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用分析类价格下限的理论逻辑看“歧视”

80用分析类价格下限的理论逻辑看“歧视”

00:00
15:58

您好,欢迎收听我的经济学课。上次课分析了为什么企业既会给员工发货币工资,也会发非货币福利。

 

分析类价格下限的理论逻辑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推广引申到科学客观地分析歧视这样乍一看属于社会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的现象上。

 

要进行科学分析,首先要给出可进行事实验证、而非道德审判的定义。什么叫歧视呢?一个人对社会能做出某种程度的贡献,社会却因为他的种族、肤色、性别、年龄等因素而不给予他相应的收入,甚至不给予他有关的职位而令他根本无非做出贡献来获取相应收入,就可称之为“歧视”。从这个客观而明确的定义来看,歧视的确不是好事,但原因不是道德伦理所主张的不公平,而是它使得一个人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潜力发挥不出来,使得本来能创造出来的财富没能创造出来,造成了租值消散。

 

其次,遵循实证分析的科学要求,我们要先问的不是应不应该歧视,而是为什么会出现歧视。歧视既然造成租值消散,自私的人为什么还会选择这种行为呢?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歧视并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而是针对某个群体而形成的。如果某个群体对社会的贡献确实比较低,或者甚至是对社会造成了损害而不是贡献,那么其他人“低看”这个群体,其实不能算歧视。比如,通常来说书生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没有能力扛重物,于是一件扛重物的工作不会招聘书生来做,这算什么歧视呢?但具体到某个人,有可能他的情况与他被划入的群体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于是出现了其他人用群体特性来推测他的个人情况而出错的结果。有某个书生可能真的是力大如牛,扛重物也视若等闲,他来应聘这份工作却被拒绝,不但他找不到工作是对他不利之事,对雇主也是个损失。

 

显然,用群体特性来推测某个具体个人的情况出错,是信息费用造成的。雇主逐一仔细调查某个具体个人的情况,信息费用太高,于是他简单地根据这个个人所归属的群体特性来推测,不是他不知道有出错的可能性,而是出错的可能性不高,是小概率事件,冒一下出错的风险还是值得的。这个逻辑跟消费者“以价定质”有相通之处,是“以整体推测个体”。

 

也就是说,在自私假设的约束下,针对群体的所谓“歧视”一定确实有其道理,不可能真的仅仅因为“不喜欢”某个群体的心理因素而形成。事实上,用不喜欢所以歧视来解释,本身就违反了不能用偏好、民族性做解释的要求,犯了套套逻辑的错。

 

先看性别歧视。为什么企业“不喜欢”招聘女性员工?略作调查就已经能找到很多客观事实证明女性员工的使用成本显著高于男性。曾有一位电视台的人托请我给他找些实习生,他们确实非常需要招聘新人,对于学校是否名牌大学都不介意,但就是要求招男生。为什么呢?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好比要出差,如果只派一个人,因为有搬运摄像设备等重物的体力活,男生自然是优于女生。但通常出差都是派两个人,一个负责摄影,一个负责采访。如果两个都是女生又要面对搬运重物的问题,一男一女的话住宿时就得开两个房间而导致成本大增,那当然是两个都是男生最好了。还有年轻女性招进来没过多久就会恋爱、结婚、生子,一大半心思都放到家庭那边去,往往远不如男生能全身心投入工作那么好用。

 

女性在生理上天然地劣于男性,这是自然科学决定的客观事实。这本来就已经使得女性的劳动力质量低于其它因素一样的男性,再加上社会对女性在家庭中的分工定位也使得她的劳动力质量即使与另一个男性完全一样,她真正能投入工作的比例也低于男性,等于企业只能用了半个人,所以怎么能怪企业“歧视”女性呢?说到底,传统观念将男性与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分工定位为“女主内,男主外”,恰恰是适应了女性与男性在生理上的不同而形成的。要不是现代社会的大量工作比起古代时已经对体力的要求大为降低,女性也能出外工作是不可思议的。也就是说,其实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体力活占工作的比例大幅下降,才带来了所谓的“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的转变,而不是有这些观念才使女性比以往承担更多的家庭之外的社会工作。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倒果为因的错误。

