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浪潮》第一讲:在一片混沌中,他预见未来的方向

《第三次浪潮》第一讲:在一片混沌中,他预见未来的方向

00:00
11:48

50本书构筑你的商业知识图谱,大家好,我是吴晓波。

今天我们讲阿尔文·托夫勒和他的《第三次浪潮》。


一、《第三次浪潮》产生的背景


有一门学科叫作未来学,《第三次浪潮》就是未来学的开山之作。


我们走路看10米、骑自行车看50米、开汽车看200米,但是如果你开飞机,你就要看方向。


我们要走向未来,首先要有方向,有了方向以后才能找到一条通往那个方向的道路。所以未来学是一个跟方向有关的学科。


阿尔文·托夫勒写《第三次浪潮》是在1980年,那是一个什么年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开始工业革命,用全球化贸易来替代战争,进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所以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全球制造业和贸易的领头羊,带来了二战以后长达几十年的经济成长繁荣时代。


到了1978年的时候,美国的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金,产业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景象:第一,白领产业人数超过了蓝领产业,整个社会成为了一个车轮上的国家,中产阶层成为了国家消费和制造业的主力。但另外造成一个结果就是,劳动力成本开始大幅度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停滞。


所以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个叫作停滞性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处在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


1970年到1980年,美国的年均GDP增长只有0,有些年份是-0.2-0.3,但是物价通货膨胀在不断地上涨,各种各样的价格,从房地产的价格到农副产品的价格、产成品的价格,开始大规模地上涨。


更糟糕的是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的价格从3美元一桶上涨到了20美元一桶。石油是所有制造业的基本盘,所以随着石油的价格上涨,各种能源价格开始大幅度地上涨。


所以你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看到的景象是,经济增长停滞了,白领人口大规模的增加,产业受到能源和劳动力价格的抬升,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困难的滞胀的时期。所以当时美国面临产业转型的压力。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通过工业革命的迭代方式走出这个困境? 这是一种思路。


第二种思路是,有没有一个新的革命性的产业可以替代工业革命,成为一个新的方向,因此而形成新的路径选择?


这在当时的美国经济学界是一个战略性的课题。


 


二、阿尔文·托夫勒简介


阿尔文·托夫勒是一个财经记者,他早年的经历跟我很像,就是到各个企业去做调研。


1960年的时候,阿尔文·托夫勒去了当时美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做调研,然后写了一篇文章,叫作《计算机对社会和组织的长期影响》。 这个调研报告对IBM产生了一个战略性的影响。


他说,计算机是1945年以后诞生的一个新型商品,它通过数据的处理、输入和传输,能够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运营能力。


但是阿尔文·托夫勒说,计算机不仅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它还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一个社会和组织的长期效率。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公司IBM,它应该有一个新的成长方向,就是有没有可能把硬件制造向服务产业做一个转型,从第二产业直接叠升到第三产业?


他的那份报告在IBM的决策层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因为从来没有人去想象一家制造企业可以不仅通过卖计算机盈利,而是通过卖服务来盈利。


所以那篇文章对后来IBM由一个硬件公司向服务型的高科技公司转型,提供了一个路标性的指导意义,所以托夫勒后来被IBM聘为战略顾问。


那么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整个美国经济面临了当年IBM所面临的同样的问题,各种劳动力成本开始提高,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硬件制造业在整个北美地区进入到一个滞胀的状况。


所以阿尔文·托夫勒写了一本书叫作《第三次浪潮》。


 


三、《第三次浪潮》的意义


这本书最重要的事情是完成了一次定义。阿尔文·托夫勒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边,举刀断流,告诉大家说,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分成三段:


第一段叫作农耕文明。自从有人类开始以后,人类从事农业的工作,所以进入到农耕文明时期,它长达了几千年。


第二次浪潮叫作工业革命。从18世纪末开始,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英国在当时通过蒸汽机、火车头和焦炭冶炼法推动了工业革命。


第二是1789年,巴黎人攻占了巴士底狱,法国通过制度建设和思维启蒙的方式,再造了人类的政治制度。


所以英国人所发动的工业革命和法国人所发动的法国大革命,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让人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浪潮阶段。霍布斯鲍姆把这个叫作“双元革命”。


那么阿尔文·托夫勒说,工业革命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机器对全球经济产业变革和全球贸易所能够带动的推动力,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这些国家似乎已经停滞了,所以人类有可能进入到第三个浪潮。


