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0本书构筑你的商业知识图谱,大家好,我是吴晓波。
今天我们开讲《21世纪资本论》。
一、《21世纪资本论》中的极端数据
在皮凯蒂的书中,他还提出了一些相对比较极端的数据。
比如,根据他的统计,在19世纪50年代,平均每个CEO的薪水是公司里一般员工的20倍;而如今,在世界500强公司里,管理层和基层薪资相比大于200倍。
也就是说,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他所获得的收入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十倍增长于基层的蓝领工人和一般的白领。
第二,皮凯蒂统计说,世界上最富有的85个人拥有的财富比世界上最穷的35亿人的财富都要多。
所以皮凯蒂的研究并不局限在法国,可以说在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呈现出非常相似的,经济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性和财富悬殊加剧的景象是一个普世性的景象。
就在皮凯蒂出版《21世纪资本论》的几乎同时,美国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斯蒂格利茨也出版过一本书,叫作《不公平的代价》(也作《不平等的代价》)。在这本书中,他几乎得出了跟皮凯蒂完全相同的结论。
斯蒂格利茨曾经当过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主任,所以他既是一个诺奖得主,同时是一个很有从政经验的学者。
根据他的统计,目前美国社会最上层的0.1%的家庭所拥有的收入是社会底层90%家庭平均收入的220倍。最富有的1%的人群,拥有的财富超过国家财富的1/3。
所以在书中,斯蒂格利茨是引用了林肯当年的一句名言。林肯说,民之所有,民之所至,民之所享。斯蒂格利茨说,今天,林肯的理想在美国似乎并没有实现。实现的是什么?是1%所有,1%所至,1%所享,1%的人拥有了美国大部分的财富,控制了美国的产业经济。
所以100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是美国的贫富悬殊仍然非常大。
二、《21世纪资本论》与中国
我们今天中国的财富悬殊可以说比美国更大。
有一个指数叫作基尼系数,它讲的是财富在全民分配中的比例,那么最极端的是0和1。0的话是绝对平均,1是绝对不平均。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如果是0.2以下的话,那是一个相对比较温和、平均的状态。
今天全世界有一些北欧国家,它的基尼系数就在0.2左右。那么如果超过0.4的话,那就出现了贫富不均等。美国今天的基尼系数就在0.4左右,德国是0.38。中国是多少呢?中国是0.49。
所以相对来说,中国的财富不平均的程度比美国和德国都要更加剧烈。
中国在1978年的时候是一个绝对平均的国家,一个国务院副总理、一个厂长和一个产业工人、一个八级钳工,他们的收入差非常微小,可能只有一倍到三倍左右。
但是到今天,中国的首富拥有了320亿美金,中国排名前十的富豪平均所拥有的资产都超过了150亿美金。但是中国今天仍然有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有300多个国家级的贫困县,有很多孩子读不起书,看不起病。
所以,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在财富的意义上都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是能不能够不断地创造财富,第二是这个财富如何进行重新分配。
就好比我们在一块草地上去种一棵苹果树,一开始的问题是我们一起努力,能不能让这棵苹果树活下来,能够让它长大,让它长苹果。当树上都长满苹果以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来分配苹果?
