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人身之中有天道,放下人欲行造化

128.人身*************

00:00
14:29


第七十七章 天道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耶。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的道刚好相反,而且是非常非常粗糙,非常粗劣,非常无知,他们喜欢贬损那些已经不足的。不足了应该补他,他还在贬损他,落井下石。却又去增加那个多余的,多余的已经太多了,然后他却要给倒上一盆,他在锦上添花。因此使得我们离道越来越远。


好比看到没有权势的人,没有权没有势的人,我们心生出鄙视。你看,他已经够低了,结果你的心怎么样?再给他落井下石一番。好比看到有权有势的人已经够高了,应该怎么样?应该像谦卦,把高的铲下来,补到哪里去?补下来让它平平的,没有什么。


说大人,则藐之。这是谦卦,懂吗?大人物一样的,这就是谦。但是我们看到大的就:哇!快不能呼吸,看到他很紧张。你看,你又在锦上添花,还在逢迎。这样一来使得一件事情离中道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天的道,祂有这个特质。多的会铲下来给少的,会补它。人之道不一样,因很少了再挖个洞,已经很多了再倒一盆,有没有?笨就笨在这里。他就离中道越来越远,这就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它的粗劣之处。


你只要人意念一动,反正就是深的坑就更深,凸的地方就更凸了。就像剥卦,剥卦刚好跟谦卦相对。剥卦:山地剥,山在上,地在下,意思就是突出来一块,够高了吧?取名叫什么?叫剥。剥什么意思?最后一层皮剥掉他就死了,就没了。树皮剥了它还有生机吗?它就没有生机。


所以这个剥,山附于地,高出来,高出来就不平了,就偏离中道了,自促其死。所以叫做剥。有德性的人占到这一卦,要做什么事?上以厚下,安宅。为什么厚下安宅?因为这一卦的意思就是上面的人太多了。此象是下者越下而上者越上,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之象。占到这一卦你就知道,老板赚好多下面怨声四起,就这一卦。


所以上位剥下面民脂民膏之象,所以要劝他及早悔改,说上者以厚下,安宅,多赚的多拿出来一点,发薪水,这叫厚下安宅。所以很多人占到这一卦:“哦!很好,你看,厚下安宅,好的很。”不是啦!是因为不好才叫你厚下安宅。上面多出来了,下面呢?窟窿啊!艮在上,地在下,这样了解意思吗?


此理在内观修炼也是一样,人们常常喜欢在静坐修炼的时候,对这不喜欢的粗重感受不断抵抗,忍耐,那是下者越下,再挖个坑,已经有一个坑再挖一个坑;你不动还好,它自己会弹回来,结果你一动呢?再给它挖个坑;或是对喜欢的轻妙感受不断地营求,有没有?造作,已经突出来了,再给它留几分钟,再给它倒一盆,突出来......你只要不管他就好了!不管他,没事的,为什么?


因为大道自具一个巧妙功能,跟拉弓一样,高着祂会下,下着祂会高,祂自己就在那调节调节,永远给你调整到最精妙的节度上,让你行最神妙的造化的气机,剥阴取阳的气机。


结果这时候,忽然掉下来一点点。你看过海面吗?海面永远差不多都是这个面,但是曾经何时看过海是平直的,有吗?没有呀!不可能啊!因为这个水是活的,道也是活的。道有没有可能一分一秒都刚好停留在中和的停损点上呢?那是不可能的。因你身中的造化、境遇、因气数,祂会有呼应,祂会上上下下。当你感受到下的时候,不要理祂,祂自己会上。感受到上的时候不要理祂,自己会下......大道本具的奇妙功能。


然后祂一下,你再给祂挖个坑,踹一脚,死得更彻底一点;上呢,给祂逢迎,给祂营求给祂造作,再给祂倒一盆.....我们很想当上帝,我们很敢,我们真的很敢,勇于敢则杀,对吧?没有得到好处。


这种做法只有让那个嗔厌跟贪爱陷得更深,叫做以水来救水。以火来救火,以坑去救坑,永远救不了,只有让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离中道越来越远。这便是人一造作的无知跟粗劣处,不可用,是因为在这里。


