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 马勇 |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9.12 马勇 |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00:00
13:53

世界变幻莫测,历史教你选择。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勇,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节目。


我们讲维新运动,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就在《马关条约》一签字之后不久。这个时候它的路径基本上就是一个学日本的路径,中国朝野各界对日本的高度认同,是在1895之后一个新的趋势。大概整个中国,可能对日本比较反感的,也有一个人,就是李鸿章。但是对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他们仍然是好朋友。但是在整体上来讲,李鸿章在甲午战争之后对日本的反感是非常强烈的。 


1896年他到俄罗斯去签了《中俄密约》。《中俄密约》主要的功能就是抑制日本。俄罗斯承诺,就在未来的20年,如果中国遇到了日本的压力,俄罗斯会出手帮中国。当然,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就是和俄国之间签订密约,俄国在中国获得了东北地区的优先投资权。但这个也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中国的工业化要发展,总是要寻求外部合作,那么你不是(和)日本合作,就是(和)俄国合作。特别在地缘政治上,中国的东北地区又是日俄利益相关的区域了。 


那么中国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无论在哪个方面,原来的发展方式可能要有所调整,有所改变,要找到一种新的发展方式。而新的发展方式就以日本为目标,所以1895年之后,就启动了言论空间的打开,市民社会的建构,工业化的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都是日本走过的路,包括政党政治的释放,没有一条是中国人的创新,都是日本走过的路。 


这种发展从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一直发展到1898年。我们看到这些史料,这三年的发展非常快,也非常好。就按照这个路径发展下去的话,大概中国可能确实要不了多久,也就会实现和日本一样的宪政国家,就是君主立宪的国家,大概都没问题,因为你经济增长了,资本主义成长了。资本主义成长之后一定会要求权力的制衡和分享,就是资产阶级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的力量时候,它一定会要求一个权力运动。英国大宪章运动和其他国家的权力运动,它都基于私有财产的一个充分化,没有充分的私有财产,你要求什么权力运动?


所以你看到1895年之后,中国从原来的洋务运动“前资本主义”向一个真正意义上资本主义转轨,而这个转轨非常快。三年的时间,中国在和国际的一致性上都很好。特别是在找到了土地合作开发的这么一个路径的时候,更打开了一个空间。原来中国在传统体制下,中国国土的自然增长,要么就是战争夺回来,要么就是打败了给丢掉。这个时候你看1897年的胶州湾事件之后,到1898年达成一个妥协,那就是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而且可以通过租让来解决。所以这一项实际上使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一个巨大的空间。中国按照这条路能够走下去的话,可能还会有很大很大的改变。 


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中国政治的这种私密性,政治的这样一种自私性,它不透明,给知识人、给人民没有充分的解释。近百年之后,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当的事情,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就认为你这个东西你太过分了,你是软弱的外交。日本人割让的辽东半岛,你都花钱给要回来了,结果你现在把胶州湾、把广州湾、把大连湾——从南部沿海一直租到了北部沿海,全部租光了。而这个租,你的租金谁能感觉到呢?又感觉不到,何况中国政府又最后说不要租金了,这对于当时的知识精英来讲就是很可怕的,他们就认为这是一个国家被灭亡了。 


这在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的意思当中,这件事情比甲午战争还残忍。我们今天去读谭嗣同的作品,谭嗣同讲的这句话:“四万万人齐落泪,天下何处是神州?”[①]各位,很明白地告诉你,这两句诗不是写的甲午战争,是写在胶州湾租借之后。就他们认为胶州湾的租借就是毁灭的开始。梁启超、谭嗣同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为什么他们在1897年之后都开始往湖南转移?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陈宝箴到湖南做巡抚,之后这一拨具有新思想的——黄遵宪去了;后来谭嗣同在外面流浪了十年,谭嗣同也回来了;之后唐才常去了,梁启超去了,湖南时务学堂创办了。


他们那时候都在做一个什么工作呢?就做了康有为提到的一个口号,叫做“亡后之徒”,他们就说假定中国灭亡了,我们怎么办?他们就说灭亡了之后有我们湖南,湖南人在中国就不亡!这也太霸气了,但是当年他们真的就是这样想的。 


胶州湾的租借其实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很值得正面去讲述的,但是它没办法把这个道理让康有为、严复这一拨人认同。我们一百多年之后我们认同,但他们当年这一拨知识精英不认同。但是清政府很明白这件事情,清政府内部并没有人对这个事情提出批评,但是我们今天看,它的问题就出在什么,朝野缺乏一种充分的沟通,可能就导致这个结果。朝野缺乏沟通,因为政府的傲慢是有傲慢的理由的,政府傲慢的理由就是说它认为它做的对。而且政府是兵在,枪在,你拿它也没办法。而且特别是这种政治强人,他这种很蛮横的政治强人,他就这样做了,你怎么着?那么这个时候(主持)中国朝政的就是恭亲王。


我们讲过去38年,从1860年到1898年整个过程当中,慈禧太后是始终如一的,是大清帝国的最高掌门人。之后就两个皇帝,一个小皇帝同治,一个小皇帝光绪,叫同光中兴。同光中兴给中国带来工业化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这都是过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但是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两个皇帝毕竟太小了,慈禧太后,在中国的传统架构当中,她没办法整天到各地去巡视,这个事你就很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你身份受到限制之后,你和外官的接触也不是很充分。你作为一个掌门人,你对国家的这种实际发展、实际进展,可能缺少很真切的理解。因此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谁重要呢?那就是协助她处理朝政,协助小皇上处理朝政的皇叔最重要。恭亲王就是什么?是以皇叔的身份在过去几十年发挥功能。 


