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马勇 | 欲迎还拒:日本为何一再拒绝和谈?

9.6 马勇 | 欲迎还拒:日本为何一再拒绝和谈?

00:00
19:27
打开APP 收听完整版

世界变幻莫测,历史教你选择。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你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马勇,欢迎收听由观乎文化和喜马拉雅联合制作的《中国历史大变局》节目。


等到威海刘公岛的战斗打完之后,大概大局已定。其实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结局。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说战争的主要指挥官,发自内心认为这场战争不该打,就是李鸿章。第一个是不该打,第二个是不能打。不该打,(因为)就是中国的增长实际上是很脆弱的。中国的增长,在当时军事上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经济上成为世界第二,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是注入很多的水分的,并不是一种真实的、一种缓缓地增长的结局,这就是不能打(的原因)。


第二个,不该打的原因呢,是1894年对中国来讲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它的关键性是什么呢?就是中国政治在这一年有个巨大的调整,这可能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研究甲午战争之所以如此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知道,1888年光绪皇帝17岁的时候,慈禧太后提出退位,因为我儿子17岁了,他亲政了,我就退出来了。这个时候就修颐和园,修颐和园就(意味着)太后准备在这一年开始住在颐和园,不在宫里边住了,不干政。儿子大了,一切由他自己做主。那么这个想法是对的,这个想法是没有任何问题,后来我们当然妖魔化了,讲母子之间如何地反目成仇,如何关系不好。这都是瞎扯。所以太后在1888年退位,但是怎么才能找到一个交接的方式,它的节点在哪儿?后来就找了一个什么正当性呢?太后60岁。1894年就是太后60岁生日。这样我们才看到为什么1894年给太后祝寿那么隆重?因为这就是国家大典嘛。那么这个国家大典对于中国的政治运转来讲,非常重要。就把这个权力通过这样一种很隆重的仪式,从太后那儿完整地移交给光绪皇帝。光绪皇帝就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领导人。那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安排。所以1894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开始,太后就开始赏赐跟随她几十年的这些大臣们,不断地发布命令。这种事情我们讲,它和这场战争有着直接的因果关联。这是我讲的,就不能打。这就使李鸿章在战争的准备和启动的时候,受到很大的制衡。


今天去看的话,按照李鸿章在越南中法战争的手腕,和他平定太平天国时的手腕,那你看甲午战争,李鸿章确实束手束脚的。李鸿章从一开始,就受制于太后生日的政治大典。而且我们看到,清政府在这甩开膀子跟日本敢打的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太后生日结束的第二天。太后的生日是1010号,农历就换(算)到1115号,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就是日军攻占金州的日子。之后清政府开始下决心,太后的生日过了,下决心甩开膀子打。


当然,这一年太后生日,被搅得也搅黄了。因为太后生日在下半年,而中日朝鲜冲突发生在上半年,因为这个东西不好回算,从后面往前看,如果从后面往前看呢,李鸿章讲先打,打到最后再给太后过生日,把这个战争打胜了作为贺礼,但是这是从后往前看。当时他就觉得这个时候不能打,别打。你看到6月份,中日朝鲜问题矛盾出来之后,李鸿章就束手束脚不敢打,李鸿章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国际调停上,他用各种方式,用自己这种外交人脉,希望能够通过外交调停来解决。 


当然这个外交调停实际上我们看到,根本不解决问题,这里边也很复杂的。就是有的列强是不认同中国,不认同中国之前的发展路径。像英国这个时候跟中国交往时间最长,英国这时候也站在日本方面,并不认同中国;美国从来就是一个实用主义外交,是一个商务主导、自由贸易主义外交。我们看两次世界大战、甲午战争都可以看到,美国不会主动介入这种调停,你打不打是你的事情,美国人不去操这个心,前提就是什么呢?不能影响在远东的自由贸易。美国只跟中日两国讲,你不要影响我的自由贸易,战争你们打。英国这时候给中国和日本都讲,日本我们是朋友,但是我告诉你,你不要打到上海周边去,因为英国的利益在上海周边,因此中国在这时候实际上能找到去影响日本的列强也没有。


