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第一讲: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第一讲: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00:00
11:59

50本书构筑你的商业知识图谱。

大家好,我是吴晓波。

今天我们讲托马斯·皮凯蒂和他的《21世纪资本论》。 


一、托马斯·皮凯蒂简介


皮凯蒂是一个法国人。在人类近300年的文明史上,法国人有两个高光时刻。


第一个是18世纪末的二元革命。


当时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英国人通过蒸汽机、纺织机和焦炭冶炼法,再造和重新定义了产业经济,推动了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巨大颠覆和革命。


法国人在1789年的时候,从攻占巴士底狱到1830年的2月革命,法国人在半个世纪中用鲜血来证明什么叫现代的制度,什么叫自由,什么叫公平,重新定义了人类的政治制度。


所以在人类文明史上,把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合在一起称为“二元革命”。英国人通过经济,法国人通过政治,重新定义了人类的走向。


法国人的第二个高光时刻非常戏剧性,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国被德国占领,所以法国曾经有一个短暂的、痛苦的亡国的经历。二战结束以后,法国的知识分子跟其他国家知识分子相比有更切骨的疼痛感和荒诞感。


以萨特、加缪等人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存在主义的运动,就是人重新思考,我生存在地球上,生存在人类社会中的自主能力,出现了一种人的独立性和自我存在价值的觉醒。


所以从二元革命到存在主义,法国在很长时间里面是全球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高地。


皮凯蒂作为一个法国人,他写《21世纪资本论》的写法跟英国人不同,跟德国人、跟美国人也不同,他没有用西方经典的经济理论的模式,而是继承了法国大革命和存在主义的优良传统。那个传统叫什么?叫作对自由和公平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所以在他的这本书中,法国人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皮凯蒂毕业于法国的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到耶鲁大学曾经当过两年的助理教授。


然后,他在美国非常不适应,他觉得美国是一个法国人难以理解的国家。


他说,美国人天天在研究的问题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并不是特别高级的问题。所以,他后来又回到了巴黎,继续他的经济学教授的生涯。


他在31岁的时候被评为法国年度最佳的青年经济学家,35岁创办了巴黎经济学院,他担任了第一任的院长。


2011年的时候,他出版了这本让他在全球声名鹊起的著作,叫作《21世纪资本论》。


 


二、《21世纪资本论》与《资本论》


自从马克思出版《资本论》以后,我想全世界无数的经济学家希望能够续写第二本、第三本《资本论》。


皮凯蒂出生在1971年,他出生那一年距离马克思去世已经整整80年了,那是一个让人百感交集的,经济高速成长,社会面貌完全变化,全球化格局发生了剧烈动荡的时代。


所以,马克思眼中的资本和资本状态,和皮凯蒂心目中的资本和资本状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资本仍然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一个核心因素。


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的是什么?是在工业革命崛起的时候,出现了工厂,工厂中出现了两种角色,一种叫作资本家,一种叫作工人。那么资本家和产业工人在生产同一个产品,从一根针到一台机器,到一件衣服。在这个产品生产过程中,价值是如何体现的?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


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说,其实真正在一线生产了这些商品的工人,他们并没有成为劳动过程中最大的利益获取者,而最大的利益叫作剩余价值,是被资本家所获取的。


然后马克思推断说,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资本家在产业生产过程中的获利能力会急剧地加大,所以工人只有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才能够重新获得自己的生存权。


那么到2011年,皮凯蒂写《21世纪资本论》的时候,全球的产业经济格局已经发生非常大的一个变化。


所以皮凯蒂并没有从产业的角度研究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相反,他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他通过收入平等的角度来研究,在人类文明进步中,财富分配的格局到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21世纪资本论》的主要内容


1.世界最高收入数据库


皮凯蒂建立过一个数据库,叫作“世界最高收入数据库”。


在他的《21世纪资本论》中,他提出了一个结论说,在2012年,最富的1%的家庭拿走了22.5%的财富,这是1928年以来的最大值。


也就是说,一百多年来,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真正获得利益的并不是普罗大众,并不是每一个人在劳动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平等地获得了利益的分配。这个蛋糕分配并不是很平均的,是1%的人拿走了22.5%的蛋糕的份额。


 


2.资本向心论


皮凯蒂提出了一个观念叫作“资本向心论”。


他说,当资本回报率超过经济增长率时,不平等将加剧,因为利益和其他形式的资本收入会比工资收入增长更快,而后者是绝大多数人的饭碗。


我们知道每一个人进入职场以后有两个收入。


第一个叫作职务性收入。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写作者的收入。


还有一个叫作财产性收入,就是我通过写字赚了钱以后,我每年的积蓄拿去干吗?我去存银行、去买股票、去做风险投资。这一部分所产生的收入是我每年收入中的一部分。


在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资历的增长、财富的不断增长,我们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会逐渐地超过职务性收入。