恭亲王一直主政到了1884年。1884年因为中法战争,因为各种原因,慈禧太后把他免职,就换上醇亲王,那醇亲王是谁呢?醇亲王就是光绪皇帝的亲爹,也是慈禧太后的妹夫。但是醇亲王身体不好,醇亲王在1891年去世。在清廷内部的架构当中,在满洲贵族这个架构当中,这就缺少一个重要的担当者。醇亲王在1891年去世,等到甲午战争,中日关系紧张,慈禧太后又把恭亲王请回来。恭亲王这个时候就参与了甲午战争后半段的指挥和善后。但是这个时候恭亲王的身体应该很不好,1898年的529号,(恭亲王)就去世了。恭亲王在当时各界引起巨大的反响,说恭亲王去世的当天,和他有交道的一些重要的政治家都认为,可能中国政治会发生调整,会变化,而且有的认为可能变化非常迅猛,超出人们的预判。恭亲王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所以这样你可以看到,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由胶州湾事件引发的知识界的抗争、诉求,也都到恭亲王去世的时候,这都积累下来了。在这种状态下,大家的预感是对的:一定会变化,而且可能会很迅猛。


所以我们这才看到,恭亲王去世是529号,到了611号,光绪皇帝就发布了一个诏书,宣布在北京成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成为中国新教育的示范和指挥机关。那么这份诏书在发布的当天没有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国内外都认为这个诏书和历来的公文一样,太多了,中国是一个公文的国家,这种皇帝的诏书发得很多,就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但这份诏书在后来就认为是中国政治变革的开启,就是在后来才认识到它的价值。(当时)因为就是说成立一个京师大学堂嘛,怎么能构成一个新时代呢?但是后来反过来再看,就这份诏书是构成中国新时代的开始。


这个诏书是翁同龢帮助起草的,但是翁同龢怎么也想不到,11号他起草改革的诏书,15号——4天之后,就把自己给开掉了。光绪皇帝就发布一个命令,把翁同龢开缺回籍,交地方官管束。


那这里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问题?这么多年来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其实这表明甲午战争之后追究责任的时候,翁同龢是确实有责任的。光绪皇帝在翁同龢开缺的这个诏书当中,对翁同龢的责任讲得很明白,讲翁同龢从远因上,几年来的事情,他有责任;从近因上,他最近情绪反复无常,问他一个什么事情,他发火,因为他是老师嘛。甲午战争开打以后,李鸿章先是指挥战争,后来去组织善后谈判。翁同龢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成为政治的主导者。这个前面我讲到战争还款,翁同龢是重要的角色。而且当时还有很多传言,就是中国政治的这种传言,有时候比实际发生的还会有杀伤力。当时的传言就翁同龢和张荫桓(也是总理衙门大臣)就在借款还款的时候,有受贿的嫌疑,就向英国,向德国,向俄国借钱,借钱的同时,拿人家回扣。我在读史料的时候,像这样一种事情,我一般来讲是持质疑的态度,我不用这种阴谋论去讨论。但是不管怎么讲,翁同龢在甲午战争之后,光绪皇帝对他的信任感是逐步在减弱。那么等到恭亲王去世之后,这十几天就把他赶走。


那翁同龢开缺过了几天之后,在中外各界的反应是什么呢?和我们后来研究很不一样。我们后来好多人研究,说这是慈禧太后斩掉了光绪皇帝的改革的左膀右臂。其实这个说法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慈禧)太后对他(光绪)呢,他们是母子关系,太后和他是相互的都高度地、谨慎地尊敬着,太后尊重着光绪的判断,光绪又充分尊重太后的意见,他们母子不构成制衡关系。那么光绪皇帝这时候年龄也28岁了,也是正儿八经的成熟的政治家了。所以我们今天去看的史料当中,你就会感觉到光绪皇帝在这时候,他的目标就想像明治天皇,像彼得大帝这样优秀政治家,当然也想像他的祖上康熙爷(那样),能够建功立业,使这个王朝重新振兴,重新强大。那么这一集就讲到这儿,感谢你收听今天的中国历史大变局,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今天的问题是:在你看来,慈禧太后作为女政治家,会受到哪些具体的约束或限制?


如有其他问题,请在下方的评论区中提出,小助手会挑选大家的问题,汇集后统一答复。听众答疑将在微信公众号“姜鹏历史沙龙”推送哦~~


[①] 出自谭嗣同的七言绝句《有感一章》: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瑾原Song

    马老师文韬武略,就是这个发音让人疲惫,必须边看稿子还得非常集中精神去注意听,不然真的听不太清在讲啥由此可见,新东方为什么对老师有要求了

  • 上海美艳才女

    1861年秋天咸丰皇帝去世,到了初冬发生政局动荡,怎么会是1860年呢?令人失望。

  • 上海美艳才女

    感觉传说与历史相差很大!

  • 和_vvv

    失和时代,和谐轴心。

  • 1389512bgua

    租界有理说,小马你的学说有问题。

    听友187756637 回复 @1389512bgua: 民族主义蒙蔽了普罗大众,你就是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