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你以为的那个人
有一种梦名为【清明梦】,在梦中知道自己正在做梦。如果在梦中飞翔,你知道自己正在飞翔,心想:【嘿,瞧!我正梦到我在飞翔,我要飞到那里。】你实际上意识清楚到知道自己正在梦中飞翔,并且正在做着这样的梦。那和平常的梦很不一样,平常是完全沉浸在梦里,其中的差别,就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觉知你在觉知,以及不觉知你在觉知完全相同。当你是个有觉知的存有(存在)时,就不在完全沉浸于周遭的事件中,而是持续于内在觉知到,你是正在经历种种事件及其相应思想与情绪的人。当一个念头在这种觉知状态中被创造出来时,你仍然觉知你是正在想着那个念头的人,而非沉浸其中。你是清明到。
这引发一些很有趣的问题。如果你是那个居于内在、正经历这一切的存有,那这些不同的感知层次为什么会存在?当你坐在【自性觉知】的位子上,你是清明的;但是,若坐得不够深入自性之中,以至于无法有意识的体验当下的经历,这时你在那里?
首先,意识有能力【聚焦】。那是意识的一部分性质。意识的本质是觉知,而觉知有能力变得比较觉知(察觉)某件事,而不觉知(察觉)别的事;换言之,它有能力让自己聚焦于某个或某些对象。老师说:【注意我说的话。】那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把你的意识集中在一处。老师认为你知道怎么做。(可是)谁教过你该怎么做呢?高中哪一堂课教过你把意识移到某处,以便聚焦于某样事物呢?没有人教过你,这时很直觉、很自然的。你一直都知道该怎么做。
因此,我们确实知道意识存在,只是通常不谈论而已。可能你一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没有任何人讨论过意识的性质。幸好,意识的性质在瑜伽之类的深奥教导中已被仔细研究过了。事实上,古老的瑜伽教导全都和意识有关。
想要学习有关意识的一切,最好的方法是透过自己的直接体验。例如,你清楚知道意识可以觉知大范围内的许多对象,或者只专注于单一对象而忽略其他事物。你沉思时便会这样。你可能正在读书,然后突然没在读了。这种状况一直发生,你只是突然想到了别的事。外面的物品或者脑中的念头随时可能吸引你的注意力,但无论事集中于外在世界或你脑袋里的念头,都是同样的觉知。
关键在于,意识有能力专注于不同事物。主体——意识——有能力选择性的将觉知聚焦于特定客体或对象上。如果往后退,你会清楚看见各种对象持续在头脑、情绪与身体这三个层次上经过你面前。当你并未归于中心时,意识总是被那些对象中的一个或多个吸引,并聚焦其上;如果意识够集中,你的觉知感会沉浸在那个对象之中,不在觉知它在觉知那个对象。你可曾注意到,当你聚精会神的看电视时,浑然不觉自己坐在哪里或屋里正在发生什么事?
要检视我们的意识中心如何从自性觉知转移到沉浸于专注的对象之中,用看电视来比如再理想不过了。差别只在于你不是坐在客厅里聚精会神的看电视,而是坐在你的意识中心,全神贯注于头脑、情绪与外在影像的画面上。当你专注于身体感官的世界时,它吸引住你,接着你的情绪与头脑反应进一步吸引你。此时,你不再坐在位于中心的自性上,而是投入你正在观看的内在表演中。
来看看你的内在表演。又个基本思想模式一直围绕着你进行,这个思想模式几乎一直维持原样。对于你通常的思想模式,你觉得非常熟悉、自在,就好像自家生活空间一样。此外,你还有情绪基准:某种程度的恐惧、某种程度的爱,以及某种程度的不安全感。你知道如果发生某些事,这些情绪中的一个或多个就会突然爆发,并支配你的觉知;然后,这些情绪终将沉淀下来,回归基准。你很清楚,所以内心忙着确保不会发生制造这些骚动的事。事实上,你是如此专注于控制你的思想、情绪与身体感官的世界,以至于甚至不知道你就在那里面。这是多数人的常态。
