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南怀瑾有没有开列过学习中国文化的必读书?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南老师从来是因材施教,不同的人,程度不同,根器不同,他的要求也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所以他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会建议读不同的书,而不会一概而论。
比如,对吴江国际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是一张白纸,所以要打坚实的基础。他和我商定的国学教材: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学“千字文“,从认识中国字开始。三四年级的学生学《幼学琼林》,一本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也叫《成语考》、《故事寻源》。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鸟兽花木、神话传说等,几乎囊括了传统中国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知识与词汇,像一部微型百科辞书。读了《幼学琼林》就能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方便以后读古书。五六年级就要读《古文观止》了。这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的一部文言散文选集。他们在家乡教儿童多年,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自编了这套教材。他们教得越久,对古文见解越深,教材也就越编越精。所以《古文观止》问世以来,流传甚广,雅俗共赏。很多人想学中文写作,最好的办法就是背诵或熟读《古文观止》。吴乘权还编过一部《纲鉴易知录》,也是南老师经常推荐的。这是一部了解中国历史的入门必读书。人民大学国学院曾经让南怀瑾给学生开一张书单,其中就包括了这几本小学生读的书。其实,这是意味深长的,想要研究国学,就得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打好基本功。这对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朋友也适用,一上来不要好高骛远。
如果还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读什么书呢?
十多年前,南怀瑾在香港。现代管理学大师、《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第一次去见南老师,他问:“我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读些什么书?”
南老师推荐了三本书:《论语》、《中庸》和《管子》。
南老师说:“前两本书不但是个人内在修养及立身处世的宝典,并且包含了最高的管理哲学和政治哲学。至于《管子》则记述了管仲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以及形而下的用世及治国理念和实际措施”。
南老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来看《论语》。大家都想好好学习了解一下中国文化,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门类繁多,很多人都头疼到底应该从哪条路,哪本书入门呢?头疼了半天,最终还是没找到门路,一辈子徘徊在中国文化的大门之外。南老师说过:“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南老师讲的很清楚了,《论语》就是进入中国文化的最重要也是最开始的一道门。无论我们有没有读过《论语》,其实作为中国人,每天都在接触《论语》。没读过的人,第一次读《论语》,很多话都是平时听过、自己讲过的,但并不知道是出自《论语》。《论语》对我们中国人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是太深了。《论语》读通了,对中国的国民性就了解了。因为它塑造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所以《论语》绝对是不能不读的,而且要精读。
《论语》当然和孔子有关系,但并不是孔子写的,只是记载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有些是孔子或是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是学生问,他来答,师生之间的对答。孔子死了以后,弟子们把各自的笔记整理出来,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大家知道,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两个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人格化代表,苏格拉底则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奠基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大进步。很奇怪,他们两人都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孔子的《论语》是由弟子编辑而成的。苏格拉底的《对话录》也是他的学生柏拉图记录的。看来人类叙述思维都有共通的发展规律,都是从对话开始的。但两者有很大区别。《对话录》是学生提出一个概念问题,老师解答问题,基本上是知识论的东西。西方哲学就是以知识论为基础的,所以他们就说古代中国没有哲学。当代中国的许多哲学家也跟着说中国到宋明以后才有哲学。其实,哲学就是智慧之学。《论语》里充满智慧,不过它的核心是“解惑“,解决学生的种种疑惑。所以请大家注意,《论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特质,就是它是非常实践性的,教学生怎么去处世做人。
其次说《中庸》,这本书和《大学》,《论语》,《孟子》一起被称为“四书”,到两宋以后盛行,被认为是理解“五经”的阶梯,甚至逐渐取代了“五经”的地位。《中庸》和《大学》都是从《礼记》里选出来的篇章。朱熹说过读四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也就是说,《大学》是入门课,读了《大学》便大概知道儒家讲了些什么。接下来读《论语》,《论语》是基础课,“定其根本”。《论语》读通了,后来的儒家学说都是由此发展出来的。再下去是读《孟子》,《孟子》是提高班,发挥了孔子的学说。最后是《中庸》,这是研究班。读不懂《中庸》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微处。
这是朱熹的说法,那么南怀瑾为什么也推荐读《中庸》呢?
他说:“我们中国最古的哲学是易经,这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宇宙之理的要书,但是易理精微广博,不易了解。而《中庸》一书所讲的比较简易明白,而且其中有许多处足以与易理相互发明。可以说两书本是从我国古代一贯的哲学思想出来的。我们如果能细心研究《中庸》一书而得其要旨,则立身处世,便可以受用不尽,也可以说是已得我国古代哲学之精义而无待于外求了。”
“大学之道讲内圣外王,内讲道德修养境界,外面如何做人做事。中庸之道侧重于内圣得多了,还更严重!同佛家、道家讲修养做功夫的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宋明理学家后来一边是抄袭了道家,一边抄袭了佛家;但是重点都是脱蛹在《中庸》上来的。”
最后是《管子》。就像南老师说的:这部书不但有形而上的部分,也有形而下的部分。所谓形而上,古代也称为“道”、“体”或“本”,相当于我们今天讲的哲学思想。所谓形而下,古代称为“器”、“用”或“末”,就是有可操作性的、可以马上拿来学以致用的理论和方法。《管子》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中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比如“以人为本”、“依法治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出处都是《管子》。我们现在金字塔型的行政架构,从中央到社区都源于《管子》。现在的经济制度,国家控制货币发行,实行食盐专卖,首创者就是《管子》。不过,这部书极其难懂。南老师早年讲过《管子》,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没有出版。顺便做个广告,如果有人想读这部书,现在有我写的《管子解读》。
这堂课就讲到这里,下堂课,我将会为你讲讲南怀瑾老师有哪些著作,以及我认为哪些南怀瑾老师的著作比较重要。
每次听完都期待着更新
《管子解读》这本书买不到正版的啊?淘宝上的都是影印版的。
更新了就会开心
老师,《管子解读》有加印吗?网上卖到几百元一本了。
魏承思 回复 @凌雲_vo: 二月份就出新版了。请关注
感恩老师分享,讲解
古文观止家里囤了一本,看不懂,是不是读读就懂了?
期待魏老师的更新
朱熹说过读四书:“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也就是说,《大学》是入门课,读了《大学》便大概知道儒家讲了些什么。接下来读《论语》,《论语》是基础课,“定其根本”。《论语》读通了,后来的儒家学说都是由此发展出来的。再下去是读《孟子》,《孟子》是提高班,发挥了孔子的学说。最后是《中庸》,这是研究班。读不懂《中庸》就不可能了解中国儒家文化的精微处。
我以前都不知道我对学传统文化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