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洞察】凡勃伦效应:300万一双的天价运动鞋,为何还遭疯抢?

【商业洞察】凡勃伦效应:300万一双的天价运动鞋,为何还遭疯抢?

00:00
06:31

天价运动鞋是今年媒体的霸屏词。


买一双运动鞋需要像买房子一样摇号,还会和名画一样拍卖出新纪录,苏富比的耐克月亮鞋,就拍出了差不多300万人民币的价格。炒房炒币的都改行炒鞋了,据说也能月入百万。


买鞋的人,是要通过追求街头文化和球鞋文化来突出自己的个性,他们不但对价格不敏感,有些收藏者甚至宣称,“买鞋只是爱好,并不想把鞋交回市场。”


根据数据分析机构Statista的调查数据:2019年,球鞋行业的预估收益为95.2亿美元,预计这一数字将以每年10.3%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大。


看来这个故事还没有终结,会继续生发出新的传奇。这真是个处处有惊喜的时代,有反差,有冲击,认知需要随时更新。


其实,早在一个多世纪前,一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已经把这个现象研究透了,他叫托斯丹·邦德·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18571929),是制度经济学的鼻祖,经济学界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种效应,就是凡勃伦效应。


什么意思?


就是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不是因为价格低增加,反而是价格越高购买的意愿越强烈。这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价格越高,越愿意购买,这是个奇特的经济现象。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苹果公司会请原BurberryCEO安吉拉·艾伦茨来负责线上与线下的零售,把苹果奢侈品化,越来越贵。虽然现在安吉拉·艾伦茨已经辞任,但她在任的五年内,苹果手机的价格确是涨了一倍多。


为什么有些商品,越贵越有人买?涨价也有人买?


因为它代表一种格调和潮流,是感性消费,是成为有钱人的错觉支撑了这种消费形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的购买,“凡勃伦效应”就会出现。这似乎是历史的必然。


低欲望社会很多时候是佛系的无奈。有消费升级的可能,谁愿意降级。升级升在哪里?主要升在品味、格调和个性化需求里,凡勃伦效应会慢慢包围你,让人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炫耀感,也更能得到别人的赞美和羡慕。


只要商品附带上一种高层次的形象,给人以“名贵”和“超凡脱俗”的印象,就能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


感性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购买时,“凡勃伦效应”就可以被有效地转化为提高市场份额的营销策略。


至于近年来高价叠起的艺术品拍卖,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也解释得很明白。(注:1899年,42岁时候出版)他说:“在任何高度组织起来的工业社会,荣誉最后依据的基础总是金钱力量;而表现金钱力量,从而获得或保持荣誉的手段是有闲和对财物的明显浪费。”


听到了吗?“浪费”二字是如此刺耳。具有艺术价值的物品之所以可贵,是在于它们具有艺术上的真正价值。否则,人们就不会觊觎已久念念不忘,已经拥有的人也不会如此洋洋得意。


但是,凡勃伦强调,这类物品对占有者的效用,不在于它们所具有的艺术上的价值,而在于占有或消费这类物品可以增加荣誉,可以祛除寒酸、鄙陋的污名。“一切珠玉宝石在官能上的美感是大的。这些物品既稀罕,又值价,因而显得更加名贵。假设价格低廉的话,是决不会这样的。”


甚至有人认为:凡是价格不高的艺术品,就不能算作美的。价格越高,越美!所以,自从常玉的裸女拍得1.98亿港元的天价之后,人们看这副画都觉得越来越美。美不是基础动机,是诱发动机!


本期内容由知识智囊团水姐提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浪味种子

    和《定价》的锚点有点像,支付意愿是消费成立的条件。

    骆新书房 回复 @浪味种子: 一定程度可以说是我们的心理在作怪。作为消费者有时就是抵挡不了商家的诱惑。

  • 双木_成林

    祥林嫂捐的门槛,是没有用的,一切皆虚妄

  • 柠檬煮水陪一杯

    凡勃伦效应

  • Bartel_2070

    鞋韭

  • 花若盛开清风自来

    从众追求时尚心理和特立独行心理,还有的是崇拜偶像,包括明星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