为什么你贪嗔痴爱在的时候,不能够修行?没有办法修行,没有办法展开功程,太粗劣了。为什么功程造化都不教你?还要听几个月的课才肯教我,有没有?原因是因为现在在做最重要的工作,为了让后面的速度快一点,我们前面就得要下功夫。原因就在这里。


然而天下有志于修为的人,很少有人可以远离人为造作之病,因为那个已经太熟练了,看到坑再挖个坑那是太熟练的事情......好像天经地义就应该这样,你看到这个感受,你理所当然就应该嗔厌,你看到那个感受,理所当然我们就应该喜悦。好像很自然。但是,我们也应再当了另外一个上帝,很粗糙的上帝,对不对?


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天下那么多的人,谁能上体天道,拿有余去补不足呢?让平,让平起来,让回到中道来,只有那个有道的人可以。


古代有道明君治理天下,他是以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来使天下的资源,能够物尽其用,使人心能够更为公平,把多余拿来给那个不足的,这叫公平。


现在的人有一个毛病,穷的人补助他三千,最富有的也补助他三千,我们以这个为公平。但这其实不是公平,你仔细站远一点看那条线,它不是公平,它是高的很高,低的很低。你再补一百年还是相差那么多,还是不公平。有一天我们改到一个人补三万,够爽了吧?给那个富有的也是补三万,你以为这样叫公平?给那个最穷也是三万,这样叫公平?这不叫公平。


古代明君站在远远看,他远远看才知道,我们刚刚锄哪块地平不平呀?不是吗?你站很近的时候都是平的。你站远一点看:哦!歪歪的吗?对吧?这个就是裒多益寡损有余去补不足


然而也有那样的昏庸之君,不断搜罗民脂民膏,以聚敛府库、财富为能事,这种叫做损不足以奉有余。那个百姓够穷的,然后掏他的钱来让我们享乐,损不足而奉有余。不仅使得可用的物资置之于无用之地,更引发人心的纷纷不平。此为君子所不齿。


《论语》这一段:季氏富于周公,为什么要跟周公比呀?因为制礼作乐是周公的事情,周公定了说,什么样的官阶可以给他多富裕,可以给他多少土地,超过多少就应该削掉,礼制是这样的。那季氏是鲁国三家之一,他的东西已经胜过周公了,意思就是超过节度很多了。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而冉求去那边当他的邑宰,竟然还听他的指令,还帮他搜罗民脂民膏。


孔子说:非吾徒也,说我没这个徒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去讨伐他,给他吐口水,可以去,他就这样说。真奇怪,孔夫子怎么鼓励人家做这么粗暴的事情?因为这个所做的是,学圣贤之道不做圣贤之事,是君子所不齿。所以讲这样的重话。


内在的修为,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开始学习去观照,去放下内在的人为造作或抵抗,以着本性内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自然的发生,它是本具的,不需要你做什么,祂自己就会调节。祂跟张弓一样,祂自己会调节,唯一的依归。这个便是能够在自身中掌握大道的人,这个才是真正有道的人。


所以有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道的特质在我的身中展现无余,祂的造化在我的身中流露无余,天的造化与人的造化完全一致,叫“天人合一”。这叫做有道的人。这样了解意思?


因此这个有道的第一定义,乃是大道的奇妙造化是否掌握于你的一身之中,而不是在外面的举止。外面的举止只是枝叶而已。说我很谦卑,说他的举止很优雅,所以我看他像个有道的人,这样的说法是在外面。里面的你看得到吗?你看不到。


如果是有一天济公活佛还在世,像以前一样疯疯癫癫,三三八八,你会说他是有道的人吗?他就出现在我们会场,你会怎样看他?你看不出来的。他的内在,他是有道的人。


可是你明天千万不要这样学,中规中矩比较好,没有三两三,不要上梁山嘛!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开始放荡的时候,内在也开始飘摇,这就是内外还未曾切割的人的必然现象。所以为什么圣贤教导我们、约束我们的身形什么什么,这都是跟道字有关的。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说因此圣人做了事业不仗恃举功,成了功也不居名、不居功,这个便是圣人想要损去有余来补其不足的智慧所在。


就像二十四章里面所提到:自见者不明,不明了道,道跟张弓一样,太多祂就会自己下,太少祂就会自己上,开始调节。所以自见,已经高了再高,那聪不聪明?不聪明。


自是也是一样。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已经够低了还让它低,已经够高了还让它高,这种人没有智慧,因为大道会调节。你人能够把它再提上去,可是道会损你,那就糟糕了。你的自损,道增益你,增加你,那不是很聪明吗?