所以,发展和公平是一个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两大核心课题,所不同的是,这两个课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权重是不同的。
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是一个非常平均的贫穷国家,每个人都没有钱,每个人都很穷,但是贫富悬殊并不是很大,所以平均主义、大锅饭成为了限制中国社会财富和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阻碍物。
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一个观念,叫作打破铁饭碗,打破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你怎么富呢?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中国在很长时间里面容忍财富的不平均分配,而且鼓励一部分人能够率先地成为先富者。
但是到我们今天讲这门课的时候,是2019年。今年,中国社会有一个系数非常重要,叫作,今年我们中国的人均GDP会超过1万美元,中国将进入一个全面小康的社会。
那么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比如说美国,在哪一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1978年。英国,1980年;德国,1979年;日本,1981年;法国,1978年。
这短短的三年间,这些欧美日发达国家集体进入到了1万美元的俱乐部。
那么到2019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跟欧美发达国家比,相差了40年。
三、价值分配的效率和公平
那么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以后,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所描述的很多景象,在这个国家就会出现。
这个时候国家就会面临两个重大的课题。
第一叫作产业转型,就是原来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和外延式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
所以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时候,美国曾经经历了长达20年的经济滞胀的阶段。那么东亚四小龙也是一样,当经济发展到人均1万美元以后,它也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问题。
第二个是跟产业转型同样重要,甚至变得越来越尖锐的问题开始出现,就是社会公平。
原来没有钱,苹果树是个种子树,但是今天,这棵苹果树长大了,叶繁枝茂,那么多的苹果,那么谁成为这些苹果的拥有者?所以,社会公平问题成为了一个新的,更加尖锐的需要讨论的课题。
跟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一样,皮凯蒂研究的仍然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价值产生以后,价值分配的效率和公平之间的问题。
马克思的《资本论》最终的结论是说,资本主义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制度创新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怎么办?只有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现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才能够解决《资本论》中所呈现出来的剥削问题,“每一个铜板里面都充满了鲜血”这样的问题。
那么到了100年后,皮凯蒂写《21世纪资本论》的时候,皮凯蒂说,我比马克思多了150年的历史经验,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是自己的掘墓人,但他没有告诉我们,废除资本主义以后如何在经济和政治上组织社会,这是他的历史局限性。
皮凯蒂说,在21世纪,我们再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有可能改变今天的不公平状况吗?好像不可能。20世纪无数的鲜血和经验告诉我们,暴力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靠什么来解决?要靠理性和建设性。
在《21世纪资本论》中,其实皮凯蒂给出的答案也挺简单的,什么办法?他说,财富税,就是对全球富人征税,并对最高人群提高税率。提高到多少?皮凯蒂说,根据我们的估算,发达国家理想的最高税率可能要高于80%。
四、总结
皮凯蒂在他的《21世纪资本论》中揭示了一个古老话题的崭新的结论,就是: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财富的分配的不公平性在加剧。而根据他的资本向心论的理论,这种加剧是一种必然现象。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回报率在过去的将近300年时间里始终高于经济增长率,所以这是一个挺让人绝望的数据。
那么最终的结论是什么?他认为应该对那些最富的1%的人征收高达80%的税收。所以这本书自从出版以后,在整个经济学界和人文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那么他给出的药方会不会被接受呢?这就是学者和政府之间不断妥协博弈的过程。至于他的这个药方是不是能够解决问题,是有待于历史来进行考验的。
在2015年的时候,因为他的著作,法国政府颁予了他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这是法国公民所能够获得的最高的荣誉。结果,皮凯蒂宣布拒绝接受这个勋章。他说,政府的角色并非决定谁值得尊重,他们还不如专注于复兴法国及欧洲的增长。
他的这种拒绝跟政府不妥协的姿态,非常具有法国人的个性,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在1964年,存在主义作家萨特曾经拒绝了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21世纪资本论》的解读就讲到这里了。
我是吴晓波,我们下一本书再见。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政府要守好社会阶层公平自由流动的通道,让每个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才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和谐的根本办法。 相对于普通员工,管理者还多出了组织资源和决策能力,这些都是普通岗位员工不具备的能力,马克思没有把这部分的价值计算在内,而且这是一种相对稀缺和具有关键作用的价值!
世界就没有救世主,凡事只能靠自己,打铁还需自身硬
精彩! 穷人现在真的很难翻身。
吴老师你什么都敢说
.49是不是还被美化了,比如可能真实数据是5.0但是太难看了,就.49吧😄
金字塔顶可能比底大么?没有那百分之一可能算都还在非洲水平
財富重新分配
规则,潜规则,文化,机遇,这些要素就已经让贫富产生差距了
唉,应该是 政府集团和资本集团之间怎样达成一致,学者……那些学说理论都是他们各自用来征伐标榜的工具而已,所以皮凯蒂的拒绝是正确的,至少他实际行动上表了态,不希望自己的学说沦为工具。 其实~公平~这个词,在不同阶层的人那里,概念一定不同,更不用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那里了。自然界也不存在公平,追求公平只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唉,对于我们底层来说,能尽量相对公平些,就很好了。
内容一样?我买了一双都是右脚的鞋子
吴晓波频道 回复 @1819388jofk: 您好,音频出现异常,现已恢复。您可以再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