李鸿章找来找去,最后只能盯住就是俄国公使。俄国公使在这时候,在6月份经过天津时候,在李鸿章的要求下也愿意调停,但实际上后来也没有发挥功能。当然等到最后,李鸿章的人脉是起的作用,就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还是李鸿章的人脉在影响了《马关条约》的后续的一些东西,比如三国干涉还辽,那是国际上的一个外交调停,但是在这之前的战争进行当中是很难。


到了10月份,恭亲王出面,也想请赫德——中国总税务司(司长),也没有能够做到。就是列强和这些都没办法去调停,所以战争只能在这么一种状态下打。打到黄海之战之后,中国确实感到了一种震撼。就黄海大战之后它一个震撼什么呢?就中国的陆军是基本上是没有力量;黄海大战又让中国的海军觉得,也没有其他(陆军部队)的配合。


所以黄海大战是917号,之后中国能够走的路径就开始有一种不得已的办法,就是在这种没法打的时候怎么办?就求和,但是求和,中国又是一个帝国体制,是一个尊严、面子比其他东西都要重要的多。我不能打,但是我又不能给日本发个电报说我们不打了,有什么条件咱们到北京来谈,又不能这么干。所以你看清政府在这时候它的为难之处就是(这个),它就想着法的,我既不打,但是我还不能跌份儿。不能跌份的话怎么办?它这时候开始找什么?去找一个,谁能到日本过话儿,最好能够不经过中国政府去出面签字,能够把这事搞定、摆平了。


那这时候想来想去,就想到派中国的洋员——他既得是中国的雇员,而又不是中国人,那就不跌份儿,而且把这事能谈成了多好。所以这时候找来找去就找到谁了,就找到德璀琳。那么德璀琳是一个是个德国人,德璀琳应该是中国的女婿,长时期在中国,已经是半个中国人,但是他是纯粹的德国人。所以这个时候就让德璀琳就说能够去到日本打探一下,能谈成那就谈成,谈不成,至少你把消息去一趟,(带回来)。


这样,德璀琳大概在189411月份就东渡日本。德璀琳东渡其实是甲午战争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他去了之后,其实也就摸了一下大概情况,基本上没有起到作用。他去了之后,日本政府对他根本不当一回事。不当一回事儿呢,日本政府这个时候就很明白地有一个判断,中国政府这时候是不负责任。你如果想求和,你怎么也得像样的来一下吧?结果你用个洋员来,所以日本方面就根本不接待。德璀琳到了神户之后根本就找不到门,中国政府给他带的文书他都交不掉。他交不掉呢德璀琳还算比较聪明机智,他说交不掉,我通过邮局寄吧,他在日本通过邮局把这个东西寄给日本政府,就中国政府给他发的文件,这个东西你要见到日本伊藤博文,日本首相,你把这个东西交给他,他到日本通过日本的邮局给寄掉了,那么这样他就回来了。


德璀琳回来之后,这时候中国的外交空间、外交施展的渠道非常小。之后日本的公使、日本的外交渠道只是偶尔地给中国传递一下消息。美国的外交使节就只是告诉中国,日本并没有完全堵住中日沟通的管道,日本并不是要一直打绝,因此还有这种和谈的空间。但是怎么谈,你们自己去奋斗,美国并没有这个责任。


所以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中国政府就在德璀琳回国以后,中国政府很快就决定派两个中国大臣去,这就派了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和刚刚任命的湖南巡抚邵友濂,派他们俩以中国的全权代表身份到日本去。张荫桓没有功名,但是张荫桓是一个老资格的外交官,跟着李鸿章办外交起步,后来(担任)驻美国公使,兼驻古巴、驻意大利公使,属于早期外交官当中很牛气的一个人,国际视野也很好,也很会说。那么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在经过上海也有很多的故事,他就在观察着,后来给朝廷也留下了一封信,就究竟怎么来配合他在前面谈判,他都有安排。


