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坚持几条最基本的简单逻辑就能破除大量错误成见

95坚持几条最基本的简单逻辑就能破除大量错误成见

00:00
15:17

您好,欢迎收听我的经济学课。

 

到目前为止,这门课程已经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公理都讲解了,也介绍了边际分析法这个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分析工具。从供求理论出发,又引申出价格管制理论、价格下限造成的租值蚕食这两种政府干预价格行为,并且展示了它们对现实问题的强大的解释力。这些可以算作是经济学的入门内容,刚好集数也将满一百,正适合在此告一段落。

 

在余下的6集里,我会再补充一些科学方法论的具体应用的例子,以便您更好地体会如何学以致用。

 

这门课程一开始时就已经强调了,我们所主张的经济学最关键的特点就是以科学方法论为基础。很多经济学教科书都有这句话: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但到底怎样才是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呢?这话说起来其实有点“逻辑”的味道。为什么说是逻辑?因为问题是:为什么要学经济学?这个答案是说因为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这不就是逻辑了吗?所以,我们需要给“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以具体的内容,才不会沦为逻辑。而具体的内容,就是指遵循科学方法论的思维方式。科学有三部曲,第一部曲是基本假设与公理,不作证明,甚至不需要是真的、对的,只能接受。第二部曲是逻辑推理,第三部曲是事实验证。由于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大区别在于它的难度主要集中于第三部曲的事实验证,所以这门课程在事实验证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内容来讲解。

 

但第二部曲的逻辑推理也并不是完全不重要,而是与自然科学相比,用不上非常复杂的数理逻辑,更重要的是掌握最基本的那几条简单逻辑之后,坚持贯彻到一切的思考与分析之中。到底是哪几条最基本的简单逻辑呢?这一次课就来归纳一下。

 

第一条逻辑:不得偷换。说起“偷换”,很多人可能立即想到的是“偷换概念”,但这只是偷换的一种,就是偷换了概念。其实偷换的对象远远不仅只有概念,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偷换。

 

比如,我曾在某个微信群里看到这么一个段子——

 

高级数学题:什么叫通货膨胀?

求证:1元=1分

解:1元=100分

       =10分×10分

       =1角 ×1角

       =0.1元×0.1元

       =0.01元

       =1分

证明完毕。

陈景润哭了,老百姓都哭了。

因为,毫无破绽,所以,有钱别存了。

 

但我一看到这个段子就立即看出破绽:“100分=10分×10分”这一步是错的,等号左边的单位是“分”,等号右边的单位是“分的平方”,根本就不能划上等号!类似的错误后面又再犯了一次,那就是“0.1元×0.1元=0.01元”这一步,等号左边的单位是“元的平方”,等号右边的单位是“元”,也是不能划上等号的。这种证明只能用来忽悠连最基本的数学常识都没有的人。说陈景润看了会哭,那也太小看陈景润了吧?

 

这道所谓的数学证明题跟逻辑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在于,在逻辑上玩猫腻的一种手法叫“偷换”,这里示范的就是这种手法,具体表现为把单位偷换了,并没有保持前后一致。这个段子我曾布置给学生做作业,有学生说,错误在于“分的平方”、“元的平方”这种单位是没有意义的。但这只是具体到这个题目的特征,并不是真正重要的错误所在。因为即使“分的平方”、“元的平方”是有意义的单位,这个证明依然是错的。比如“100米=10米×10米”还是错的,虽然“平方米”这个单位是有意义的。所以用单位没意义来作为证明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真正抓到问题的关键。

 

当然,这只是个段子,是用来娱乐大众、博人一笑的。但它所包含的“偷换”这个逻辑问题其实在人们思考与分析问题时是普遍存在、非常容易就会犯的错误,还往往犯了错都不自知。比如,以前的课程讲解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与联系时说过了,要先做实证分析,再做规范分析,但实际运用时很多人犯逻辑错误或者是玩逻辑猫腻,就是把实证分析“偷换”成规范分析。最典型的表现是在分析中使用带有道德色彩的描述,比如很多学生在做女性产假延长的政策为什么难以落实的作业时,把不落实产假政策的企业称为“黑心企业”,又有“无商不奸”之类的话。这样带着道德色彩来形容企业,是一早就把企业的行为定性为“不应该”,也就是不道德,这已经不是实证分析,不是回答“为什么企业要违反产假政策”那样的实然问题,导致整个分析在本质上是说“因为企业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所以企业的行为是不应该的。”这不就是很明显的逻辑吗?后半句只是重复了前半句的意思而已。

 

所以您就明白了,为什么在经济学中严禁使用道德做分析,不仅实证分析中不能用,就算是规范分析也不准,因为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是基于实证分析,要根据客观的评价标准来做,评价标准既然是要客观的,就不能使用无法有客观定义的道德标准。把科学分析偷换成道德审判,就是很典型的在逻辑上犯“偷换”的错。

 

第二条逻辑:不得自相矛盾。讲科学方法论的可证伪性时已经指出,使得理论丧失可证伪性的一种情况就是自相矛盾。这本来是即使没有专门学过科学方法论、逻辑学的普通人都会知道、也很好理解的要求,但真的在现实中进行思考与分析时,还是大量涌现明显地犯这种逻辑错误的情况。

 

还是以女性产假延长的政策为什么难以落实的作业题为例吧。很多学生通过调查事实都知道了产假政策使得一些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尽量不招女性,导致女性就业更困难,出现所谓“歧视”的现象。其实“歧视”这个词也带有道德感情色彩,严格来说是不容许在经济学中使用的,但如果将它定义为“能力等各方面因素完全一样的女性与男性在应聘时,企业倾向于招男性而不招女性,这称为歧视女性”,那么这个定义就很客观,可以接受。同学们在陈述完这些调查得来的事实之后,分析时竟然还是得出“产假政策有利于提高女性地位、体现对女性的尊重”之类明显与前面的事实互相矛盾的话。明明女性因为产假政策而遭到歧视了,地位分明是降低了,哪里有提高?哪里有得到尊重?这好比是:前面都已经写出“1+1”了,后面怎么还会突然冒出个“=3”的结论来呢?