 

既然观念转变其实是技术进步的果,而不是女性受到更多尊重的因,那么可想而知,政府以政策干预“歧视”并不能改变观念。前几次课程提过德国劳动法硬性规定企业必须雇佣一定比例的女性员工,还必须同工同酬。但女性员工的用人成本比男性员工高是事实,如此规定一来是导致其它生产要素的租值(包括男性员工的贡献)被女性员工所蚕食,导致低租值的企业难以生存,减少了整个社会的企业数量,从而减少了所有人的就业机会,威利的软件公司倒闭收场就是证明。二来则是女性的贡献较少也能获得较高收入,这导致女性的竞争压力较轻,在需求定律的支配下她们会比男性更倾向于不思进取。久而久之,女性不但在先天的生理上与男性相比处于劣势,连后天的竞争力都比男性差,而这恰恰是政府名为防止歧视、实为“过度保护”的政策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其实只会更严重,而绝不会更轻。粤语有句俗话说得好:面子是别人给的,架子是自己丢的。政府可以强迫企业把工作给女性,但是对女性的尊重是要靠女性自己做出配得起做这份工作的贡献才能赢得的,靠强迫是产生不了的。

 

反观中国,乍一看就业的领域满是对女性的歧视,但其实整个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大有改变。尤其本来是歧视女性的重灾区的农村,近年来人们发现盖了新房的人家往往是生了女儿,新房是女儿寄钱回来盖的;还是破旧房子的人家往往是生了儿子,儿子就算出外打工挣了钱却都给妻子拿走了去补贴娘家。于是现在连农村也转变观念,认为生女好过生男。其实为什么以前的农村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呢?我曾与一位出身农村的朋友一席谈,本来是听她讲在农村度过的童年往事,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以前的农村里男丁是何其重要!在政府的管治鞭长莫及的农村,竞争准则很多时候仍是由武力决定胜负,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丁,甚至哪怕只是男丁稀少,被其他人随意欺负的机率大增。生男孩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更是保护家庭财产与利益的关键所在。但随着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政府的管治能力也越来越深入到农村,男性在好勇斗狠的竞争中占据上风的优势越来越微弱,即使是农村的观念也在尽管是缓慢、但确实地变化着。

 

吊诡的是,正因为职场上中国女性没有政府的政策保护而显得比男性艰难,中国女性在竞争压力下比男性更加努力地增加自己的个人租值。现在社会普遍流行的观念是:女性天生在生理上是劣于男性,但后天的竞争力女性比男性更优秀。有人认为那是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更有利于女生早早胜出,上的学校比同龄的男生好,受到的教育也就比较好。但“女汉子”、“伪娘”等新词的涌现,反映着中国女性承受的竞争压力大于男性,结果是女性的竞争力被磨砺得比男性更强。这并不是中国女性的可怜,而是中国女性的可敬!正如中国人的竞争压力大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人更勤奋拼搏,西方人却变得懒惰成性,这不是中国人的可怜,而是中国人的可敬。财富是靠勤奋工作才能源源不绝地创造出来的,懒惰享受只是坐食山空以前积累下来的财富而已,没什么值得羡慕向往的。就是这样,中国女性无论在毫无政府保护(其实是管制)的社会领域,还是在家庭之中,地位明显都是越来越强势。

 

转向种族歧视的现象。为什么黑人比较受歧视?最初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时候,黑人刚刚从奴隶身份解放出来,他们的劳动能力在客观上就是比白人要差。因为他们长期作为奴隶,获得的劳动能力的培养或教育都是家庭或庄园之内的劳作,社会上的一般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他们并不拥有。这其实跟以前的课程分析过农业经济转型为工业经济时,大量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的情况类似。任何社会都有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的情况,只是因为没有跟种族、肤色关联起来,就没有觉得是歧视。反倒是跟社会阶层联系起来,误以为是剥削。

