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4:张哲俊丨日本新年号“令和”的典故由来

《万叶集》4:张哲俊丨日本新年号“令和”的典故由来

00:00
17:37

编者按

2019年4月1日,日本政府对外公布了新年号“令和”。“平成”自1989年1月8日开始以来,至2019年4月30日为止的30年又83天,将正式走入历史。


日本政府解释,“令和”的年号典故来自《万叶集》,“初春の令月にして、气淑く风和ぎ”(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日本其实相当于《诗经》在中国的地位。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哲俊。


在前面一节,我们聊了《万叶集》中的日本柳蘰与中国的折杨柳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一节,我们来聊聊《万叶集》中的其他作品。


201941号,日本改了新年号,叫“令和”。而“令和”恰巧就取自于《万叶集》的梅花宴三十二首,我们前面讲的日本人戴柳圈也是始于梅花宴三十二首的。在参加梅花宴的歌人中,山上忆良是一个特别的歌人,就是他从唐代长安带回了上巳节柳圈的信息。


为什么是山上忆良?山上忆良为何能够参加遣唐使节团呢?


在日本的学术界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学者都探讨过。大多学者是从山上忆良的生平来寻找答案的,尽管现在还没有找到完全可以确定的结果,但一部分学者认为山上忆良的身份相当特殊。


山上忆良(665~731)是《万叶集》第三时期的代表性歌人,他是一位具有良好中国文化修养的歌人。他的生平存在着许多的疑点,其中最重要的疑点之一便是山上忆良可能是渡来人(移居日本的朝鲜人或中国人)的后代。


从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资料来看,山上忆良并没有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但是他对中国文化极为精通。他曾随遣唐使来到中国,在他参加的遣唐使之中,山上忆良作为录事排在最后,另外两位录事都是渡来人后代。


后来,由于他卓越的才华和他在遣唐使团中的良好表现,山上忆良曾做到过地方的最高长官。山上忆良并不显赫的身世,是不可能使他具有如此良好的修养和才华的。所以,他的和歌显示出他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作品也透露出了当时在唐代流行的儒释道思想给他留下的印痕。


山上忆良作品世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表现人间苦难。


在这一类的作品之中,不仅描写了他自己的苦难生活,也真实地表现了社会贫苦百姓的困苦。其中《贫穷问答歌》被誉为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作品。


《贫穷问答歌》


风雨交加夜,冷雨夹雪天。

瑟瑟冬日晚,难御彻骨寒。

粗盐聊下酒,糟醅权取暖。

鼻塞频作响,背曲嗽连连。

捻髭空自汗,难御此夜寒。

盖我麻布衾,披我破衣衫。

虽罄我所有,难耐彻骨寒。

比我更贫者,听我问数言:

“妻儿吞声泣,父母号饥寒。

凄苦此时景,何以度岁年?”

“天地虽云广,独容我身难。

日月虽云明,不照我身边。

世人皆如此,抑或我独然?

老天偶生我,耕作不稍闲。

身着无絮衣,条条垂在肩。

褴褛如海藻,何以御此寒。

矮屋四倾颓,稻铺湿地眠。

妻儿伏脚下,父母偎枕边。

举家无大小,呜咽复长叹。

灶头无烟火,釜上蜘网悬。

忍饥已多日,不复忆三餐。

声微细如丝,力竭软如绵。

灾祸不单行,沸油浇烈焰。

里长气汹汹,吆喝到房前。

手执笞刑仗,逼讨田税钱。

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

反歌 

忆患兮人世,羞辱兮人世!

