魂去归来兮哀江南。”《招魂》是宋玉所作,用来为屈原招魂的。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为,黎明在黑夜之后,不因时代而改变;芳香的兰花在路边开放,渐行渐远;川流不息的江水边长满了枫树;看得越远,心越悲伤;先生的魂魄归来了,为楚国的境况而悲伤。开满兰花的路和长满枫树的江,比喻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路。但是,一旦兰花被采摘,枫树被砍伐,美好不再,路边荒芜了,江边荒芜了。宋玉用兰花和枫树喻指屈原。这里的“枫江兰径”喻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过程。这一句的字面意思是,春风把鲜花吹开又吹落,多次追求美丽的鲜花,可是春天过后,千里春野鲜花不再,荒芜了。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对外在美好事物的苦苦追求之后,一无所获。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承接上一句的意思,同时包含了《楚辞·九歌》中的典故。《楚辞·九歌》中有言:“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及“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九歌》都是祭神的歌,讲的是人与神之间的交流。“帝子”就是神仙,“眇”就是仔细地看,“眇眇”就是使劲地看,聚精会神地看。“愁予”是倒装用法,就是“予愁”。“骋望”就是极目远望。我认为“张”是张望的意思。“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的意思是,帝子降临在北边的江中陆地上,使劲地看着他而发愁,愁的是他怎么不降临到我这里来呢。“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的意思是,站在长满了白薠的高地上极目远望,我们约好在夕阳西下之时相见,你怎么还没来呢?“寂寞斜阳外”源自“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意思是,期待的事物没有如约而至,望穿秋水般等待着、期待着。“渺渺正愁予”源自“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意思是,由于结果与期待不同,愁绪油然而生。“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告诉我们,对外在美好事物的追求,一旦追求不到,或者是结果与预期不同,我们就会感到无比寂寞、无比惆怅。
上阙告诉我们,时光一去不复返,为虚度时光而真正后悔的就是没有用心读书;外在的繁华世界如同花开花谢一般变幻无常,对外在美好事物的追求一旦落空,带给我们的是寂寞和哀愁。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站在极高的视点对人世的功名利禄进行了评价。“千古意”就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孜孜追求的功名利禄、尘世的富贵欢乐。“君知否”是对世人的呼唤和告诫。“斯须”形容时间非常短暂。“只斯须”就说是只不过极为短暂的时间罢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比沙漠中的一粒沙尘还要渺小,人类存在的时间连一瞬间也算不上,人世间的浮浮沉沉、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再美好,再令人向往,只不过顷刻之间的事情罢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醉心于外在的功名利禄,如果站在宇宙的尺度上看,那就太渺小了。作者能够看到这一点,与其同时代人相比,高明很多。
“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进一步阐明自己对古人功名观的看法。“名山”源自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写道,自己在遭受宫刑之后,之所以能够苟且偷生,就是为了能够在有生之年,发愤著书,成一家之言,并将所写之作“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名山”也就成为了经典著作及其带来的极高声誉的代表。《左传》中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千百年来,多少仁人志士、铭鸿大儒修身养德、驰骋疆场、著书立说,希望通过三不朽而名垂千古。