 

如果政府不加干预,黑人会像初入城市的农民那样,先作为无技术、低技术的劳动者参与企业的生产,所得收入当然比白人低,表面看是对黑人的歧视,其实只是对这个群体里的劳动力普遍都是无技术、低技术的事实的反映。久而久之,黑人也会像农民工那样,通过“干中学”积累起个人租值,收入就会慢慢上升到与白人一样,所谓的歧视也会渐渐消失。因为如果一个黑人的劳动力质量确实不比白人差,也就是他对企业的贡献不比白人低,即使他最初因为受到歧视,就是企业老板以黑人群体的特性来错误地推断他的劳动力质量,他只有降低工资要求才能入职,总有低租值的企业需要这种质量不高、但成本也低廉的劳动力。在工作过程中他显示出自己的劳动力质量不比白人差的事实,企业老板对他的信息费用就会下降。黑人群体中这样的黑人数量越来越多,渐渐就能扭转整个社会对该群体的不良印象。这才是改变歧视观念的最有效的办法。

 

然而,不幸的是政府横加干预,制定政策想人为改变歧视的观念,禁止企业歧视黑人,规定企业必须招聘一定比例的黑人,而且必须同工同酬。情况就跟前面说的确保男女平等的劳动法规定一样,主观意图是想纠正歧视,客观结果却是反而使得整个社会的观念更加固化了对黑人的歧视。因为黑人受到的竞争压力被这种法律人为地减轻,反而使得黑人在需求定律的支配下倾向于不思进取,不是积极地提高自身的租值来对抗歧视。企业即使迫于法律而勉强给了黑人员工一份工作,但黑人“无能”的形象从整体上并没有得到改变,反而还多了“懒惰”这一项,要获得真正的尊重,更是无从谈起。政府的社会福利本来就有把穷人养成懒人的效果,当一个社会里穷人的主体是黑人时,穷人被养懒就变成是黑人被养懒。黑人就是智商低下、懒惰成性的观念就越发地固化了。

 

总之,政府干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歧视的社会问题,反而只会固化了歧视的观念,这跟最低工资法、劳动法反而害了它们本意要帮助的人,是如出一辙的逻辑与效果。让个别不具有该群体特性的人先接受貌似不公平的较低收入,进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降低雇主的信息费用,至少能改变针对他个人的错误评价。以此为激励,群体中的其他人在歧视所形成的较大的竞争压力下力争上游,渐渐改变整体的状况,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这个群体的“低看”,所谓歧视也就慢慢地消失。

 

您还可以运用类似的逻辑去分析高考面向少数民族、来自西藏的学生的加分优惠,向港澳台及外国学生另外举行难度特别低的录取考试的做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陈思勉888

    自助者天助,奋斗才能逆袭。福利养懒汉,自作孽不可活。

    171475582 回复 @陈思勉888: 李俊慧在佛山科技学院的致用楼前对我说:"知道我这次借魏则西炒作自己为何这么成功么?就是要抛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然后用'科学','科学价值观'这些流行词语进行包装,再重复一千遍,一万遍,这样虽然会漏掉一些有判断力的人,但是能留下很多铁杆的粉丝,这招我是从谢作诗那学来的"。

  • 171475582

    喜马拉雅上有张军老师的课程,强烈推荐。不要因为贵就选择佛山科技学院这个便宜的。大家都是想花钱学真本事,而不是什么穷人可以合娶妻这样的伪经济学。

    1803612hwmr 回复 @171475582: 复旦那个张军么!百度了一下他的东西 不怎样 头上虚衔蛮多! 果然你就是鼠目寸光之辈

  • 171475582

    到现在这个李俊慧还不承认自己来自佛科大,是怕自己给佛科大丢脸,还是怕佛科大给自己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