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辨别•内在小孩也有上帝与魔鬼?

3.辨别•内在小孩也有上帝与魔鬼?

00:00
11:52

3课 辨别•内在小孩也有上帝与魔鬼?



本课概要:识别内在小孩


一、怪力乱神:孩子早期的很多体验会留在躯体上


二、上帝意象的内在小孩:


(1)温尼科特的视角:孩子早期会把父母当做工具无情地使用


(2)父母无法做到,会导致孩子的上帝情结受阻


三、恶魔意象的内在小孩:


(1)幼儿期表现为经常生病、折腾父母、到处捣乱


(2)成年人的恶魔内在小孩会导致人突然偏离常态


四、两种意象的内在小孩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切换




—课程文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如何识别内在孩子。




在前两课,我们曾经讲过,内在孩子产生的一些过程,和产生的条件;我们也知道,内在孩子不是天生就是好的,或者是坏的,也不能仅仅用好和坏来形容内在孩子。他可能是上帝之眼,也可能是恶魔之手。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他的内在的好和坏,取决于他的感受。但是不管外界是什么样子的,由于他没有一个大脑的整合的能力,和对现实的识别能力,所以,在他的内心中,只要能够活下来,就是王道。




孔子曾经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他不会说些神怪、大力士,世界上的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但是,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在小时候,孩子的内心中必须充满着怪力乱神。




美国那些大片,为什么总是票房会比较好呢?赚得盆满钵满的。就是因为它主要讲的就是怪力乱神。




从超人开始起,到绿巨人、到蝙蝠侠,到金刚王,以及一些经典的童话,都拍成电影,比如说灰姑娘的故事,等等。各个国家都发展出各个国家的怪力乱神。




那么,这些电影的原型来自哪里?就来自于我们婴儿在出生以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一些想象。



所以,有些人的记忆呢,可能会开始得比较早,他能够记住自己梦中的一些意象,他能够记住自己在特别早期的记忆,比如说,他能够记住三岁以前,甚至能够记住自己生产过程的记忆。




一般来说,三岁以前的记忆,我们基本上都忘记了。有的人的记忆,五岁以后才开始,但是有的人他能够记得很早。当然了,对于生产过程的记忆,你可以说是他的记忆,也可以说是他的想象。




但是,实际上临床的经验表明了,有些人的记忆虽然说不清楚,但是,他能够以其他的方式呈现出特别早年的创伤。



比如说,一个孩子,早期四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就给她强行断奶。等她长大成人,生孩子的时候,她就对于在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需要断奶这件事,特别敏感。




一方面,她很矛盾,她很想找个理由给自己的孩子断奶。而另外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母亲当的不够好,很矛盾。




我们在临床中就见到一个这样的学生。她生了个儿子,在孩子四个月大的时候,给孩子断了奶,但是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然后,到孩子六个月的时候,又重新给孩子吃母乳;到孩子八个月的时候,又再一次给孩子断奶了。虽然她的奶水很充足,但是,她心里觉得给孩子喂奶到四个月大的时候就是一个坎。




如果仔细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她自己的回忆就是,在她的小时候,她妈妈给她喂奶的过程中,妈妈又怀孕了,好像是又有了弟弟,大概是这样的过程。




所以,她对弟弟有特别强烈的反感,是因为她妈妈给她喂奶到四个月的时候,又怀孕了。




一般来说,哺乳期是一个避孕的过程,我们会认为,哺乳期的女性不会怀孕。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哺乳期的妈妈怀孕的情况。怀孕后,她马上就不喂孩子了。




因为有过这种经历,她对给儿子喂奶的敌意,是来自于她对自己弟弟的敌意,这种记忆是停留在躯体上的,特别早。




所以,我们再回到我们的命题——怪力乱神。就是孩子生命早期的很多奇奇怪怪的一些体验,停留在他的躯体上。为了让自己活下来,他就在他的内在孩子中,营造各种各样的意象。




内在孩子有哪些类型?



第一个方向,上帝意象。上帝意象的内在小孩,就是一个小王子,或者他就是能飞的一个小神童,他就是能够光芒普照大地的上帝;就是显示出自己能够藐视一切、能够贬低一切,周围的人全部是他的仆人,这样一种意象。




英国的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制造出一个名词,叫做——被无情使用的工具。就是父母亲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允许自己被他们无情地使用、当做工具的使用。



他发明这个词当然是有意义的。首先,父母是工具、不是人。其次,既然你是工具,孩子怎么用你,那是孩子的事情。所以,他用了“无情地使用”这个词,但是,我们只听到了前面的这一段话。




当然,很多中国父母接受不了这句话,因为中国的父母亲,讲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要教他守规矩,要教他懂礼貌,要让他孝顺。




但是,这些都是成人的思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他,他其实是理解不了的,他可能更多地会感觉到成人不喜欢他。比如说,在教训他的时候的语气,鄙视的眼光,等等。




