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 杜牧

清明 唐 杜牧

00:00
40:53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书上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前半部分涉及内容:

“此谓发陈,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黄帝内经》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黄帝内经》


“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

 

后半部分涉及诗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隔水问樵夫。”——

《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淇上田园即事》

唐代:王维

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上古时代以"干支"纪日,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上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里,《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魏晋以后,上巳节的节期改为阴历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祓fú除:1.除灾去邪之祭。2.清除;消除。3.使纯洁。 “祓除”、“衅浴”是古代一种除凶去垢的原始宗教仪式。它在后世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在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途径有二:(1)最终成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的民俗活动;(2)为上层文化所吸收。而这两种途径都与儒家思想的传播、影响有关。

 

修禊xì:古代传统民俗。季春时,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其中以发生在晋唐会稽郡山阴城(今绍兴越城区)的兰亭修禊和长安曲江修禊最为著名。殷周以来,巫觋的遗风仍有留传,禊即其一。《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上巳兰亭修褉事,一年春色又杨花";"漂泊天隅佳节,追随花下群贤。只欠山阴修禊帖,却比兰亭有管弦。唤起杜陵饥客恨,人在长安曲水边"。

 

修禊事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