 

“提高女性地位、尊重女性”其实是政府声称的这项政策的初衷或目的,并不是客观效果。可是没有科学头脑的人听多了宣传之后,脑子就糊涂了,把初衷或目的这类愿望直接当成效果或结果这类事实。您看,这其实又是典型的“偷换”!久而久之这甚至成了一种顽固的成见,明明见到事实否定了成见,仍然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按着成见来写结论。但一个坚持逻辑一致的人,怎么可能写出这种明显与事实不符的结论呢?这是不尊重事实,还是不坚守逻辑,还是二者皆然呢?

 

再来一个例子:之前的课程讲解价格管制理论时指出,人们常有这样错误的成见,认为政府不管制价格,市场自由运作就只会提供高价物品,让穷人买不起东西。我曾写文章指出,政府不需要搞补贴来鼓励企业发展高科技,有学生评论说:如果政府不搞补贴鼓励企业发展高科技,企业就只会生产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因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价格也高,在市场上很难卖得出去。企业为了能容易卖出产品,都会尽量将价格定得便宜,但便宜的产品就不可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了。

 

我在这里特地把这两个很多人同时都会持有的成见放在一起,让您能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逻辑矛盾。人们一时认定市场自由运作只会提供高质量(包括高技术含量)、从而高价格的产品,不会管穷人死活;一时又认定市场自由运作只会提供低质量(包括低技术含量)、从而低价格的产品,只管满足穷人买得起的需要。这不是明显的精神分裂吗?真实情况是,以服装为例,市场上既有面向最底层的穷人的地摊货,也有面向中产的优衣库,还有面向富人的奢侈品牌,各种档次各种价位的衣服都会供应,甚至每种档次里又会再细分出不同的层次,哪里会像那些想当然的成见那样只卖高价或只卖低价的呢?因为市场要赚所有人的钱,所以会满足所有人的各种需求。

 

又来一个例子。以前的课程分析过,市场之中不可能有剥削,更准确地说是租值蚕食。比如老板给员工的工资不可能低于他的贡献,否则劳动者会跳槽离开。有学生对此表示不同意,认为老板与员工之间有信息不对称,也就是老板比员工更清楚员工的贡献值多少钱,导致员工拿着偏低的工资也不会离开,就被老板剥削了。所以需要政府作为第三方介入,制定最低工资法来保障劳动者。

 

这学生所陈述的,又是一个非常典型、也就是非常普遍流行的错误成见。这个成见的错误,不但是完全不符合事实,逻辑也混乱不堪。这次课着重讲逻辑错误,所以先从逻辑混乱这一点来说。他一方面认为员工不如老板那样清楚自己的贡献值多少钱,而且不清楚的方向还很单一,不会高估、只会低估自己的贡献所值,这已经很奇怪了。另一方面他却又认为政府这个远离市场的第三方竟然会比员工这个直接参与交易的当事人还更清楚他的贡献所值。您看出这又是自相矛盾吗?

 

再来看事实。我看过有人说他曾经在餐馆做洗碗工的兼职,在厨房里亲耳听到那些洗碗的大妈们是如何积极地交流信息,互相传播着哪个餐馆的洗碗工劳动强度大、哪里工资高、哪里的老板脾气坏、哪里的老板对员工好……一旦有消息说哪个餐馆的洗碗工的工资又高、老板又好,马上就会有大批人离职跳槽跑去那里干。洗碗工掌握的信息之充分、迅速,完全不是那些坐在象牙塔里想象外面世界的书生之流所能明白的。你以为劳动者很无知?其实你的以为才是无知透顶啊!

 

看了这个陈述,我也想起经常看到保姆们在小区的花园里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各自的工资高低与雇主好坏。我的外公请过一个保姆,给她的工资是比较低的,虽然随着时间过去也有给她加工资,但其他保姆的工资也在上涨,她的工资就始终是偏低的。但她真的是因为不知道而被剥削了吗?其实她早就在小区的花园里与其他保姆的交流中知道自己的工资是偏低的,也曾因为这个缘故而一度想跳槽走人。但与其他保姆更充分地交流之后,她发现那些拿着比她高工资的保姆都无一例外地抱怨家里的主人待她们是如何的苛刻,相比之下她的主人、也就是我的外公待她有如亲人。后来有一次她的女儿出来找工作,需要一个地方暂时落脚,就住在我的外公家里。她亲眼看到我的外公对母亲的善待,临走时对母亲说:“你不要再想着跳到别家去了,像这么好的主人家,你还能到哪里找得到?”于是她从此安心服侍我的外公,直到他病逝为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我思顾她在

    李俊慧是佛科大的,还没有结婚,大家散了吧。

    goder2132 回复 @我思顾她在: 牛顿未婚 斯密未婚 老师未婚 我只想学于老师而期待超过老师 提高自身租值 提点一下租值搭配理论 广大学友你们就无尽遐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