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生第一讲3

达生第一讲3

00:00
20:30

心平气和爽呆呆


  下面说“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这个是必然的。做心理咨询的人,首先就是让人要“正平”。能够“弃世则无累”的人,他就没有什么包袱。功名富贵是包袱,妻子儿女是包袱,各种股票账目是包袱,工作上的纠葛也是包袱。他没有这些包袱拖累,他的心就能够“正平”了。
  什么叫“正平”呢?就是心正气平。我们心要摆正,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心一乱则气不平。我们经常说要心平气和,心要放平。心要放平不容易啊!用佛教的话说,明心见性才能心平。气和也不容易,用道家的话来说,大周天打通了,你才能气和。一个是大周天要通,一个是要明心见性,这样你才能心平气和,才能真正“正平”。对我们来说,正平这两个字就是没有拖累。说老实话,一个闲人,他就比较正平,所以很多人都想当闲人。以前有些老板们到了放假的时候,就到高原上去“放马”,开起自己的“悍马”到高原上去了。为什么呢?他在社会上拼搏确实很累很累,上下左右种种复杂的关系让人很头疼,经济上运作也并不是一马平川,总之身心会非常疲惫。休假时到旅游胜地、海滩、高原、山林之处,找一个无人的地方,让自己静一静,的确可以达到很好的“正平”效果,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是非常清晰的。
  “弃世则无累”,要弃世,我理解的不是要出家当和尚、当道士,因为和尚、道士也未必就“弃世”了。关键是你的心要有“弃世”的感觉。你心里把这一切都放下了,就是“弃世”,就能够“无累”。
  “无累则正平”,那么我们的整个精神状况、心理状况就与常人不一样了。我们看一个人祥不祥和,就看他的眼神,看他的气象。今天来听课的几位新朋友,我就觉得非常祥和,他们就有那种正平之感。为什么呢?我们彼此相互瞄上一眼,心里就清楚了。有些人气质很怪,眼神里就表现出来了。有些人的面部肌肉要表现出来,肤色骨相要表现出来。一个人的气质很柔和,眼神很明亮吉祥,没有阴晦之气,正大堂皇,这个很不容易,要有很深的功夫才行。
  《庄子》里类似的说法很多,这里提的是“正平”,《逍遥游》里提的是“逍遥”,《齐物论》里叫“齐物”,《德充符》里就叫“德充”,《大宗师》里叫“大宗师”。庄子的提法很多,怎样使自己达到真人的那种境界?就需要我们如是修、如是行。
  “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你“正平”了,那么就与我们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身体成为一体了,就会得到新生。南怀瑾先生的师兄李更生先生,今年九十六岁了,尽管偏瘫了十年,但是真是“与彼更生”啊!仍然精神矍铄,辩才无碍,很了不得。为什么呢?因为他心里就做到了“正平”,他半瘫的身体丝毫没有影响他的思维。前天,他还让我把《永嘉证道歌》送几本过去,他要送给众生。因为他心放得下,我看到的这一批老先生就是不一样。他们的所作所为,比常人高明得多。这就是“正平则与彼更生”。
  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不断地来、不断地去,来来去去构成我们的一生。我们的社会生命也是这样,所谓“三穷三富不到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么,我们如何“与彼更生”呢?随波逐浪嘛。该上的时候就上,该下的时候就下,要做到上去了不喜、下去了不忧。只有达到了这种宠辱不惊、富贵于我如浮云的境界、气象,你才能够“与彼更生”,随着自然的造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好一个顺势而为的弄潮儿。有些人上得下不得,或者下得上不得,就像“范进中举”一样,好事来了,一高兴却得了神经病。有的人买彩票,中了几百万,一下就发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那个福报,他担当不起。有的人遇到祸事,就要跳楼了,要吃耗子药了。总之,要死要活,这就是心性脆弱、不堪一击的表现。有的人好事情会把他击垮,有的人坏事情会把他击倒。不管什么事情把你击倒,总之你就没有用了。真正能做大事的人,他经得起大起大落、大利大患。
  苏东坡在《留侯论》里写过,什么叫大勇?什么叫小勇?“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这个境界太低了,像匹夫一样,跟黑社会一样,有什么了不得?真正的大丈夫,天下兴亡他都能够担当起来,在大荣大辱上,他能够立得住,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那才是真正的好汉。
  所以,只有做到“正平”,你才能“与彼更生”,你才能与自然造化、社会发展相适应。“更生”不仅仅是重生,它还有一个和谐之意在里面。只有和谐了才能“更生”,才能“与彼”——自然造化、社会发展、时事变迁相适应,才能够随波逐浪,相与唱和。
  “更生则几矣”,这个“几”就接近于道了。其实,“更生”本来就是道之所行。“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变动不拘,周游六虚,你能够“与彼更生”,与大道同在,与大道同行,那么你就是“更生则几矣”。几近于什么呢?几近于道矣。