可是,作者认为,留下千秋万世的盛名,也不是聪明的做法,所谓的“千秋万世”与煌煌宇宙相比,连一瞬间都算不上,因此,古人追求身后的盛名,是愚蠢的做法。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唯美地描绘了天人合德的境界。前两句对仗非常工整,“一夜”对“三月”,“庭前”对“雨中”,“绿遍”对“红透”,这种工整的对仗给人一种对称美。“一夜”言明生机到来之迅速,“三月”点明生机之恰当好处,“庭前”表明美景就在眼前,“雨中”增加了生机的诗情画意,“绿遍”描绘青草之广,“红透”描绘红花之多。“遍”与“透”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生机的范围与程度。“天地入吾庐”一语道破了天人合德的崇高境界。这满世界的红花和绿草是谁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够欣赏它们,它们使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为我的生命增添了乐趣。韩愈在《原道》中写道:“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什么是德?对于自己的拥有感到满足,而不向外追求了,这就是德。“三不朽”是靠别人的赞誉而不朽,这是向外的追求,还不算德。古人讲:“以天地之心为心”“万物皆备于我”“与天地合其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这些才是天人合德的境界。作者所提倡的正是这种“天地入吾庐”的天人合德之境界。
“天地入吾庐”还是一种超越功利心的境界。功利心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人类为了自我生存和繁衍而进化出来的产物,但是随着物质资源的丰富和增加,人们的功利心也随着增长。这样一来,功利心反而成了一种束缚。即使腰缠万贯,富可敌国,面对着金银珠宝或者堆积如山的货币,或者是银行账户上的一长串数字,除了满足一下虚荣心之外,并不能起到太多的作用,因为在健康和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在有限的生命中,在保证基本的生活所需之后,对于丰富的物质世界,更重要的是见识和了解,而不是占有。马未都先生在讲解文物时说过:“经我眼,即我有”,这就是一种“天地入吾庐”的境界。这件文物是不是我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不能正确地认识它,能不能从它身上解读出更多的历史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就算拥有一件文物,对它并不了解,又有多少意义呢?在文物面前,人生是短暂的,在大自然面前更是如此。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告诫世人要珍惜时光。外面的一切繁华很快就会消逝,我们的时光很快也会消逝,所以我们要珍惜时光,享受生命的美好。“子规”也称为“鹈鴂(ti jue)”,就是杜鹃鸟。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未晏”和“未央”都是未尽的意思。整句意思是说,岁数还不大,光阴还不少,就怕听到杜鹃鸟鸣叫,杜鹃鸟叫的时候就是鲜花凋谢芳草不再的时候。鲁迅先生曾请乔大壮先生书写“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悬挂于北京“老虎尾巴”书屋。鲁迅先生也是借此句警示自己要珍惜时光。
下阙告诉我们,千百年来人们对外在功名的追求,并不是聪明之所为,与充满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融为一体,与天地合德,才是崇高境界。外在的美好是很容易消逝的,我们要珍惜时光,感受生命的美好,这种美好是内在的美好与外在的美好融为一体的那种美好。
这是展现了张惠言崇高境界的一首词,也是他大胆对古人进行评价的一首词。向外的追求固然重要,但只有坚持内在修养的提升,才有可能达到天人合德的境界。一旦达到这样的境界,外在的美好皆备于我,一切单纯的外向追求也就索然无味了。
第五首原词如下:
长鑱(chan)白木柄,劚(zhu)破一庭寒。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
前面四首词讲到了春色的美好,也讲到了对外在美好事物的追求容易使人受到挫折,更讲到了要向内追求,通过提升自己的境界从而达到外在美好与内在美好融为一体的天人合德之境界。
问题在于,如何才能将内在的美好与外在的美好合二为一呢?
