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卫气行】卫气一天运行五十周

185.【卫气行】卫气一天运行五十周

00:00
17:37


大家好!我们大家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学习都深深感觉到《黄帝内经》讲“气”是讲得最多的,“气”字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


可以说阴阳是两种气,五行是五种气,经络是气的通道,脏腑是气的组织,疾病是邪气引起的,诊断辨证是辨别异常的气,药物是四气五味,针灸是调动人的正气。


人体有营气、卫气、真气、宗气等等各种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学就是气的医学。就营气和卫气而言,营气是在血脉中运行的、起到营养作用的气,卫气是在血脉外面运行的、起到保卫作用的气


我在前面讲过营气的运行,《灵枢》中的《五十营》《脉度》《营卫生会》都提到了营气沿着二十八脉每天运行五十周,卫气也是运行五十周。为什么卫气也是运行五十周呢?我们今天就来讲《灵枢》第七十六篇《卫气行》。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


黄帝问岐伯说:我想了解卫气的运行,它出入和会合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岐伯说:一年有十二月,一天有十二时辰,都可以用十二地支表示,其中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空一周有二十八星宿,分为四个方位,每个方位有七个星宿,四方一共二十八星宿,房昴为纬(相当于卯酉),虚张为经(相当于子午)。


太阳从东方的房宿沿黄道经过南方到达西方的毕宿,时间正好是从卯时到申时(上午的5~7点到下午的3~5点)六个时辰,是白天,属于阳;从西方的昴宿沿黄道经过北方到达东方的心宿,时间正好是从酉时到寅时(下午的5~7点到早晨的3~5点)六个时辰,是夜晚,属于阴。因此卫气的运行,一天一夜在人体内运行五十周,白天在阳分运行二十五周,夜晚在阴分运行二十五周,并且在五脏中周行。



关于二十八宿,我在讲《素问·五运行大论》的时候讲过了,简单地说就是古人将天赤道(唐代改为黄道)附近的区域从东向西平均分为12份,以十二地支命名,称为十二辰。


黄道附近有二十八组星象,就是二十八星宿: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十二辰与二十八星宿相配,“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子午卯酉是四正位,子居正北,午居正南,卯居正东,酉居正西;经为纵线,纬为横线,故子午相连为经,卯酉相连为纬。


在二十八宿中,“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房宿在东,基本对应卯;昴宿在西,基本对应酉,故房昴相连为纬;虚宿在北,基本对应子;张宿在南,基本对应午,故虚张相连为经。

那么人的卫气是怎么运行的呢?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大至手小指之间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予少阳之分,侧下至小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二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卫气在平旦的时候在阴分已经走完了二十五周,所以就从眼睛(指睛明穴)出来开始在阳分中运行,这时眼睛张开了,阳气上行到头部,顺着脖子后侧下行足太阳膀胱经,顺着后背一直下行到小脚趾的外端(即至)。


还有一些是散行的,从外眼角分出,下行于手太阳小肠经,一直到小手指端的外侧(即少泽穴)。另一条散行的,从外眼角分出,下行足少阳胆经,注入脚小趾和四趾之间(即窍)。


卫气又从上部沿着手少阳三焦经,向下运行至小手指和无名指之间(即关冲穴)。还有两条从手少阳三焦经分出来运行的路线,一条运行到脚外侧、直到脚小趾的历兑穴,一条运行到手外侧,直到手大指和食指之间(即商阳穴),再行入手掌中。


其中运行到脚上的卫气,进入足心,从内踝下别出,进入足少阴肾经,运行到阴分,一直往上运行,最后又交会于眼睛。这就是卫气运行一周的顺序。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脏一周与十分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


因此,卫气总是和天体昼夜运行同步运行的,白昼每转过一个星宿(“一舍”就是一个星宿),卫气运行一又十分之八周(一昼夜绕二十八宿循行一周,而卫气要在周身循行五十周,所以每过一宿卫气行身约为1.8周,计算方法为50÷28≈1.7857周,四舍五入为1.8周)。