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说这种行为,以水救水,以火救火,叫做余食赘行。已经吃饱了还在吃,已经做对了还在更改。叫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连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事事物物也都还不能这样,所以有道者不这样做,叫有道者不处


这一章全章所谈的宗旨。是劝人在修道的时候,要懂得依靠大道的精妙去完成你的返本造化,要懂得依靠本性的精妙去完成你的返本造化;学习把自我放下,观照,依靠那个简单得惊人、却复杂的难以明瞭、飘忽的、令人难以驾驭的本性。


非常简单,够简单了吧?够简单,你只要自我放下,祂就跑出来,这样够简单了吧?可你要了解祂,那门都没有,复杂得难以明瞭。为什么祂会像张弓一样自己在那边调节呢?这你搞不懂的,但是祂就会这样,飘忽的难以驾驭,你不能驾驭。


你一驾驭祂就躲起来,你不驾驭祂就跑出来。用这个本性去行那个犹如神迹般的造化,那真是一个神迹。若是有办法把内在剥阴取阳造化拍下来给你看,纵然只是一小段,就会让你瞠目结舌。只是我们感受不到祂,我们很猴急,今天怎么跟明天一样,我们很猴急,所以你不知道祂的珍贵。不要仗势那个粗劣的人为的聪明,跟人为的造作,这个世上最不可思议的朝圣之旅就存在你内在,最神圣最真实的地方也是在你的内在。


我们一生所做的很多事情,除了现在应该尽的责任以外,你有什么责任?家庭要顾,小孩要养,对吧?我们的父母要养,可是我们还要一个更重要的责任,就是去认得这份上天所赐予的完美的礼物,去认得这份喜悦


我们有这个东西,我们还是不喜悦,你看可不可悲?是非常可悲的。我们有一个跟拉弓一样自己会调节的,分分秒秒把你拉到中道上来的东西,我们一点都不喜悦。我们带着宝库,我们天天在哀愁,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事情?


我们带着一个最精密的东西,我们天天在造作,我们在用我们的聪明,就像驾着凯迪拉克的车,然后也不懂得发动引擎,前面用两匹马在拉,对不对?然后:“呼呼!走,赶快走,跑快一点!”他不知道他的卡迪拉克只要钥匙一动,那是几千匹马力。对不对?


进而去唤醒更多的人,我们有这个责任,去认识那份喜悦,那份完美,让人人免除造作之害,得到无为之意。这个是我们生命意义中最重大的责任。你不是常常在找生命的意义吗?生命具足那样的精妙,祂不需要多那个字意义才能够让你精妙,你生命里面具足那样的喜悦跟满足,你不需要去想象,满足想象意义,然后你才能满足,不需要,你知道吗?因为祂已经造好了。那祂到底是经历什么东西,把祂给干扰、把祂给混肴?你只要认清这一点就行了。这个正是我们的禅修,它的重责大任的所在。


我们不断开经典班,不断宣讲的就是告诉你,你找的答案都在里面,不是在外面,你已经具足一切。只是你不知道是什么。这句话你好像听很多遍,“你具足一切”,你听很多遍,对不对?很陌生,到底是什么?闭上眼睛反观,我们慢慢就会有答案。结上了手印,祂就会行造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1014重阳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30801

  • kathy_hx

    印象最深的道之动三个特质:冲气以为和,物极必反(纵向),损有余而补不足(横向)。因为这三个特质,所以天道永远处于中道旁边周游,永远都在自动找寻中道。

  • 羊燕敏

    感恩讲师🙏🍵

  • 泡沫公子

    赞赞赞。

  • 1519957mvok

    感恩老师教诲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