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秋日聆听春天

让我们在秋日聆听春天

00:00
16:56

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第一乐章《春》

The Four Seasons(Spring): Violin Concerto in E Major, Op.8 , No.1, RV 269

| 作曲家: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Antonio Lucio Vivaldi


音符40--.jpg

关于维瓦尔第 Antonio Lucio Vivaldi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Antonio Lucio Vivaldi

1678~1741,音乐史上颇具喜感的人物,非常可爱,其年代与巴赫(Bach,1685~1750)差不多,但两位大师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维瓦尔第长着一头很有特点的红发,小时候其父亲致力于把他培养成一名神父,作一名神职人员。维瓦尔第也确实当了一段时间神父,给人做礼拜、主持宗教仪式等,被称为“红发神父”。但他自己曾说当他在主持这些仪式时,胸口会有一股重压感(后人认为他有哮喘病因此胸口会有重压感),因此后来他不再担任神父,转而投身音乐。但其在指挥时就从来没有胸口的重压感,哮喘病从来没有发作过,非常有趣又很神奇。后来维瓦尔第被请到一个女子孤儿院担任指挥和作曲家,这样一来他写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有了可供发挥之地。这个女子孤儿院全是女孩,很多都是一些有钱人的私生子,因此这个孤儿院很有钱,而维瓦尔第在这里指挥了35年,给这里写了大量的曲子,甚至成为了当时一景,很多游客都前来观看姑娘们演奏。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维瓦尔第顶着一脑袋红头发激情洋溢地指挥着一群年轻姑娘演奏他的协奏曲,趣味盎然。

维瓦尔第的作品非常激情澎湃,在女子孤儿院担任指挥的35年中他的创作力惊人,给孤儿院写了四百多首协奏曲。后来有一位作曲家斯特拉夫斯基曾嘲笑维瓦尔第,认为他不是创作了四百多首协奏曲,而是把同一首协奏曲写了四百多遍。当然,这只是斯特拉夫斯基的一家之言,认为维瓦尔第的作品风格都很近似。的确,维瓦尔第的作品都是非常充满活力而且激动人心的。维瓦尔第在世时,为其赢得巨大声誉的是他的歌剧作品,他也因此认识了一个女高音,这位女高音和她的妹妹都成为了维瓦尔第的好朋友,甚至最后住在了他的家里,跟着他来回奔波,外界因此传言她们是他的情人,但维瓦尔第本人并不承认,而且对此非常生气,认为玷污了女高音和她妹妹的名声。

维瓦尔第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本来靠歌剧在意大利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但后来其歌剧衰落,六十多岁的维瓦尔第不得不去维也纳继续发展。一位法国皇帝很欣赏他,但却因误食毒蘑菇而亡,维瓦尔第一生的起起落落可见一斑。很有意思的是,维瓦尔第在世时是靠他的歌剧出名,但在今天几乎没有人再演他的歌剧了,反而是他的协奏曲为他赢得了名声,至今还受到人们的喜爱。可能学钢琴的人不太熟悉维瓦尔第,因为维瓦尔第没有写过什么键盘乐,主要是小提琴作品,今天介绍的这首《四季·春》也是他的小提琴协奏曲。

维瓦尔第的《四季》(The Four Seasons)是一套“春”、“夏”、“秋”、“冬”,每一部分都是三个乐章,共12个乐章,篇幅很长,但听起来非常轻松,并不觉得很长。在音乐欣赏中存在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区别,即在听同等长度的作品时,如果是一首快速的音乐,我们会觉得作品的时长很短,但如果是慢速的作品,便会觉得时长很长,这是一种很奇特的心理现象。

从维瓦尔第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以往我们总觉得标题音乐中“音乐与标题一一对应”的手法是在浪漫主义时期乃至20世纪才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潮流的,而之前的古典时期、巴洛克时期则是以纯音乐为主,没有具体标题,音乐表达的不是具体的情感或具体的事物。但维瓦尔第的作品就是在非常具体地展示外界的事物,而其处于巴洛克时期,由此可见这种手法并不是到浪漫派才有的,我们通过《春》这首协奏曲就可以非常鲜明地感受到,它描写得非常形象,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文字的表述,让我们能更清楚更准确地知道音乐在表现什么。

音符40--.jpg

关于《春》 The Four Seasons(Spring): Violin Concerto in E Major, Op.8 , No.1, RV 269


第一乐章:

开头:春天的蓬勃气息扑面而来,是大家最熟悉的主题。表现了小鸟的歌声、荡漾的春光、打雷的轰鸣、闪电、雨滴等具体的形象,非常生动。

结尾:非常感人,在主题的最后一次呈现后结束了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春》的后两个乐章的内容不像第一乐章那样多,相对比较单纯,基本是一个音乐形象到底。第二乐章很有意思,不是横向地表现,而是纵向地将三个音乐形象结合了起来,一直保持到整个第二乐章。通常来讲,如果是三乐章的古典音乐,其第二乐章都是慢板。

在《春》的第二乐章中,一个声部表现树叶的沙沙声,应该是安静的午后或夜晚,其中还掺杂着狗叫的声音,还有一个睡着的牧羊人(高音)——这三个形象被维瓦尔第叠置在一起同时进行,不同于第一乐章的横向表现(先是鸟叫、再是雷声,依次进行,并不同时)。沉睡的牧羊人形象是由小提琴独奏声部来担任的,在最高的声部上,下面是树叶的沙沙声和偶尔一两声狗吠。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快板,表现的是田园风的舞蹈,用了八分之十二的节拍,是非常热情洋溢的一个乐章。

《春》的第三乐章首先是乐队部分的主题,之后进入小提琴独奏,在小提琴独奏的下面还有古钢琴的伴奏,从第三乐章的主题中我们仿佛还可以听到第一乐章动机的影子,好像是呼应的,同时还有变化。

音符40--.jpg

维瓦尔第《四季·春》推荐版本


伊扎克·帕尔曼

Ronald Brautigam

1945~ ,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4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成为终身残疾,自幼表现出酷爱音乐的天性,曾几度获得格莱美奖,主要作品有《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古典的帕尔曼:狂想》、《电影小夜曲》、《电影小夜曲2:金色时代》等,其演奏音色丰富,风格独特,对音乐有着独到的理解。帕尔曼还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曾同时作为指挥家和独奏家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多伦多交响乐团等许多著名乐团合作,并于2000年1月被任命为底特律交响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在电视领域,帕尔曼通过各种电视节目的制作,为成千上万的观众带去了欢乐和艺术的启迪,他还曾与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约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合作,在影片《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中担任音乐独奏部分,该片和该片的音乐同时获得了奥斯卡奖项。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向帕尔曼授予“自由勋章”,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帕尔曼颁发了“国家艺术勋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万栎凡

    让我看看有多少天才

  • 万栎凡

    能听懂的给我点个赞吧

  • 万栎凡

    我还是有点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