处于这种迷失状态时,你完全被思想、感受与感官的对象吸引,以致忘了主体。此刻,你正坐在意识中心里面,观看你个人的电视节目,但有许多有趣的对象正在扰乱你的意识,让你忍不住陷入其中。这令人无法抗拒,从三个面向环绕着你。所有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拖你下水。感受与思想也是,但你其实正安静的坐在里面,往外看着这所有的对象。就像太阳不会偏离它在空中发射光线照亮物体的位置,意识也不会偏离发射觉知到形相、思想与情绪等对象上的那个中心。任何时候只要你想重返中心,在脑中重复说【嗨】即可,然后注意到你正在觉知那个念头。别想着你在觉知它,那不过是另一个念头。只要放轻松,并觉知到你可以听见【嗨】在你脑中回响。那就是你居于中心的意识所在。
现在,让我们从小荧幕移到大荧幕,以电影为例来研究意识。看电影时,你让自己陷入其中,这是观影体验的一部分。面对电影,你用到两种感官:看与听。而让这两种感官同步是很重要的,否则你不会太投入其中。想象你正在看《007》的电影,结果声音与画面竟然不同步,如此依赖,你不会陷入电影的魔法世界,而是始终很清楚的知道你正坐在戏院里,且某个环节出了错。不过,因为声音与画面通常会完美的同步进行,电影才会抓住你的觉知,让你忘了自己正坐在戏院里。你忘了个人的思想与情绪,意识被拉入影片中。仔细思考这两种体验:在冷飕飕的阴暗戏院里,旁边坐着陌生日,以及全神贯注于电影情节中,以致完全不知道周遭状况——两者的差异真的很大。事实上,面对一部迷人的电影,你可能整整两小时都浑然忘我。因此,如果要让意识完全融入电影情节中,视觉与听觉同步是很重要的,而那只是你感官里面的两种而已。
当你的观影体验包含嗅觉与味觉时,会发生什么事?想象一下,你感受到影片里的某人正在吃东西,尝到他尝到的味道,闻到他问到的气味,你肯定会着迷。感官输入加倍了,牵引你意识的对象数量也因此加倍。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而我们还没提到最大的一个——你进戏院甚至会有触觉?这五种感官一起运作时,你根本无力招架。它们如果同步,你会完全被吸引入那个体验中。但是,也不必然会如此。想象你正坐在戏院中,即使有这个难以抵挡的感官体验,你还是觉得电影很无聊。它就是无法吸引你的注意,因此你的思绪开始游移,开始想着回家之后该做什么、想着过去发生的事。过了一会儿,因为太沉迷于自己的种种念头,你几乎没察觉到你正在看电影。尽管五种感官持续对你传送电影的讯息,但还是发生了这种事。而这个状况之所以有可能发生,是因为你的念头还是可以独立于电影之外浮现,提供一个让意识聚焦的替代场所。
现在想象一下,电影不只包含五种感官,连思想与情绪也和银幕上正在发生的情节同步。在这样的观影体验中,你听着、看着、尝着、并且突然开始感受到剧中人的情绪、想着剧中人脑袋里的念头。剧中人说:【我好紧张,我该向她求婚吗?】突然间,你内心涌起不安。现在,我们拥有这个体验的完整面向:五种身体感官,加上思想与情绪。想象你去看那样的电影,并且完全投入。 小心!那会是你觉知自己的结束。你意识到对象没有一个不是和观影体验同步,你觉知的任何落点都是电影的一部分。一旦电影控制了思想,就结束了。没有一个【你】在那里说:【我不喜欢这部电影,我想离开。】要那样做得有独立思想,但你的思想已经被电影接管。现在你完全迷失了,究竟该如何跳脱?