白昼每转过十四个星宿,卫气在身体循行二十五又十分之二周,卫气在阳分的运行结束进入阴分,在阴分中运行。


卫气刚进入阴分的时候,通常从足少阴肾经注入肾,由肾注入心,由心注入肺,由肺注入肝,由肝注入脾,脾又注入肾为一周。因此夜晚每转过一个星宿,人的卫气在阴分五脏运行一又十分之八周,也像在阳分一样一共运行二十五周,最终在眼睛会合。


卫气在阴分和阳分运行一日一夜,一共余出阳分有十分之四周,阴分十分之二周,因此人睡觉和起床的时间有的早一点有的晚一点,是不同的,这就是余数的原因。

“黄帝曰: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伯高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水下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毋已,日之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黄帝说:卫气在体内的循行,上下来去不固定,要怎样选择时机进行针刺呢?伯高说:阴阳有多少的不同,昼夜有长短不同;春夏秋冬,四季各有阴阳昼夜变化规律,这样可以用平旦——日出的时候为准,这时标志夜晚结束白昼开始。以铜壶滴漏来计算时间,一日一夜为水漏下一百刻。


因此二十五刻,是半个白天的度数,卫气就像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循环不止,太阳落下白昼结束为止,随着白昼的长短变化,制定针刺候气的标准。(针刺时)要仔细观察气之所到之时刻,如果失去时机违反了候气的原则,那什么病都不能治愈。


因此说:针刺实证,要迎着气来的时候针刺;治疗虚证的,要随着气去的时候针刺。在邪气的去留之际,要仔细体察病证的虚实而使用不同的补泻针法进行针刺。因此仔细观察气的运行部位进行针刺,这叫作把握时机。病在三阳的时候,一定要等候气在阳分的时候进行针刺;病在三阴的时候,一定要等候气在阴分的时候进行针刺。

最后,伯高详细说明了白昼卫气运行的具体情况:

“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半日之度也。从房至毕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大要曰:常以日之加于宿上也,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三阳行与阴分,常如是无已,天与地同纪,纷纷��,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


从平旦——日出开始,铜壶滴漏水漏下一刻,人的卫气行在手足太阳经;水漏下二刻,人的卫气行在手足少阳经;水漏下三刻,人的卫气行在手足阳明经。一直到水漏下二十五刻,人的卫气行在手足太阳经;这是白昼半日卫气的运行度数。


白天从房宿到毕宿十四个星宿,漏刻水漏下五十刻,日行半个周天,每转过一个星宿,漏刻水漏下三又七分之四刻。


大致来说:太阳每运行到下一个星宿开始的时间,卫气也恰好运行到手足太阳经;太阳每转完一个星宿的时间,卫气也刚好转完三阳经还有阴分,一直这样周期运行而不停止,人随着天体的变化同步运行,保持同一规律。


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福悦养生

    讲的好

  • 静默儿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房昂为纬,虚张为经”,人与天地同纪运行,终而复始,生生不息。

  • 叶鲜生

    老师讲的真透彻。

  • 朱仲玉_ng

    我想请教下,为什么脉度是算28脉,而经络循行只考虑一半

  • 她山之石_w7

    张老师,我发现我大鱼际有青筋,那应该是胃里有寒邪,咋去?

  • 清心似莲花开

    日25.2,余0.4,夜25.2,余0.2,然后加起来不51周了吗

    张其成 回复 @清心似莲花开: 你听得很认真,很好!我说的是卫气每宿大约运行1.8周,实际上是运行1.7857周,所以不能28*1.8

  • 叶鲜生

    很有意思,又长知识了。

  • 1360258evjp

    老师:在针炙时古人对候气如此重视,那以当今为例,针炙医生还把这条当成行针守则吗?以我肩周不适就医为例的实际感受,医者好象都没有想到这些,是为行针而行针,其行针的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吗?当今的针炙方式是对古人针炙方式改良了还是发展了呢?谢谢

  • 1386790nzvz

    张老师您好,之前讲的一阳是少阳,可以看成是零上10度,二阳是阳明,看成零上20度,三阳是太阳看成是零上30度。一阴是厥阴看成是零下10度,二阴是少阴看成是零下20度,三阴是太阴看成是零下30度。零度看成平气。可以这么理解吗。谢谢张老师。

  • 王文贤_n6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