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的时代 手工的味道:带你逛逛青岛老城区的美食店

工业的时代 手工的味道:带你逛逛青岛老城区的美食店

00:00
04:28

在一个工业化的社会里,就连食物也摆脱不了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各种各样的连锁店遍布开来,即使身处塞北,也一样随时吃到江南的味道。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对于真正的吃货来说,他们更愿意钻进城市深处,寻找藏于街巷中的地道老店。青岛的老城区,正是为此而生。

坐落在台西三路上的赵家牛肉砂锅,多年来人气一直很旺。砂锅店的角落里有一口大锅,日夜沸腾着。牛肉砂锅里那浓厚的汤底、软烂的牛肉都是出自这锅老汤。每天晚上,店主把老汤炖好的牛肉冰冻捞出冰冻起来,等到第二天时,再用老汤卤一遍。此时的熟牛肉,不仅入味,卖相也更加出色。尝一口?先别急,到现在,这一碗砂锅也只能说成功了一半。

然后,就是小火慢炖了。

至于制作砂锅时究竟放几分料,给几分火,那可是老板多年积累下的经验了。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所有的手艺人都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满足挑剔食客的味蕾。所以,即使赵家牛肉砂锅的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熟客们仍然能够尝出里面的细微不同。

正是这种对于味道的极致追求,催生了青岛老城区里许许多多的老店。四平路上的“老方子”就是其一。

早餐是一个城市的原味,“老方子”正是这样一家经营了22年的早餐店。兄妹四人每天早晨炸着馅饼,满足着店门外长长的队伍。民间的厨师从不依赖温度计,全屏手感和经验精准控制。同样,中国人对于食物的味道极为敏感,火大了,火小了,放置时间长了,一口馅饼咬下去便知道一二,能够让台东的市民吃上二十年都不腻,可想而知,这家的手艺能有多么的精湛。

在安徽路和湖北路的交界处,还有一家了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粮店——金麦园。面食这种简单至极的食物,既可以当做果腹的主食,也是饭菜搭配的伴侣。虽然看似单调,但酵母与面粉的比例、发酵的温度与时间、水与面的比例、揉面的方法与力度等等,很是考验师傅们的技艺。在几十年的岁月里,许多人从童年到青年再到中年,金麦园依旧是那个老样子,面点师们也日复一日的揉面,配料,蒸烤,从学徒到师傅,一代又一代。从每天早晨6点开始,老式面包、馒头、油酥火烧、硬面火烧等几十种面点就已经被勤劳的师傅,接连码放在架子上,而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金麦园的窗口一直都有人排队。

其实,老店所坚守的不仅仅是某种味道,更是一种传承。它记录着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坚守传统,保持本性,并在岁月里不断优化食物的口味。在一切都在工业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社会背景下,坚守着生活里最有底蕴的味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谷太多

    安徽路和湖北路 金麦园买过面包和烤猪大排。

    青岛文化旅游频道 回复 @谷太多: 一定很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