首句“长鑱白木柄,劚破一庭寒”便给出了答案。“长鑱”是创造春色的工具,也是将内在美好与外在美好合二为一的工具。杜甫曾写道:“长铲长铲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杜甫为什么托长铲以为命呢?就是因为它是将内在美好与外在美好统一起来的工具。在冬去春来之际,手持带着白木柄的长铲,翻开尚未解冻的院中土壤,种上鲜花芳草的种子。待来日,随着春风吹来,必将满园春色。这句告诉我们,辛勤劳动是把内在美好与外在美好融为一体的方式,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愿意辛勤劳动是内在修养的一种表现,好逸恶劳是修养不足的产物。
“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描写了辛勤耕耘的初步成果。“生”字描绘了生命的力量。“绿”字描绘了生命的鲜活。虽然只有“三枝两枝”,但也值得欣慰与珍惜,因为这是自己辛苦劳动的成果,是自己参与自然活动的结果。“位置小窗前”道明了对所种鲜花芳草的赏爱之心。古人的窗户不像现代窗户这么大,这小小的窗户是屋内光线的来源,窗前之地也是最容易看到的地方。把鲜花芳草种植在窗前,可见对其喜爱之心与情感倾注。这句告诉我们,付出就收获。
“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表达了自己的期望与祝愿。前两句对仗工整,“花颜”对“草心”,“四面”对“千朵”。“花颜”和“草心”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鲜花与芳草视为带有感情的佳人。“四面”强调美丽容颜无处不在。“千朵”强调千种芳心,含蕴无穷。“妍”也是美丽的意思。作者希望鲜花和芳草在窗前健康成长,最终呈现出开满花、长遍草的满园春色,与此同时,作者也祝愿作为自己劳动果实的鲜花芳草顺利成长。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爱自己的劳动成果。
“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进一步肯定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都知道兰花和菊花比较名贵,也很美丽,窗前的鲜花中没有兰花和菊花,但也生机勃勃,美丽无比。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欣慰、满足与快乐之感。这是因为,这些鲜花是自己亲手种植出来的呀。从美好事物之中得到的快乐永远比不上创造美好事物所带来的快乐。即使自己创造出来的美好事物不是最好的,但这种创造过程带来的体验和快乐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只有参与了创造的人才能体会到的。正如我对张惠言的这五首《水调歌头》进行解读,纵然我的解读不是最好的,但这个过程带给我的快乐只有我自己才能享受,看到自己的解析文字之时的快感,也是阅读别人的名篇所不能带来的。这句告诉我们,不要与别人比较,辛勤付出就会有收获,品味自己的劳动成果,就欣然无比。
上阙告诉我们,辛勤劳动是把内在美好与外在美好融为一体的途径;付出就会有收获,要珍爱自己的劳动果实;不要与别人比较,创造美好事物的劳动过程带给我们的快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
“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是鲜花芳草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也是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风”“雨”“烟”都是自然界中的现象,与鲜花芳草无冤无仇,也无恩无爱。只不过由于时空条件的不同,有的“风”“雨”“烟”促进了鲜花芳草的成长,有的“风”“雨”“烟”断送了鲜花芳草的生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鲜花芳草都要经历风雨,何况人呢?每个人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和考验,经受住了,就变得成熟,经受不住,就可能一蹶不振。孟子曾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经受的考验越大,克服的挫折越多,最后所能成就的事业也就越大。这句告诉我们,挫折是生命的常态,挫折也是生命的必须。那些刁难我们、打压我们的人就如同“风”“雨”“烟”,与我们无冤无仇,也无恩无爱,只不过机缘巧合,时空使然而已。
“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对“风”“雨”“烟”进行评价。如果没有“风”“雨”“烟”的滋养,鲜花芳草难以成长,难以成就满园春色,但对于“风”“雨”“烟”的克服也浪费了鲜花芳草的大好时光。我们人类不也一样吗?所有经历过的波折和考验,都成为了我们人生之流中的朵朵浪花,使得我们的人生之流更加美丽,使得我们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对这些波折的克服、对这些考验的经受,也都浪费了我们人生中的大好年华。挫折可以成就非凡人生,并不难被世人理解,克服挫折也浪费了宝贵年华,容易被忽视。能看到这一点,正是作者的过人之处。这句告诉我们,挫折成就非凡人生,但也浪费大好年华。