恨非凌空鸟,欲飞缺双翅。


《贫穷问答歌》是日本文学史上极具独特性的长歌,在《万叶集》中长歌并不多见。那么,什么是长歌呢?长歌是《万叶集》和歌的一种形式,你看到的是根据中国五言诗的形式来翻译的,看不出原文的诗歌形式。


日语和歌的一般形式是五音、七音为基本的形式,不需要押韵,不像中国的韵文那样通过押韵来体现韵文的特殊形式。短歌是五音、七音、五音、七音、七音,长歌是五音、七音交替出现的节奏形式不断地循环往复,最后以七音、七音结束。


长歌在《万叶集》中的数量很少,《万叶集》之后的日本文学中长歌更是罕见,由此可以明白万叶长歌在日本文学中的特殊意义。此外,这首《贫穷问答歌》还有两个形式特点:


一是最后的反歌,反歌的内容是总结长歌前面的内容,具有画龙点晴的作用。这种形式来自于楚辞的“乱”,楚辞在最后也有一个“乱”,来总结前面的内容。


二是《贫穷问答歌》具有叙事性,整首长歌写了饥寒难忍、雨雪交加的夜晚,主人公里长来催债的情景,具有了一定的故事情节。这是在短歌形式中不可能见到的内容,短歌是《万叶集》的主要形式,由于受到形式的限制,短歌就无法具有叙事性。长歌由于没有长短的限制,就可以写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这样就产生了叙事性。


当然,此类具有一定叙事性的长歌与真正的叙事诗还是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叙事诗的长度会更长一些,故事情节也会更为完整。然而,此类具有叙事性的长歌在日本文学中已经相当稀见,日本古代文学中没有出现过叙事诗或史诗,因而这样的叙事性长歌就具有了代表性。


不过,《贫穷问答歌》最为独特的地方,还不是长歌的形式与叙事性,它更重要的是直笔记述了贫困带来的痛苦,而使得这首长歌具有了不同于一般日本古代和歌的鲜明特征,甚至可以说是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直接描写百姓疾苦的长歌。


本来日本文学就较少写贫苦百姓的苦难,多是描写自然山水或男女爱情,作为抒情文学的和歌,更是具有典型的日本文学特征。


如果把这首长歌置于中国文学史上,就不一定有强烈的独特性。在中国文学之中,这样直接描绘社会百姓疾苦的并不少见,甚至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之一。可是同样内容的作品在日本文学史上,就具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山上忆良能够创作出《贫穷问答歌》?为何与《万叶集》其他作品具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首要的原因,是由于佛教思想对于山上忆良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稍微从佛教思想的角度来看看《贫穷问答歌》的内容,佛教的观念上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苦难的世界,人生来就是受苦的。


正是因为这种佛教的思想使他关注社会和人生的苦难,诗里所表现的贫穷百姓的苦难也是佛教思想所认为的苦难世界的一个现象。世界本身是苦难的尘世,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贫苦的人们遭受着人为的和自然的双重的煎熬。


其实,在山上忆良的作品之中并不是只有这一篇作品写贫苦百姓疾苦,还有《筑前国志贺白水浪歌十首》等作品也写了同样的社会现象。当然山上忆良除了写社会的苦难,也写他自己人生的苦难。


他的《哀世间难住哀歌》等作品对于世间无常,浮世虚幻的感叹,实际上与《贫穷问答歌》的苦难世界是相通的。他个人生活中的亡妻之痛,不由得使他直面死亡,思考人生。所以,他的人生经历与佛教思想才会一拍即合,很容易就产生人生即苦的思想。


其次,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于他的创作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是关心社会和百姓生活的,那么,这就使得文学作品也一定会对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多加关注。儒家思想尽管早已传入日本,但是在文学创作上一直以来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在《贫穷问答歌》中,除了刚刚说的表现出了佛教思想,还有就是浓厚的儒家思想了。


佛教一般更多是写对佛法的爱,然而,在这首长歌之中描写的妻儿的痛苦,蕴含了无比的亲人之爱。佛教思想将社会与人生描述为是苦难世界,其目的在于要让尘世中的人们断去俗欲,要使人们睁开佛眼,皈依佛教。


