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思维】我们对当下的认知,太简单了!

【商业思维】我们对当下的认知,太简单了!

00:00
06:45


内容来源:2019年9月20日,在中欧创业营第八期开学模块,中欧创业营课程主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管理实践教授龚焱进行了题为《时代动力与明天思维》的精彩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与演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今天分享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定论,比如我说“公司制的黄昏”,可能有很多人并不认同。


什么是“公司制的黄昏”?公司制的基础架构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但是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底层技术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公司制的底层逻辑几乎没有变化。


现在整个时代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底层技术都发生了深刻革命,但公司制本身没有任何变化,还在原来基础上打补丁。


公司制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两大底层逻辑:合约与激励。首先通过合约把利益相关方黏在一起。合约界定了彼此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如果在博弈中出现冲突,要用什么规则来解决。如果合约解决不了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那就让激励机制作为补充和对冲。


可是,无论在合约层面,还是在激励机制层面,现代公司制都遇到了瓶颈。

为什么会有瓶颈的出现?因为任何创业者和设计者都会有认知隧道——如果把认知比作通道,这个通道是有口径的,我们以为自己认知的是整个世界,但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演绎和重构。


认知的宽度和厚度是由我们的经历决定的。


比如,学法学的人可能很难创业,原因很简单,教育过程会塑造你对创业这件事的判断和认知,尤其是对概率的认知。法学教育教会你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所以法学院的人去创业,第一反应是风险在哪里,如何控制风险。而对创业的成功概率有客观认知的人,一般不会选择创业。


过于自信是创业者的一大特征,超过70%的创业者认为自己的创业水平超过70%的同行。


同时,过去的经历还会导致路径依赖。你过去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今天的行为,今天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明天的行为,这就是路径依赖。


历史的画笔在99.9%的时间内都是在路径依赖的轨道上持续前进,只有当画笔偶尔抖动时,才是非连续创新,但这个抖动无法捕捉,也无从判断。


那我们到底可不可以摆脱,甚至突破路径依赖呢?我从两个角度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路。


第一个角度是外向视角:所有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外向视角,即“时代动力”。


第二个角度是内向视角:所有企业的成功也离不开一个内向的动力,那就是创始人本身,你的团队,你的“明天思维”,即站在未来的视角去思考当前面临的竞争格局。


在这里面我特别强调两个概念:一个是抽象思维能力,另一个是概念化未来的能力。


站在未来视角,能够对今天的竞争格局有概念化和抽象化的能力,在今天是一种非常特殊和稀缺的能力。


在技术本身已经商品化的时代,技术不再成为壁垒,真正的壁垒是概念化和抽象化的能力,只要你能够想出来的,从技术角度基本都可以实现。


从二战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背后是两次定价权的转移。


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70年代,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制造为王。整个产业链里制造商占据了话语权。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80-90年代,背后的核心逻辑是渠道为王。当供给逐渐增加,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平衡,话语权不可逆转地从制造商转移到了渠道手里,以沃尔玛为代表的打折性零售商崛起。


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之后,新的逻辑是用户为王。


原来有句话叫“买的不如卖的精”,反映的是买方和卖方之间天然的信息不对称。但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信息鸿沟被最大限度地填平。定价权的天平逐渐从卖方不可逆地转移到买方手中,用户为王的公司站在了舞台中心。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有四个推论:


1.从M2C到C2M的模式转变。


当用户拥有越来越多的不可逆的定价权之后,定制化将从边缘走向主流,从小众走向大众。对很多行业而言,从M2C到C2M的模式已经成为正在发生的现实。


2.数据的中心化趋势有可能被重写。


无论是BAT还是大的数据聚合商,典型的经营模式是把大家的数据做聚合、清洗、打包、变现,这个逻辑的前提是数据中心化。


当用户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权力之后,用户会要求“我的数据我做主”。


欧洲正在推出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就是对数据自主权的全新定义。在欧洲做数据生意,从监管角度来看将会非常艰难。


从数据中心化到数据自主权的趋势,从脸书的Libra计划中也可以看到端倪——你可以用我的数据,但要付出对应的代价。脸书的世界里,代价就是Libra,是对数据提供交易和补偿的机制,一个token,一个权益。


3.三边博弈的边界会模糊。


在股东、用户、员工之间的三边博弈中,随着用户话语权的增加,用户将会侵蚀股东和员工的边界,用户将有可能变成虚拟股东或虚拟员工。


4.裂变效应。


在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叠加之后,下一个阶段,能够对冲网络效应的是裂变效应。


当用户、股东、员工之间的边界被打破之后,单个用户有可能像裂变反应一样,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对冲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所有的能量。


这时候,用户、股东、员工之间的三边博弈,将变成三位一体。


本期编辑:镤心     审稿及主播:晴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