听起来很吓人,但这就是你生命的困境。因为你所有的觉知对象都同步了,你被吸了进去,不在觉知到你有别于那些对象。思想与情绪和视觉与听觉同步行动,它们全部进来,你的意识彻底被吸引住。除非完全坐在见证意识的位子上,你不会觉知你是正在观看这一切的人。这就是所谓的【迷失】。
迷失的灵魂是陷落的意识,掉入一个人的思想、情绪,以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同步的地方。这所有的讯息汇归于一处,然后能觉知任何事物的意识犯下过度聚焦于那一处的错误。当意识被吸进去时,它不再视自己为自己,而是把自己当作它正在体验的对象;换言之,你把自己视为这些对象,认为自己是种种体验的总和。
去看这种电影时,你就是这么想的。在这样的电影中,你会先选择希望成为的角色。比方说,你决定:【我要当007。】好,不过一旦按下按钮,就这样了。按钮最好有装上计时器!你——你现在认为的自己——已经不在了,因为此刻你所有的想法都是007的想法,你现寸的整个自我概念都消失了。记住,你的自我概念只是你对自己的想法的集合。同样的,你的情绪是007的,而且正透过他的视觉和听觉角度看电影。你的存有(存在)唯一维持不变的面向,是觉知这些对象的意识。它是觉知你原来那些想法、情绪与感官输入的同一个觉知中心。现在,有人关掉电影,007的想法和情绪立刻被你原来那些想法和情绪取代,你又重新认为你是个40岁的女人。所有的想法都吻合,所有的情绪都吻合,每样事物看起来、闻起来、尝起来、感觉起来都和以前一样,但那并不会改变这个事实:一切都只是意识正在体验的某样事物。一切都只是意识的对象,而你就是意识。
一个有意识、归于中心的人,和一个不是那么有意识的人,两者的差别只在于它们觉知的焦点。意识本身并无差别,一切意识都相同。就像所有来自太阳的光都是一样的,所有的觉知也是。意识既非纯粹,也非不纯粹,它没有任何特质,只是在哪里,觉知它的觉知。差别在于当你的意识不是集中于内时,就会完全聚焦于它的对象上。然而,当你归于中心时,你的意识总是觉知它时有意识的。你对存在的觉知,并不依赖于你恰巧觉知到的内在与外在对象。
如果真的想了解这个差别,就必须从认清意识可以聚焦于任何事物开始。既然如此,假如意识聚焦于它自己呢?这种情况发生时,你不是觉知你的念头,而是觉知你在觉知你的念头。你将意识之光转回它自己身上。你总是在沉思某件事,但这一次,你是在沉思意识的源头。这是真正的静心。真正的静心超越单纯专注于一点的动作。对最深层的静心来说,你必须不只能将意识完全聚焦于一个对象,还要可以让觉知本身成为那个对象。在最高的境界中,意识的焦点被转回【自性】。
当你沉思自性的本质时,就是在静心。这便是为什么静心是最高境界。它是回到你存在的根本,单纯觉知你在觉知。一旦意识到意识本身,你就是达到完全不同的境界了。现在,你觉知你是谁,成了觉醒的人。那真是世界上最自然的事了。我在这里,一直在这里。这就好像你在沙发上看电视,但完全融入剧情,而忘了身在何处。有人摇了摇你,这时,你回过神来,又觉知你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了。别的事没有改变,你只是停止将自我感投射到那个特定的意识对象上(也就是电视中的角色)。那就是灵性,那就是自性的本质,那就是真正的你。
当你往后退,进入意识之中,这个世界不再是个问题,而只是你在观看的某样事物。它持续变化,但你不觉得那是个问题。你越是愿意单纯让这个世界成为你觉知的某样事物,它越会让你成为真正的你——觉知,自性,大我,灵魂。
你领悟到,你并不是你以为的那个人。你甚至不是人,而只是刚好在观察一个人。你会开始在自己的意识中心之内拥有深刻的体验,深刻而直觉的体验到自性的真实本质。你会发现,你极其广阔。当你开始探索意识而非形相时,你领悟到你的意识之所以显得狭小有限,时因为你聚焦于狭小有限的对象上。当你只是聚焦于电视时,就会发生这种状况——你的世界里再也没有别的事。然而,假如你往后退,便会看见整个房间,包括电视。
同样的,不要只专注于这一个人(这一个人是指【本人】)的思想、情绪与感官世界,你可以往后退,看见每一样事物。你可以从有限移动到无限,这不正是基督、佛陀以及所有时代、所有宗教的伟大圣者与贤人一直是这告诉我们的吗?
圣者马哈希常问:【我是谁?】现在我们明白,这是个很深的问题。
不停的问这个问题,持续的问,然后你会觉察到,你就是答案。没有智性层面的答案——你就是答案。成为那个答案,一切都将改变。
确实睡着了
奥利维亚_杨 回复 @sssssshelly: 继续睡
声音,内容,我都喜欢
奥利维亚_杨 回复 @刘小贤贤: 谢谢你的喜欢
真的很催眠,疫情期间睡觉良药……
睡不著,重新溫習當初的感覺...
奥利维亚_杨 回复 @Zack_WCY: 你最好把原來刪掉的全部都再找回來😓😓
喜歡這本書,也喜歡妳的聲音。感謝~
奥利维亚_杨 回复 @886x99757m570: 谢谢
喜歡
奥利维亚_杨 回复 @AlexIp: 谢谢你
非常喜欢 感谢哈
請接受遲來的感謝
感恩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