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探索号第二站:腺样体、扁桃体与下呼吸道

问|探索号第二站:腺样体、扁桃体与下呼吸道

00:00
13:36

亲爱的宝爸宝妈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黄圆媛医师。


很高兴,我们又要一起学习啦!首先我们来回顾之前内容,在上节课中,我们一起乘坐PM2.5全线直达列车,游览了鼻腔、鼻窦,知道鼻毛的作用,学习了呼吸道“黏液纤毛清除运动”机制,知道人体鼻道、鼻窦疯狂增加表面积对吸入空气处理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后鼻孔,进入鼻咽部去认识咽鼓管和咽淋巴环以及下呼吸道啰。


穿过鼻甲,踏过鼻道,沐浴在温和湿润的暖风中,PM2.5号列车缓缓地驶入了鼻咽部。在解剖学上,很难准确地去划分鼻腔和咽部的界限在哪里,这两个器官发挥的功能彼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许多细菌病毒能够同时引起鼻部和咽部发炎,以及下面我们会提到的——耳朵的感染。


在我们鼻咽处有两个黑乎乎的小洞那便是咽鼓管在咽部一侧的开口。人的七窍相通,两只耳朵各有一根管道与鼻咽部相连,称为咽鼓管。咽鼓管虽不起眼,但作用可不小,是中耳气体进出的唯一通道,能够让鼻咽部与中耳鼓室的空气相互流通。


来,大家张大嘴巴,打一个哈欠,有没有感觉听声音变得更清楚了?


在我们耳朵里,有一块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叫做鼓膜,鼓膜两侧分别是外耳道和中耳鼓室。这个鼓膜可是一个声波信号的接收器,能够跟随空气中的声波振动,再把振动传递给听小骨,从而产生神经冲动让我们听到声音。当鼓膜两侧的气压不同时,鼓膜就会凸向气压较低的一侧,这小小的变形就能干扰鼓膜的正常工作。

坐过飞机的朋友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在飞机起飞的时候,耳朵就像是被“闷”住了听不清楚,这就是因为飞机快速上升过程中,耳内压高于耳外压,使得鼓膜变形了!怎么办?我们在做张口、吞咽等动作的时候,咽鼓管会微微地打开一下,让空气进入或流出鼓室,重新调整鼓膜两侧的压力的恢复平衡,于是我们就感觉听得更清楚了。


热心的朋友可能会提醒我:黄医师,这是介绍呼吸道的课程,你跑去说耳朵,是不是念错台词啦?别着急嘛!虽然耳朵不属于呼吸道,但上呼吸道疾病可是会大大的影响耳朵哟!


当上呼吸道发生炎症的时候,譬如鼻炎、鼻窦炎或者腺样体炎、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在鼻咽侧的开口就会被阻塞,造成鼓膜内外侧气压不平衡影响听力。耳背,已经够惨了哦,但更惨的还在后面,听不清之后还可能会发炎呢!


当咽鼓管阻塞,中耳鼓室压力长期低于外界出现负压的时候,中耳腔毛细血管里面的液体就会渗出到中耳腔鼓室形成积液,造成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中耳积液越来越粘稠就会把听小骨“封印”起来,导致听力越变越差,如果再跑来一两个吃瓜细菌发生合并感染,那可就是灾难片现场了。


过了咽鼓管再往前行一段,就是口咽部了。这里可是交通大枢纽:上有鼻咽下有食气道,往外就是口腔,四面八方的通道腔室转运来的分泌物都汇聚于此,鱼龙混杂安全问题突出。聪明的人体经过上万年的进化也不是省油的灯,知道这里隐患多多威胁重重,所以在口咽部设置一道呼吸道免疫防御门户——咽淋巴环,其组成包括扁桃体、腺样体等,就像警卫岗哨一样矗立在上呼吸道四通八达的交汇处。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扁桃体和腺样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8岁以前咽淋巴环的淋巴器官对儿童的免疫防御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就是这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却让不少父母操碎了心:孩子夜晚睡觉为什么会发出猪叫般的鼾声?学习越来越差、颜值越长越残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是细菌病毒的凶狠毒辣,还是人体免疫的沦丧缺失?事情的真相都指向一处,那就是孩子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每5个孩子就有1个有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


