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武汉大学的郑传寅。上一讲我们介绍了《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生平,以及《桃花扇》的创作过程。这一讲,我们先简要介绍《桃花扇》的剧情。
《桃花扇》分上、下两本,每本又分成两卷,总共四卷。剧本标示的出数是40出,但上本开头有“试一出”《先声》,末尾有“闰一出”《闲话》;下本开头有“加一出”《孤吟》,末尾有“续一出”《余韵》,实际上总共有44出。
《桃花扇》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写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缢,马士英、阮大铖等阉(yān)党余孽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弘光小朝廷,仅一年时间,弘光小朝廷便被清兵所灭的故事,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剧。
《桃花扇》的剧情梗概大致是这样的:
明末文人阮大铖投靠握有重权的宦官魏忠贤。崇祯皇帝登基后,对魏忠贤及其党羽进行打击,阮大铖因此被罢免。闲居南京的阮大铖遭到反对魏忠贤的文人团体——复社成员的唾骂甚至群殴,处境相当狼狈。而当时的落魄文人侯方域,钟情于秦淮名妓李香君。阮大铖得知这一情况,就暗中出钱,请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妹夫杨龙友出面,牵线撮合,侯方域与李香君得以结合。侯方域以一把题诗宫扇赠李香君定情。
侯、李结合的第二天,杨龙友前来道贺,李香君问,她的衣服、首饰是谁赠送的。杨龙友说,是阮大铖出钱购买的。李香君问,阮大铖为何要如此破费?杨龙友说,阮大铖想借此结识侯方域,请侯方域出面做复社文人的工作,不要再为难他。侯方域表示阮大铖值得原谅,但李香君却觉得不可接受,当场把首饰拔掉,衣服脱下,扔在地上。
阮大铖恼羞成怒,诬告侯方域谋反。杨龙友慌忙将这一情况告诉侯方域,他建议侯方域投奔镇守扬州的将领史可法避难,李香君与侯方域洒泪分别。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北京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马士英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小朝廷。
因为拥立有功,马士英被弘光皇帝任命为首相,掌握兵权。阮大铖求马士英举荐,不久阮大铖也官复原职。但是,史可法等将领并不赞成拥立福王,而是主张另立他人。在江山残破,大敌当前的危难时刻,弘光小朝廷从皇帝到主要大臣,不去思考如何团结一致对敌,收复北方河山,而是内讧(hòng)不断,公报私仇,追杀复社文人,卖官鬻(yù)爵,选色征歌,醉生梦死,政权摇摇欲坠。
重新得势的阮大铖时刻不忘报李香君、侯方域的却奁之仇,他威逼李香君改嫁漕抚(cáo fǔ)田仰为妾,李香君坚决不答应。马士英、阮大铖又命令李香君陪酒唱曲,李香君以生病为由加以拒绝。马士英大怒,派恶仆深夜替田仰强娶李香君,李香君挥舞侯方域给她的那把定情宫扇,乱打一气,拼死反抗,头撞妆楼,鲜血溅到扇子上。后来杨龙友将定情诗扇上的血迹点染成折枝桃花。李香君托人将这把沾有她鲜血的桃花扇捎给在外地避难的侯方域,期盼早日团圆。
有一天,马士英、阮大铖等雅集赏雪,命李香君等前去唱曲,李香君当面痛骂弘光小朝廷的昏君奸臣,这时,侯方域潜回南京,寻找李香君,被阮大铖等捕获,投进大牢。
清兵南下,扬州失守,南京人心惶惶,侯方域、李香君等人趁乱逃出南京,在栖霞山的白云庵重逢,格外惊喜。侯方域表示,夫妻俩还乡之后,要报答关心帮助过他们的说书艺人柳敬亭、昆曲教师苏崑生等。道士张瑶星喝斥道:“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爱意绵绵的侯方域、李香君,经张道士点化,如梦初醒,当即表示:割断情根,拜师出家。
《桃花扇》的剧情介绍完了。
下面,我们聊一聊《桃花扇》的主旨。
所谓“主旨”,也就是剧作的主题。关于《桃花扇》的主旨,学界一直在争论,据有的学者统计,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桃花扇》的主旨在于“悼明”。也就是说,《桃花扇》是献给明王朝的挽歌,它站在明朝遗老遗少的立场上,抒发亡国的感慨,歌颂勇敢抗清、壮烈殉国的将领和忠臣,揭露昏庸腐朽的昏君奸臣的倒行逆施,痛斥投降变节的汉奸。剧中的“兴亡之感”是对始于《诗经》“黍离之叹”这一文化母题的演绎,透露出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汉族文人士大夫反对外族入侵和统治的民族精神。
第二种意见认为,《桃花扇》的主旨在于“颂清”。也就是说,《桃花扇》在政治上是拥护清朝统治的,其目的在于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之所以会有这种绝然相反的意见,在于《桃花扇》里头有这样一些所谓的“证据”:
首先,《试一出 先声》中借老赞礼之口,列举天降祥瑞12种,颂扬康熙王朝是“尧舜临轩,禹皋(gāo)在位”的“盛世”。对康熙的吹捧,并不是为了避免“文字狱”而作的“表面功夫”,而是孔尚任对康熙感恩戴德的真实思想的流露。
其次,《桃花扇》对晚明投降变节的士大夫进行了美化。例如,复社文人侯方域入清后不仅两次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还为清朝统治者镇压农民起义出谋划策,但《桃花扇》却将侯方域美化成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清流”。
最后,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中说,创作《桃花扇》的目的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这也清楚地表明,创作此剧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还有人指出,《桃花扇》问世不久,康熙皇帝就看了剧本,几个月之后,孔尚任被提拔。从这也可以看出,康熙皇帝对于《桃花扇》的颂清主旨是清楚的,赞赏的。