但他等到1月底到了日本之后,日本人是正儿八经想和他们谈,但是等到真正在那个地方,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见到张荫桓、邵友濂之后,日本方面仍然拒绝和谈,就是日本认为中日之间这场战争的冲突非常重大,张荫桓、邵友濂的地位,是没有办法来做出重大决定的。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外交谈判的对等非常重要。因为伊藤是作为日本首相,是政府第一人出来谈判,那么中国这个时候究竟派谁来谈?其实中国政府在这之前就应该有很好的掂量。


那么中国政府在日本的眼光当中,能够和伊藤对等的就是恭亲王、李鸿章。但是恭亲王这时候身体已经很不好,十年休息,甲午战争爆发之后刚刚出来,身体很不好,而且过了三年就去世了。那就恭亲王肯定不可能。李鸿章是战争的指挥官,我又打仗我又投降,那也不可能。所以这时候很尴尬的一个(局面),就是张荫桓、邵友濂去,但是日本人又不认同。伊藤博文和日本政府方面就希望,中国要有高规格的负责人来谈。后来伊藤博文在和张荫桓交涉的时候,甚至讲过这句话,中国方面如果派出一个高规格的,我可以到中国去谈。当然这个消息他跟张荫桓并没有讲,张荫桓在那被晾了几天了之后就结束。


这个时候,跟随张荫桓去的有一个人,后来的政治史上还算有点地位的伍廷芳。伍廷芳是中国早期留学生,到英国去留学的,在英国获得法律博士,之后在香港也是最早职业的律师。这个时候伊藤博文跟伍廷芳也是认识,就十年前伊藤博文跟李鸿章天津会谈的时候,伍廷芳就在身边。那这时候老朋友见面,伍廷芳见了伊藤博文讲,“伊藤首相,中堂大人向你问好!”伊藤这时候——“向中堂问好!”之后拍拍肩膀说,能再聊一会儿?


伍廷芳在陪着张荫桓的正式会谈结束之后,就因为这种私人关系,又留下来跟伊藤谈了一会话。跟伊藤谈话,伊藤讲:伍君,如果中国方面真的想和谈的话,也不是说没有办法,那总得要派个真诚的、像样的。你这就弄一个什么湖南巡抚来,这不就糊弄人嘛!那么伍廷芳收到这个情报之后,就连夜就把这个消息传递回来,传递给清政府,给决策层。那么决策层收到这个情报之后,一下就找到了方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迅速决定,既然如此,那就让李鸿章辛苦一趟,因为恭亲王是肯定不能去的,而李鸿章在这时候就是战争的指挥官,是又反对这场战争爆发的,这时候又让他去和谈。


其实我们过去多少年来骂李鸿章卖国贼了,你真正去体会下,你会觉得这件事其实真的很不得了。李鸿章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就从天津移交北洋大臣和直隶总督的职务,就到北京去。这是到了1895年的2月中旬,之后在北京待了10天,和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上午、下午都在讨论这个事情;之后和军机处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就讨论日本会提出什么问题,我们怎么来应对;之后晚上再和各国公使再去交流,能不能有什么东西配合我们和日本谈判。


我们今天去读这些史料,去还原这个过程当中,你会觉得一个主持这场战争的人,回头去善后谈判,回头我们再去骂他。但是你看史料当中,其实他在北京和皇上、太后在讨论预案的时候,也讨论了割地赔款的问题。李鸿章说,赔款呢,还是要尽量能不赔就不赔,能少赔就少赔;(关于)割地,李鸿章说,割地这个事情绝对不应该割,毕竟这是祖宗的祖业,开疆拓土挣来的,日本要我们就割出去了?因为当时传媒已经很发达了,日本不断通过各种渠道(透露了这)一个意思,各国也都猜出了,报章也都有报道。李鸿章的表态其实就这样。