“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是对避世思想的批驳。前面讲到挫折是人生的常态,有些人不想经历挫折,怎么办呢?就采取了消极避世的态度。“诛茅”见于《楚辞·卜居》中“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一句。这句话表达了在洁身隐退与屈身出仕之间进行抉择的困惑。杜甫也曾写道:“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这句隐含了仕隐之意。“诛茅江上”就是说,把江边的茅草割掉,盖座茅屋,隐居在江边,表达的是一种避世思想。这样做的结果呢?到了冬天,林子里的小动物不见了,茂密的树叶也不见了,林子空了,草也枯萎了,除了自己,再也没有第二个人,面对这样的景象,怎能不生憔悴之感呢?不仅如此,有了消极避世的想法以后,自己心中的生机绿意就逐渐枯绝了,整个心犹如一潭死水,真是“不堪怜”啊。在作者看来,这不仅憔悴,而且非常憔悴,还可怜。这句话告诉我们,避世并不能带来快乐,带来的是憔悴和自怜之感。
“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强调享受现实人生,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高歌饮酒,这是人们对春光爱赏与感谢的一种普遍方式。“且”是并且的意思,表达了享受现实的程度之深。高歌一曲之后,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喜悦,还要痛快地饮酒,然后,与你一起在鲜花丛中散步。正是由于这些鲜花是自己栽培出来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是自己参与自然界创造的结果,赏花时的感觉是特有的,是很难比拟的。儒家并没有反对享乐主义,但儒家提倡自己动手,辛勤耕耘,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又有什么不好呢?眼下,消费主义盛行,消费并没有错,但要有节制,有节制地消费自己的劳动成果,别人没有权利说三道四,但如果无节制地消费,或蛀虫一般消费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仅可耻,而且罪恶。这句告诉我们,要珍惜人生中的大好时光,要懂得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
下阙告诉我们,挫折是人生中的常态,也是必须的,可以成就非凡人生,也浪费了大好时光;若是消极避世,人生的生机就会枯萎,落得个自艾自怜;人生在世,要懂得辛勤付出,也要懂得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
这是五首《水调歌头》中的最后一首,在前面讲过浪漫追求与积极心态、博大胸怀与宝贵时光、美丽诱惑与自我警醒、自我修炼与崇高境界之后,讲到了把内在修养的美好与外在大千世界的美好合二为一的途径就是实干精神。实干精神把个人与世界联系起来,也是个人参与自然界创造过程的途径。换句话说,实干精神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的途径。惟有实干精神,可以让人心保持勃勃生机,避世思想,让人心沦为一潭死水。实干精神的外在表现就是快乐入世,快乐地耕耘,快乐地收获,快乐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由此可见,张惠言的词是在阐述他自己的儒学思想,已经完全超越了伶歌之词的内容和境界。
在《小词大雅》中,叶嘉莹也讲解了王国维的一首《浣溪沙》,这首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王国维的哲学观,原词如下: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夕曛”是指落日的余晖。寺庙中的“磬”是一种铜制的钵状打击乐器。“定行云”出自《列子·汤问》,其中有言:“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是说将飘动的云彩定住。上阙是说,远远望去,山上隐隐约约有一座寺院,这座寺院背对着落日的余晖,山那么高,估计鸟都飞不到,半山腰上已出现暮色,天色渐晚了。忽然间,从寺院中传出一声孤寂的磬声,如此美妙,不但行人被吸引,就连天空中的行云也被吸引了。这是在描绘一种朦胧的、高远的、值得追求的境界。山寺是心灵归宿的象征。“鸟飞不到”是说很难达到。磬声代表着这种境界对人的吸引力。这是积极向上的力量。
“皓月”就是明亮的月亮,是纯洁和光明的象征。“天眼”在道教中是指天神之眼;在佛教中是五眼之一,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在这里是说走到半空中,鸟瞰山下的大地。下阙是说,为了看看明月的模样,努力攀登高峰。走到半山腰,往下一看,芸芸众生忙忙碌碌,疲于奔命,要么为名,要么为利。在达到顶峰之前,在更高的人看来,我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啊。自己说看到的山下的人为“红尘”,也免不了更高的人视自己为“红尘”。人难免在这种追求与失落之间感到痛苦,这是悲哀的愁思。这就是王国维的词中蕴含的哲学。
由此可见,王国维的词不仅蕴含了自己的人生思想,还融入了西方哲学思想。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就是在欲望的追求与失落之间徘徊,痛苦是人生的常态,人生无法解脱痛苦。这也许是王国维最终自杀的原因之一。
《小词大雅》,薄薄的一本小书,给我带来的是厚厚的思考、浓浓的兴趣和长长的愉悦。
最后,我以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结束。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读书要趁早,下期已备好!
可以再读慢一点。
观蒙斋主人 回复 @Jenny_vse: 谢谢建议!我的缺点就是语速太快了,多注意,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