关于《桃花扇》的主旨,第三种意见认为,《桃花扇》既不是“悼明”,也不是“颂清”,而是从哲理高度反思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达了作者对士大夫阶层和儒学的失望。《桃花扇》不仅揭示了明朝灭亡的必然性,也预示了封建制度“末世”的到来,不仅是献给明朝的挽歌,而且也是献给封建制度的挽歌,它所揭示的不仅仅是民族的悲剧,同时也是时代的悲剧。
从以上颇有分歧的意见可以看出,《桃花扇》的主旨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
对《桃花扇》主旨的不同解读与解读者的接受视角和方法也是密切相关的。分析一部作品的主旨,需要顾及作品的全部,不能只根据某个局部或只言片语来下断语。
清代初年,与反清复明的武装斗争相伴随,部分明朝遗老企图通过书写明代历史,寄托家国情怀,抒发亡国之恨。反清复明的武装斗争彻底失败之后,这种风气更盛,出现了多部由遗老撰写的明代史著。《桃花扇》的创作显然受到了当时反清复明思潮的巨大影响,其主旨在于“悼明”,而不在“颂清”。
《桃花扇》确实对康熙王朝进行了吹捧,而且,剧作并没有正面描写明末清初的抗清斗争,但把《桃花扇》的主旨说成是为清王朝歌功颂德,显然不符合作品的实际。在《桃花扇》中,歌颂康熙王朝的笔墨很少,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腐朽昏庸导致了它的灭亡,这类描写超过了对侯、李爱情的描写,对于南明王朝灭亡,江山“尽归别姓”,作者是既愤恨、又痛心的。《第三十八出 沉江》史可法在投江殉国前所唱的一曲【古轮台】比较集中地抒发了这种悲愤、沉痛的情感: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冬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
《桃花扇》是对“故国”的“苦恋”,反对外族入侵的倾向比较明显,这在对投江殉国的抗清将领史可法的塑造上也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反映。
《第三十五出 誓师》写清兵逼近扬州城,史可法见部下人心涣散,有的甚至想投降,非常痛心,史可法的一腔热血和赤胆忠心感动了部下,他们表示,愿意听从元帅指挥。史可法发出誓死抵抗清兵,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扬州城的命令:“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他说:“从来降将无伸膝之日,逃兵无回颈之时。那不良之念,再莫横胸;无耻之言,再休挂口。”
《第三十八出 投江》写扬州城破,史可法逃了出来,打算去南京保卫弘光皇帝。他来到在长江边,听逃难的人说,清兵已占领南京,弘光皇帝逃走了。史可法见“江山易主,无可留恋”,毅然投江殉国。
《第三十七出 劫宝》对劫持弘光皇帝投降清兵的反贼刘良佐、刘泽清进行了严厉谴责,肯定将领黄得功的以死全节。
《桃花扇》反对外族统治的倾向也是比较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剧中具有正面素质的人物在南明小朝廷灭亡之后,或者出家修道,或者渔樵度日。渔樵是中国隐逸文化的象征,其精神内核是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独立人格和崇高节操。李香君和侯方域经过张道士的点化,毅然用“家国情怀”剿灭了“儿女浓情”。剧作的最后,借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后代徐青君之口,嘲笑变节的明朝遗老:“开国元勋留狗尾,换朝逸老缩龟头”,表明了反对外族统治的立场和民族情感。剧作将侯方域的变节改为出家,并不表明剧作家赞同侯方域变节,恰恰是表现了剧作家反对士大夫变节侍奉新朝的遗民立场。
既然《桃花扇》的主旨是“悼明”,那为何剧中又有“颂清”的内容呢?我认为,这反映了孔尚任内心深处的矛盾。孔尚任出生在清朝,而且还得到康熙皇帝的破格提拔,即使是在江苏担任治河使臣期间,康熙还接见过他,孔尚任对康熙是怀有感激之情的。然而,孔尚任青少年时期就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对于外族入侵和外族统治是不大认同的,因此很早就想写一部反映明朝亡国的剧作,抒发兴亡之感。在离京担任治河使臣期间,孔尚任结识了一大批明朝遗老遗少,对官场腐败、民生疾苦有所了解,在对待外族入侵和外族统治的问题上,深受他们的影响,对康熙及其政权的看法,与孔尚任刚被破格提拔为国子监博士时相比,已有较大转变。因此,主旨在于悼明的《桃花扇》在思想蕴涵上就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状态。
《桃花扇》虽然写的是一个王朝的灭亡,遗民的故国之思、黍离之叹是其思想情感的核心内容,但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典型性。它所呈现的宦官干政,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激烈,自相水火;君昏臣奸,卖官鬻爵,搜刮无度,选色征歌,荒淫无耻,不仅仅属于南明小朝廷,而是封建王朝难以治愈的顽疾。《桃花扇》不仅揭示了南明小朝廷灭亡的原因,也预示了封建末世的到来和大厦将倾的必然性。因此,主旨在于悼明的《桃花扇》,意义又不仅仅止于此。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这一讲,我们介绍了《桃花扇》的剧情,分析了关于《桃花扇》主旨的不同看法。下一讲,我将和你聊一聊《桃花扇》的艺术成就与特色。
我是武汉大学的郑传寅,我在喜马拉雅等你。我们下期再会。
请问,桃花扇第一讲呢?怎么没有?
眀亡血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