后来讨论说非割不可的时候,就讨论几种可能性,日本可能会要辽东,要台湾。那你看他朝廷里边讨论时候,李鸿章的态度还是很明朗的,就是能为国家争一分是一分,能做到哪就做到哪。所以这个时候我想可以归纳出一条什么呢?我们在这么一种体制下,真的没办法去指责某一个人。因为你指责某一个人,后来历史不可能去认同,因为他在里边所起的功能非常小,就包括到日本去谈判。等他到日本去谈判,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重大的判断和决策都是提前有预案的,都不是李鸿章在谈判现场随机决定的,都是在北京和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大臣、和皇上、和太后讨论的,就是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来处理。所以我们可能要把中日的冲突放在一个架构当中去看,而不是说追究像他一个在一线做事情的大臣的责任。


因为我们看到,甲午战争之后骂李鸿章个人的很多,但是你可以看到结局什么呢?这些骂的语言,朝廷根本不当回事。而且骂的时候,在朝廷觉得,李大人是委屈,说这很多事都不是你做的,还都让你背黑锅!所以恭亲王专门有一封信写给李鸿章,说你不要听外边这些胡说八道,还是好好的,该怎么决定就怎么决定,我们心中自有权衡。那就是实际上朝廷很清楚这并不是李鸿章能够决定做的事情。所以在这么一种状态下,就是他在北京讨论完了之后,那么决定由他来去(谈判)。 


等到他出使之前,光绪皇帝前后接见,正儿八经单独谈就四次。临离开北京,临走的时候还有一个单独会面,单独交代。单独交代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大概应该是充分授权。但是我们去讨论李鸿章在日本的举措和决定,并没有好像是违背在北京的很多预案。说这样等到3月初李鸿章就离开了北京,经天津就到日本去谈判。所以这样呢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场战争是等于事实上结束,其实还没有结束。就是毕竟这一去战争肯定就不会这样打,中国可以松了一口气,但是后边的问题也非常复杂,因为中日之间的战争,打到这个样子,都忘记最初是干嘛的了。这场战争为什么爆发?怎么弄成这个样子?本来为朝鲜的前途而打的,最后打得中国要割地赔款,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了。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一场战争,它对中国后边的历史发展,它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国运的意思,就因为是中国的方向性选择。


就中国通过这场战争,通过谈判之后中国国内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的反省,就是中国在基本国策,比如在宗藩架构、属国体制上,比如在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国家建设上,中国的检讨都从这开始。所以我们只能放在这么一个大背景当中来理解这场战争,才能看到它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回到我们主题就是“大变局”的意义,就甲午大变局,它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的,是一个小小的一个局部战争的失败,而它真的意味着中国自周秦以来的真正一次最根本的大变化。那么这一集就讲到这儿。感谢你收听今天的中国历史大变局,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今天的问题是:在你看来,日本为何一再拒绝与清政府派去的官员和谈呢?


如有其他问题,请在下方的评论区中提出,小助手会挑选大家的问题,汇集后统一答复。听众答疑将在微信公众号“姜鹏历史沙龙”推送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金运恒丰商业龚薪穰

    马勇马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马关条约被你说得好像谁都没有责任一样,我觉得太扯了~~~~~

    回复
    2020-05-26

    夜泊树梢 回复 @金运恒丰商业龚薪穰: 在我听来是谁都有责任

  • 瑾原Song

    音质差到了一个极致!这不是收费课吗?也能这么烂~服了

    回复
    2022-08-16
  • 有你有诗

    越软越没人帮,启示: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回复
    2019-10-24
  • lemonn_42

    评论历史,总有后世视角是不公正的。当时当下,真的是无数潮水簇拥的一个个转变

    回复
    2022-08-11
  • 少主521

    那里是清朝的历史大变局,分明是清史稿 李鸿章传... 虽然观点很新颖,但是不符合主题

    回复
    2020-08-20
  • 徐波_ko

    语速太快,听不懂!

    回复
    2020-02-20
  • 黄宜兴先生

    ,u,u,u,,,u,u,u,u

    回复
    2019-09-10
  • 赵家崖湾

    👍

    回复
    2023-06-11
  • 和_vvv

    甲午大变局。

    回复
    2020-04-19
  • changshxx6699

    GD,GD,,,,,,GD

    回复
    2020-07-08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