小孩子当然希望得到爱,而且这个爱是无条件的,所以,温尼科特用了“无情地使用”。但是,他后来又用了一个词来说明这一点,这个词叫做“物化”。




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刚出生的时候,没有认知的能力,无法认为你是他的父亲,你是他的母亲,你是一个人。




他所有的力量和目的,都在于他要活下来。所以,他会利用一切他的力量让自己活下来。因此他对周围的环境是一个物化的概念。




物化就是,把人看作像一个物体一样,跟人没有关系。成人要迎合孩子的这种所谓的上帝意象。就要不把自己当做人,也不把自己当做孩子的父母亲,就这一点来说,当然很多父母亲难以做到。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一个小孩子如果喜欢玩火,他就会把父母心的手指拉向炉灶,如果自己尝试,会比较烫。所以,他想知道,火烤人肉是个什么感觉,于是就把父母亲的手拉过去。




当然,好的父母亲不会因此生气,因为对孩子来说,这只是一个好奇心驱使的行为。孩子如果看到父母亲很夸张的表现,比如,说烫、吹自己的手;孩子就知道,火是危险的。




但是,很多父母亲在这个实验中,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小就是个坏孩子?怎么这么小就会用火烤自己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上纲上线。但是,小孩子的做法只不过是把父母当做工具,为自己所用,去探索世界、去接触环境而已。




所以,我刚才说的只是第一句话。也就是说,孩子作为上帝的时候,他当然不认为他周围的东西是不能为他所用的,他不认为使用周围的东西是有代价的,他当然是无条件的去使用周围的一些人、事、物。所以,温尼科特用了“无情地使用”这个很极端的词来形容。




这句话的后一句是什么?如果你在孩子早期的时候能够允许自己被孩子当作工具无情地使用。等孩子长大以后,当你年老的时候,孩子就会对你充满感情。这正是我们现在时代的一个对照。




如果父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是孩子把父母亲当工具使用,而是父母亲把孩子当作工具使用——去学习、要成绩好。把孩子物质化——你如果学习好了,我就给你买什么东西啊。




这样的话,实际上是剪除了孩子在上帝阶段的上帝情结,这样一来,孩子的这种强烈的情感完全取决于物化的东西。他们感知到的父母是,成绩好,我就对你情感好;成绩不好,那对不起,我就把你打入18层地狱。




这种孩子,长大了以后,他对父母亲的感情也就比较平淡、比较冷漠,甚至还比较残酷。这说的就是内在孩子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上帝。




那么,在我们的文化之下,我们就会觉得,难道父母亲不是孩子的上帝吗?凭什么孩子是上帝呢?在父母亲围着孩子转的时候,如果父母亲,要是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我不能把孩子当作上帝,应该对他有所要求,不能溺爱孩子、不能宠爱孩子。实际上,这个理解是有误解的。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的内外世界是不分的,他的内心是有上帝情结的,所以,上帝的这种感受是内在孩子的重要的特点。当然,他的感觉是全能感,他能够对藐视周围的一切,他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象。



所以,这种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如果呈现出这种意象,可能会让父母亲比较反感。经常这么形容这些孩子,“我们的孩子比较自私”,“我们这孩子怎么不懂得孝顺”,“这个孩子真是一个烦人的孩子,让他的父母亲很累”。这些形容,反过来说明了,孩子内心中可能是有很多委屈的。




如果不是以上帝般存在的孩子,他可能就是另外一端——魔鬼的意象。比如说,一个经常生病的孩子,经常哭闹的孩子,经常得要把父母亲纠缠得睡不着觉的孩子,他就像一个魔鬼般的孩子。




并且,内在孩子会在这两种意象之间转换。



一方面,你感受到孩子的内心里面,他有某种天使般的东西,前提是把他照顾的很好。那么他睡觉的时候带着甜蜜的笑容、他也很少生病,他愿意跟人接触。那么这个孩子的内在孩子,上帝的形象就形成了。




如果这个孩子经常哭闹;如果这个孩子非常违拗、如果这个孩子经常生病。孩子的内心里面可能就有一个恶魔,恶魔会在他的身体里面肆意捣乱。




这样一来,这个孩子他就没有办法睡觉、吃饭,甚至对人的态度也是比较矛盾。一方面他需要人拥抱、照顾。另一方面,他又把拥抱、照顾他的人推开,踢打、撕咬等等。所以,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就会看到孩子的这种两面性。




甚至于,恶魔的内在孩子会持续下来。当我们在接触正常成人的时候,如果他内在的恶魔的内在孩子要是一旦发病的话了,他发疯起来的话,可能会变成我们不认识的人。




他突然因为什么东西被触发了,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就是因为他内在孩子、内心的那个恶魔的孩子,突然出现了。




所以,对于特别小的孩子,在培养他的内在的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对此有理解和选择。你是想培养一个天使上帝般的内在孩子,还是培养一个恶魔、魔鬼般的内在孩子。这个当然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注意的。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次再聊,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107005ldp慢成

    父母小时候,要允许被小孩子,无情的使用,小孩子本能是求生,物化,单纯是心智不健全的小孩子而已,不能用大人思维判断。注意从小培养,天使般的内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