明明是免疫器官,是要保护身体健康的,为什么却让我家孩子如此煎熬?简单来说,是因为炎性物质刺激淋巴腺体不断增生,阻塞气道影响正常呼吸。而造成这样的结果,与腺样体和扁桃体的结构密切相关:在扁桃体和腺样体表面,有内陷的盲管和隐窝,这些“死胡同”进去容易出来难,给细菌病毒藏污纳垢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


脱落的上皮以及角蛋白碎屑会积存在盲管隐窝中,让细菌病毒三餐管饱吃喝不愁,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大肆繁殖引发感染,导致腺扁体炎症反复不愈。而炎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又让腺扁体免疫淋巴系统以为“人手”不够拼命扩编,于是腺体增生肥大阻塞呼吸道,影响正常呼吸,进而引发睡觉打鼾、学习不佳、颜值崩塌等一系列问题。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呼吸道极其常见的疾病,乘坐PM2.5号专列游览呼吸道时只能走马观花地概述性的介绍,在之后的课程中,我们会单独用一个单元的篇幅来说说“孩子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问题。


咽的下方就是喉,儿童的喉部由薄肌肉、柔软的韧带和几块活动的软骨组成,其中就包括了在吃饭的时候,防止食物进入到气管的会厌软骨。会厌软骨形似一片树叶,附着在结喉的内壁上,起着类似铁轨转辙器的作用,控制着气管食道分岔: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会厌软骨向下覆盖气管口,令食物进入食道。


那我们一边吃东西一边说话,怎么办?会厌软骨不会怎么办,它只会想打人:静止不动食物就跑到气管中,但向下覆盖气管口又阻断了气流不能发声讲话。所以啊,为了安全,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吃东西不说话的好习惯。

喉部不仅仅是一个呼吸器官,更是一个发声器官,在管腔喉最狭窄的地方是声门,声门的地方有声带。有些小婴儿会发出呼哧呼哧的响声,在排除了痰液或感染等因素后,就要考虑是不是喉软骨发育不全导致的喉鸣。


喉部延伸到气管,下呼吸道由此开始。整个下呼吸道的模样,就像是一棵倒立的大树,气管就是大树的主干,在气管经过颈部进入胸廓后就分叉为两支,短粗的左支气管和细长的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肺与右肺。在气管表面有着和鼻腔一样的黏膜结构,起着升温、加湿并过滤空气的作用,并将分泌物和异物脏污排出到咽喉。在这里,买半程票的“PM10号”列车就会被黏膜纤毛全部拦截下来,而我们买全程票的“PM2.5号”还能继续沿着气管前进。


沿着“气管树”往下走,气管会不断地分叉,数量越来越多管径也越来越细,直到最小的支气管——终端支气管将空气运往肺泡,就是呼吸道大树“树叶”的位置,在这里进行着气体交换,让空气中的氧气分子与血氧蛋白结合运往全身各处,而二氧化碳从血液释放到空气中随着呼气带走。如果把一个人肺泡全部摊开来,总面积相当于皮肤总面积的80倍!


很多父母发现一个现象,小孩子有“气短”的情况,就是呼吸频率很快很急,就忧心忡忡的跑来问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其实这个是儿童生理特点产生的自然现象,因为孩子的新陈代谢极其活跃,对氧气的需求也要比成人多得多。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人体就会增加呼吸频率,年龄越小,呼吸频率就会越快。经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就会知道,儿童生理性的气短不用瞎操心了。


“PM2.5号”专列抵达肺泡后,我们就到了呼吸道的终点站,对呼吸道的探索就此告一段落。通过这样一段人体内部的奇幻之旅,各位对身体里的呼吸道结构有没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呢?虽然面对着深奥难懂解剖名词、化学物质、病毒细菌名称是头痛不已抓耳挠腮,但相信通过上面的学习,一定能让你收获满满。


好了,关于呼吸道知识的讲解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如果你对呼吸道有任何问题,或是想分享你与宝贝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博-黄圆媛医师,上面有很多婴幼儿孩童调理的小知识,大家可以去看看。


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长大,我是你们的黄圆媛医师,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