那么第三次浪潮是什么?阿尔文·托夫勒说,那就是信息化革命。


所以他把人类分成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文明三大阶段。


阿尔文·托夫勒说,我们正处在新浪潮纪元的开始,我们站在海边,我们看到了远方的帆杆,它还没有来到我们面前,但是它一定会来到我们的面前。


在《第三次浪潮》中,托夫勒用非常具有激情的文字来表达,新的信息化革命即将到来对我们的企业、社会、国家形态和文明组织所可能带来的种种的冲击。


他说,一个新的文明正在我们生活中成型,它将带来新的家庭形态,改变了工作情感和生活的方式。新经济、新政治冲突,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很多人被未来吓坏了。人类面临一个量子式的跃进,面对的是有史以来最强烈的社会变动和创造性的重组。我们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事实,但是却参与到了建立新文明的基础工作。这就是第三次浪潮的意义。


你到今天读到这段文字,仍然能够感受到阿尔文·托夫勒笔底下那个波澜壮阔新时代到来时,人们面对它的兴奋和陌生感。暴风雨即将来临,旗帜已经被狂风猎猎地扇动,但是你可能被吓坏了,因为你不知道未来将怎么发生,但同时你又是那个创造未来的人。


阿尔文·托夫勒在1980年第三次浪潮中所描述的这些景象,在20世纪80年代,对每一个买到这一本书的美国、英国读者来讲都非常陌生,因为那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未来,但它代表了一种令人激动的方向。


托夫勒说,第三次浪潮拆散了我们的家庭,动摇了我们的经济,瘫痪了我们的政治制度,粉碎了我们的价值观,每一个人都受到影响,明天的权力争夺必须以此为背景。


我想每一个读到这段文字的人都在想说,那么我是在第三次浪潮这场革命中的一个革命者,还是一个被革命者?


浪潮将推垮所有的既得利益和基础设施,在一片废墟上重构一个新的世界,那么我是一个被推翻的人,还是一个去推翻旧世界的那个人?


所以这本书出版以后,在三年内全球销售量超过了1000万册,奠定了阿尔文·托夫勒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未来学家的一个地位,他通过一个非常大胆的方式,提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新阶段的到来,而这个阶段真正的到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阿尔文·托夫勒在互联网革命到来前的15年左右,他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一个可能性。


 


四、《第三次浪潮》的历史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其实并不是只有托夫勒预感到了历史的变化和新的可能性的到来。


当时在全球思想界有不少人试图来定义未来到底是怎么一个社会。


比如说美国的一个政治学家叫布热津斯基,他说未来将是一个电子技术时代;一个社会学家叫丹尼尔·贝尔,说未来是一个后工业时代;麦克卢汉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作“地球村”,另外还有太空时代、信息时代、电子纪元等等。


有很多人试图定义未来的时代,但是到今天,真正渗透到了我们,所有的著作思想中留下来的那个名词是阿尔文·托夫勒所提出的“第三次浪潮”。


所以没有一个人像阿尔文·托夫勒那样,从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对20世纪80年代的工商时代进行审视,他说工业主义灭亡,新文明崛起,在这个意义上,阿尔文·托夫勒重新发现了历史。


那么,接下来大家会问一个问题说,托夫勒,你告诉我们即将进入以信息化革命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但第三次浪潮到底具有怎样的特征呢?它有可能以怎样的方式发生?它同时又意味着什么?


这是第三次浪潮所需要解答的问题。


这一节先讲到这里,下一节继续《第三次浪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19388jofk

    上一课还是重复的!难道不用改吗?我们可是购买收听的哦

    吴晓波频道 回复 @1819388jofk: 您好~上本书的音频是正确的哦,建议您再完整地收听下~

  • 罗拉德夫司机

    这一期太激动人心了,这不正是中国现在正要面对的新浪潮吗

  • 金哥发光发亮

    阿尔文·托夫勒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未来学家的一个地位,他通过一个非常大胆的方式,提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而这个阶段真正的到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阿尔文·托夫勒在互联网革命到来前的15年左右,他已经预见到了未来的一个可能性。 他把人类分成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文明三大阶段。而信息化文明就是他所说的第三次浪潮!

  • 锅饼子要努力啊

    咱们现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感觉就是主动的改变产业结构,从人员密集型制造向创新产业转型

  • 商业小咖阿拼

    社会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危机。

  • 不动如山威灵顿

    说白了还是要让工程师来治理人类社会

  • 宝月by

    凡事先找方向

  • Rsetart

    认知革命 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 科技革命

  • 爱距离bingo

    吴晓波不错,文字辅助,竞争力

  • LOVE1889155HOPE

    举刀断水水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