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关注
我建议,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的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如果过早地提及他人的请求,我们也许就无法传达我们的关心;甚至还会被看作是应付。而且,在谈话刚开始时,人们所表达的感受往往是冰山之一角,有许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表达。倾听将为他们探究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创造条件。反之,如果急于了解他们的请求或表达自己,就会妨碍这个过程。
假定有一位母亲和我们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孩子不论我和他说什么,他都不听。”这时,我们就可以表达我们的理解:“听起来,你很伤心,你希望找到和孩子沟通的办法。”这样的回答通常会鼓励对方去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们的理解是准确的,这位母亲一般就会开始表达其他感受:“也许这是我的错。我总是冲他大喊大叫。”作为听众,我们继续体会她所表达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反馈:“你希望你能多体贴孩子,以前没有做到这一点,你现在有些内疚,是吗?”如果这位母亲觉得我们能够理解她,她也许会接着此言差矣:“我是一个失败的母亲。”我们这时可以继续把我们的理解反馈给她:“你有些灰心,你想加深与孩子的感情联系,是吗?”就这样,我们一直保持关注,直到她充分表达相关的感受。
怎样判断对方的感受是否已经充分表达呢?首先,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这时,我们也会感到放松。另一个更为明显的标志是,他停止了谈话。如果无法确实对方是否还有话要说,就不妨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
感觉像心理疗愈,既关注心理,又注重沟通👍👍
非常棒的一本书,朗读的也很棒
听你的声音跟表达非常有感染力,能直接感受到故事本身
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好比改变自己与生俱来的性格。一时半会肯定改不了,
为什么有些有文稿有些没有呢?
好,很不错,有文字版吗?
我建议在解决问题或询问他人请求前为他人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如果过早的提及他人的请求,我们也许就无法传达我们的关心,甚至还会被看作是应付,而且在谈话刚刚开始时,人们所谈论的往往是冰山之一角,有许多相关的感受通常是更为强烈的情感,并没有得到表达,倾听将为他人探究和表达内心当中的感受创造条件,反之如果急于了解他人的请求或表达自己就会妨碍这个过程,表达我们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请求,鼓励对方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其他的感受,用心体会她所表达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反馈,理解她反馈给她,充分表达相关的感受,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的轻松,这时我们也会表达放松了,他停止了谈话,你还有什么
谢谢分享。
听到现在感觉一句话概括就是“有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了解对方的想法”。但是这些都建立在对方也是考虑对方感受的人的基础上,否则这些做法只是把自己姿态放低,对方会更加变本加厉
书看了几遍,实践上还是存在问题
听友265490753 回复 @传奇626: 换换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