看破生死的前提


  那么,“事奚足弃而生奚足遗”,这一句我们又怎样理解呢?我们能否真的放下社会之事,把它抛弃了呢?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存方式,能不能全然放下?这是一个很考验人的事情。佛教里说,首先要有出离心,继之要有菩提心,要做到人我空、法我空。道家庄子的学说虽然不完全像佛家那样,但他提倡的“事奚足弃”,你凭什么能够把事情放得下?“生奚足遗”,又凭什么把生命、精神也放下呢?下边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这并不是说让我们看破红尘去出家,有些人看破红尘出家了,但也不是真正看破,还是浑浑噩噩的。《庄子》这里的看破红尘,叫你“弃事”、“弃形”,是要让你更好地入世、更好地保身。“弃事则形不劳”嘛!你把这些事情放下了,我们的身体就不劳累了。
  我办这个书院,有学员就说我,哎呀,你不办这个书院,日子会过得很潇洒,现在这个书院每天的事情一大堆,人过得不安逸,身体都累病了。这个怎么说呢?也没有办法,我这个人就喜好这个,也不得不为。
“弃事”有很多种,有可为之事,有不可为之事,有轻重缓急之事。你把那些不当作的事情放下了,你就举重若轻了。有的人善于当领导,日理万机,而心头不动一念,这就了不起。有的人啥事情都没有做,却累得脚不落地,辫子都立起了,这怎么行呢?你事情都还没有做,你就累得不得了,太无能了嘛!真正能干的人,日理万机似闲庭信步,那就很高明。这个高明从哪里来?就是善于洞察世间因果。你明白了这个事情的种种因果关系,你把这个因果链条给吃稳了,那就是纲举目张,一牵就顺,整个事情就举重若轻,如同四两拨千斤。
  我们读《庄子》,到这里就要好好动脑筋了,他不是让我们去出家,不是让我们把什么都放下,好像工作不要了、老婆不要了、亿万家产不要了,就是“弃世则无累”了。不是这么回事。他这里说“弃事则形不劳”,是要你找出一个“形不劳”的关键点来。这个关键点,就是要把世间的种种因缘关系、因果关系看透、看破,你看不破,你就被事情搅在其中,被事情拖累在其中了。你被拴在其中,当然就不自在。只要你看得破、放得下,那么虽身在事中,也不受事之拖累,不受事之牵绊,这才真正叫“弃事”。为什么“弃事则形不劳”呢?因为事不关己嘛!关己则劳,关己则累,关己则乱。
  “遗生则精不亏”,遗生,就是把这个“生命之情”放下了,那么你的精神就不会亏空。有些人得了点病,就像是大祸临头,非常紧张。打个喷嚏也马上要上医院,花几千元钱去做全身体检。你看这是不是很麻烦啊。真正高明的人,他把生死看破了,他无所谓了,得点病就得点病,得大病就得大病。常言道“医得好病,医不好命”,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保证不了你长生不死。现在就有人提倡有病不进医院,为什么呢?因为小病不需要看,自己的免疫力就会解决。重病呢?重病谁都医不了,癌症晚期谁能医得好呢?所以重病也不用看。那么不轻不重的病呢?中等的病也最好不要去看,为什么呢?现在像扁鹊、华佗这样的名医有几个呢?如果你遇到瘟医生,把你的“中病”治成了重病,那还不如不看病。所以,留点病给自己的免疫力去料理吧,锻炼一下身体,找找其他的办法,或者养一养自己,也就扛过去了。
  如果你把自己的生命交到那些庸医手里,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所以我们要把这个看破。生点病怕什么呢?我不看病,有我不看病的理由,为什么呢?现在假药也多,好医生又难找到,那我还看什么病呢?
  但是,有人就是放不下,一旦他放下了,他就“不亏”了。我知道有些得癌症的人,本来好好的,偶然到医院一检查,噢,得肺癌、肝癌了。很快,一个星期、一个月就死人了。他不是病死的,是精神亏了,吓死的。如果得癌症了,家属不告诉他,医生也不告诉他,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觉得是胃痛而已,吃点胃药,可能还能多活两年。这个现象也是“遗生则精不亏”。有些话不能说破,说破就麻烦,一般人承担不起,只有英雄豪杰才承担得起。承担得起,那当然就无所谓了。