然而,在《贫穷问答歌》这首长诗之中,妻儿之爱一如既往,这种人间至情的表现其实就是儒家伦理的表现。


从这一思想出发,山上忆良并没有把长歌描绘的笔墨单纯的停留在苦难现象的描写,反而还把这个现象和政治联系了起来。


《贫穷问答歌》主人公里长的出现,正是从政治的角度揭示了百姓疾苦的原因。此类和歌在《万叶集》中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以明白《贫穷问答歌》在《万叶集》与日本古代文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如果说,儒家思想还有其他的影响,那么是体现在其他方面,例如柿本人麻吕赞美天皇与皇族的和歌,也与儒家思想存在着较为契合的方面。


如果只是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的话,是不会太注意造成这种苦难的政治因素是什么的,而山上忆良的这首长诗明显不是这样。实际上山上忆良的人生也是如此,在佛教与儒学之间,在彼岸与现实之间,摇摆挣扎


从《贫穷问答歌》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儒家思想印迹,这是一个值得特别思考的问题。儒家思想对于日本古代政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对于日本古代文学的影响远没有佛教那样强烈。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日本文学或日本歌人不像中国诗人那样,对政治抱有极大的兴趣,虽然不能认为政治与日本文学没有关系,但二者的关系比较远。但在《贫穷问答歌》中,虽然也可以按照佛教的方式解读其中的贫苦内容,但实际上在这首长歌中并没有直接体现多少佛教的意义。


佛教在描写这类社会、人生的苦难之后,往往少不了一些佛教式的解释,或多或少会透露出人生无常,生命皆为苦难,要想永远地从无常、苦难中解脱出来,就应当皈依佛教的说法。但《贫穷问答歌》完全没有这一类的暗示或隐喻,因而尽管可以按照佛教的方式解读《贫穷问答歌》,但这样的解读显然与《贫穷问答歌》的内容本身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


如果按照儒家思想的方式解读,就会发现《贫穷问答歌》的内容完全符合儒家式的思想内容,这首长歌对苦难的解释重点还是在政治方面,主人公里长就是作为社会政治体制的标志出现的,这种解读显然与佛教不同。


从日本文学的传统来看,《贫穷问答歌》过度地接近于儒家化的文学作品,也就是说更接近于中国文学的传统。那么《贫穷问答歌》为何与大多的日本和歌那么不同呢?由此必然会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山上忆良到底是什么人?是中国人还是朝鲜人?


现在虽然没有更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证据,但是日本学者提出的看法确实值得思考:如果山上忆良是中国人或朝鲜人,那么《贫穷问答歌》的独特性就可以理解了。即使山上忆良不是中国人,是朝鲜人,也可以理解产生这一诗歌的原因。因为朝鲜文学也像中国文学那样,常常以儒家的方式解读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也常以社会制度、政治问题来解释人生的各种灾难。


好了,喜马拉雅的朋友,我们通过三讲的内容讲述了日本和歌《万叶集》的相关内容,知道了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形式,也了解了它与中国唐代、中国儒学之间的关系。


还有一个小信息不知道你是否了解,日本的新海诚等漫画家作品里经常会出现《万叶集》和歌的内容,比如之前很火的《你的名字》这部漫画里也有出现,你可以再去寻找一下。


如果你阅读这部作品,译本我个人比较推荐钱稻孙先生翻译的版本。《万叶集》的内容就到这里,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桂枝远志

    讲的太好了

    1315324iysg 回复 @桂枝远志: 你的头像很应景啊!

  • J之大盗

    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很美!音乐好听!

  • 檐雨_wh

    求背景音乐!

  • 沉睡就是在睡觉

    为什么名著读起来都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诉说磨难,人类痛苦纠结的情感,为什么不是喜庆呢

    於菟长啸 回复 @沉睡就是在睡觉: 《我是猫》不这样!

  • 13761319bqo

    謝謝。

  • Yujie瑜洁

    学到了,原来令和是这么来的,听老师讲很受益呐,原来和一直喜欢的动画片也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