当超过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你醒来对着镜子说,我今年赚了100万。这100万中,我每天早上8点上班,996的收入是30万。然后,我通过投资,通过理财方式,我达到了70万。


这个时候你就会对镜子里的自己说,我明天需不需要去上班?能够不上班,我就去旅游,我就改变一种生活方式。我不要那个30万了,我靠70万就能够过很好的生活,满足我所有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这个时候你就会成为一个纯粹的实力者。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现代生活中的人的两种收入,那么皮凯蒂所谓的向心论,指的是如果说我们的财产性收入的年复合增长比率持续地超过职务性收入、劳动收入的话,我们会逐渐逐渐地倾向于财产性收入,这个叫作资本向心论。


 


3.“资本向心论”的结果


那么资本回报率超过经济增长率这件事情,在今天或者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是怎么一个状况?


皮凯蒂在他的《21世纪资本论》中对近300年的欧美经济史进行了一个数据统计。他最终得出的结果是,资本报酬率在过去的近300年里,维持在每年4%6%的增长水平,意味着每14年左右财富会翻番。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过去的300年里,每年进行投资,那么你每年的平均回报率在4%5%


但是在近300年中,国民收入每年增长了1%2%。也就是说,起码需要35年才能够翻番。


结论是什么呢?就是工业革命以来,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程度的加剧是一种必然现象。


由此我就想起了一个财经史上很有名的赌注。


2007年的时候,巴菲特有一次和一个华尔街非常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打了个赌,说,未来十年内,你去买各种各样的对冲基金。我只干一件事,我去买标准普尔指数。那么十年内,看谁的获益高,我们打一个50万美元的赌。


结果是什么?在过去的2007年到2017年,标准普尔指数的年复合增长7.1%,而对冲基金的获利是2.2%,而2007年到2017年,美国的年均经济增长是2.8%


也就是说,2007年的时候,你不用去买各种各样的股票、债券、信托,每天花样百出地去进行理财投资,你只要傻乎乎地去买一个标普500的股票指数,你就能够跑赢华尔街最优秀的对冲基金经理。


所以这个赌注也从侧面证明了皮凯蒂的结论的正确性。


就是说,在很长时间里面,你做一个最简单的投资,它的资本报酬率都超过了这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的速度。


 


四、总结


在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当时已经有了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有了纽约的证券交易所,但是股票对于地球上的很多人来讲,仍然是一个非常陌生,难以参与的一种事物。


但是整个20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证券化和金融化的过程。产业,逐渐全球化,证券市场摆脱了区域的限制,更加具有全球化的特征。一个黄金交易所可以覆盖到全球所有愿意投资,做多或者做空黄金的投资者。


然后在金融市场上,各种能够让大家去购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也层出不穷。


商业世界中的每一个人进行自己的财产管理和财务性收入分配的手段变得越来越多,有股票、有基金、有信托、有债券,甚至每一个门类中又有不同属性的,针对不同人群的产品。所以,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丰富是20世纪过去100年里商业世界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的特征。


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一个人他在进行自己的财产性收入打理过程中,他所获得的效率本身成为了他个人财富增长或者减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这一节先讲到这里,下一节继续《21世纪资本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osunny

    人人平等不过是虚幻的乌托邦罢了

  • 咳咳_wm

    自从我学了理财,让原本不太富裕的家庭又雪上加霜。

  • 听友226532575

    只因翻书早,其实无真才,沙地掘深井,分碗换银钱。

  • 1356979gghv

    因为金融是少数人的游戏。

  • 1364488vtgr

    是不是穷疯了。这种书也收费

    听友106267068 回复 @1364488vtgr: 不过水货也是很多

  • 金哥发光发亮

    听完这节课我明白了,当下为什么说很多人会选择买基金指数,在这里提供了理论指导,现在国内很多人会选择买基金指数定投而不是选择单个股票也是有道理的

  • 1867287gskb

    怎么只有第一讲

  • 宇宙第四酷

    随着年龄的增长,资历的增长, 资产性收入会逐渐超过工作收入。 需要进行投资理财。

  • 毛毛牛bj

    资本向心论—财产性收入的年复合增长比率持续地超过职务性收入、劳动收入。所以,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所以,就有了“雷曼兄弟”…就有了“P2P ”暴雷…。人们在对暴利的追逐中跌入深渊。

  • 和_vvv

    资本向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