给老天爷当助手
“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人为什么感觉劳累?因为事多嘛,是事务多了才累嘛。把那事务的担子放下,你就不会受累了。精神为什么会亏损?是放不下社会中的恩怨情仇嘛。把社会的恩怨情仇放下,你还会消耗精神吗?当然不会了。如果能做到这样,那就“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了。总之,能把社会上的荣辱是非放下,不再受其折腾,我们的形神能够完满,就能与“天地为一”。我们的精神是“天”,身体是“地”,生命就是“一”,精神、身体都和谐地为我们的生命服务,与天地打成一片了,这才是人生的境界啊。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天地就是阴阳,阴阳就是天地。如果我们生硬地把头上顶着的虚空叫天,脚下踩住的叫地,那就不是这个感觉了。这里的“天地”,就是指阴阳,这一阴一阳正是万物之父母。庄子这里就说了,这个阴阳二气是“合则成体,散则成始”。
什么叫“散则成始”呢?散,就是死亡了嘛。《易经》里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就是这个意思。散则成始,散了就成了开始,新生事物就开始了嘛!所以道家把这个看得很透。所谓“成则毁也,毁则成也”,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等等。这就是庄子的理论逻辑,“合则成体,散则成始”,散了好像死亡了,但有散就有合,新的开始又来了。
那么,什么叫作“形精不亏,是谓能移”呢?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精神不亏,我们就能与天地万物的造化相协调,就能够于天地阴阳造化之中自在迁流。“能移”什么?就是能移这个精神,使自己这个精神不亏,顺应于阴阳之变化而变化。当然,这个顺应的方法道家讲得很多,特别是道家养生学里,有些具体的修养法则。总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的这个道理、这套学问,就是道家的轮回之说。
“精而又精,反以相天”,也就是说,我们的养生功夫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达到了最高境界,那么我们就可以“相天”了。什么叫相天?就是给老天爷当宰相,当助手,辅助上天,辅助天地以化育万物。“反以相天”,就是自己跳出生死之外,不仅能返本归源,还能帮助老天爷化育万物,把人类社会的事情干好,把自然界的事情干好。
佛教讲“三能变”缘起之说,讲“心生种种法生”,你有了这个变化的本事,基本上就体现了“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的含义。“反以相天”,可以说是体会了大道的真义,既体道而行,反过来又对社会、大自然给予回馈。
我们都知道,近三百年来人类对自然的摧毁是非常可怕的。我也经常说,儒家的主题是社会性,道家的主题是自然性,佛家的主题是精神性。三教虽各有侧重,但是社会、自然、精神,这三者在观念上都是相通的。现在自然环境如此恶化,社会环境也如此恶劣,那么,人类就需要一种返璞归真的过程。怎样把这个社会调理得更加和谐?怎样把自然生态恢复到和谐状态?这是现代人面临的大问题。的确,这就需要“反以相天”的这类人出现。如果我们只是自己闭门修行,那你就谈不上“反以相天”。只有从“出世之道”进入到“菩萨道”,你才可能“反以相天”。
我也经常说,我们要养和气、养喜神。我们的这个和气、喜神怎么养得起来?这一段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竹林坐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