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萧军之孙萧大忠

【口述】萧军之孙萧大忠

00:00
06:24

(本节音频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往期采访录音,萧军长孙萧大忠讲述了萧红42封书信经历的风风雨雨。)

我知道萧红大约在1978、79年左右,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中学的学生。那时也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家里的条件非常混乱,生活条件非常差,十几个人挤在两间房间里面,家里所有的书稿文件全部堆在楼道的大柜子里面。

我的祖父是作家萧军,他和萧红在30年代被称作“二萧”。其实他和萧红都不姓萧,萧军姓刘,本名刘鸿霖,萧红姓张,他们因为共同的生活改名萧军、萧红,就是“小小红军”。文革结束后有一段时间,我记得是个炎热的夏天,我祖父一直在阳台的书桌上写东西,我就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再做一个书简辑存的注释录,对于一个初中的孩子来讲,可能真的不懂这什么意思。后来我知道,这实际上是给一批信件写注释,解释这批信件是谁写的,为什么写,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怎么回事。这批信件的主人就是萧红,这批信件有42封左右,至今还保存于世。

这批信件中间经历了非常曲折的故事,跟随萧军漂泊了几十年,也经历了风风雨雨,经历了文革的抄家,最后被还回来,在一个旧纸堆里面找到这卷书信,就是后来萧红仅留在世上的少有的真迹。通过萧红这些书简的注释,我慢慢开始知道萧红是谁,跟萧军是什么关系,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是怎么样。但是坦率地讲,在那时,中国人知道萧红的很少,萧红不像今天这么有名气。但是因为家庭特殊的原因,我就可以有机会来读萧红的散文,小说,诗歌。

今天大家谈起萧红,是民国时期最为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成名作是《生死场》,她的《呼兰河传》、《马伯乐》都是非常优秀的小说作品。萧红的一生只有31年的时间,应该说非常短暂,但她留下几百万字的作品。萧红是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更喜欢她的散文,特别像《商市街》这本散文集非常优秀,还有她的诗歌。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位作家的文笔太不一般了。当然跟我们家里这种特殊的关系,使我对萧红更加的专注。那时候来家里的很多的学者也好,媒体人也好,很多是来采访萧军关于萧红的一些看法,一些他们之间的故事。所以我对萧红的一生应该说是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从70年代末到现在已经四十年的时间,萧红的名字在我的记忆里越来越深刻。

这几年萧红的影响力愈发扩大,跟很多影视作品的推广有紧密的联系。有国话田沁鑫导演的《生死场》话剧,霍建起导演、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和后来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都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萧红,甚至热爱萧红。这几年我利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实际上也在做一部分跟萧红有关的工作。我们将萧红的书信结集在香港、上海等地出版。萧红的手迹经过了八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也担心它的损坏,希望它有一个更好的去处和收藏。所以我们正在把大部分萧红的书信原件捐赠给世界上最知名的,最有公信力的文献机构,像耶鲁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的胡佛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我们也把少量的萧红的书信拍卖,所得的款项来支持萧红和跟萧红有关的那一代的文化界名家作品的出版,也是对萧红的一种纪念。

(萧大忠,作家萧军长孙,自90年代初期在美国学习工作,90年代末期回国从事中美之间知识产权交流工作。现为斑马谷文化公司创始人,主要从事经典文化IP的开发和影视工作。参与编辑出版多部文字作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