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篇07:集中我的兵力,分散敌人兵力

虚实篇07:集中我的兵力,分散敌人兵力

00:00
16:07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洪兵。

你可能还记得,我们在前面讲到孙子兵法《形篇》的最后一段话的时候,讲到“强胜弱败”这一竞争规律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问题:我是个全局上的弱小者,如何才能变成局部的强大者?我当时请你先带上这个问题,在后面专门要谈到。今天这一集,我们就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孙子说: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专”就是现在“集中”的意思。

本段最后一句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的“约”,意思是“少”和“寡”。这个字很难解释,有些版本为避免与前面的“众寡”意思重复,将这个字解释为”兵力有限“。我认为,这个字在这里有“弱小”、“好打”的意思,如果按照这个意思解释,会感到顺一些。


用现在的话说,孙子这段话的意思是:示形于敌,使敌人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我就能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击他。这就造成了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就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同我军当面作战的敌人就好打了。


在这段话中,孙子阐述了他的著名的“我专而敌分”的作战思想。实现我实而敌虚,就要“专”,就要集中兵力,或者,就要“分”,分散对方的兵力。在进攻中,集中兵力、形成拳头则为“实”;分散兵力、伸开五指则为“虚”。在防御中,集中兵力,重点防备则为“实”;分散兵力,四处防备则为“虚”。


由此,结合本篇“虚实”的主题,我们可以明白“虚实”与“专分”的关系,即:“虚实”可以改变,这种改变来自于“专分”,专则实,分则虚。


集中兵力,这是军事上的一条通则。敌人虽然很多,如果把自己的兵力集中在一起,把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各处,我们仍然能够改变战场上敌我虚实的态势,并在局部上形成兵力对比的优势。形成了这种优势,我们就可以与敌交战了,就有获胜的把握了。


下面,我们可以尝试着回答上面的问题了:弱小者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者?


谈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回顾一下前面《形篇》孙子所说的“强胜弱败”的竞争规律,想一想孙子所做的镒称铢、铢称镒的比喻。我们再想一想田忌赛马的典故。在回顾完成之后,请你思考一下:弱小者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者?


在上课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会问:全局的弱小者要变成局部的强大者,怎么变?同学们开始会这样说:集中我的兵力。我又会问:集中了你的兵力,你还不是局部的强大者,怎么办?同学们可能会想一会,然后回答:在集中我的兵力的同时,要分散敌人的兵力。答案出来了,这就是孙子“我专而敌分”的战略思想,这就是孙子给出的弱小者战胜强大者的答案。


深入理解孙子这段话的意思,我想着重强调三点:

第一点:“集中兵力”,是战略指导中一个基本原则。

许多战略家们认为,战略的深奥之处,莫过于此。


毛泽东说:“中国红军以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其迭挫强敌震惊世界的战绩,依赖于兵力集中使用者甚大,无论那一个大仗,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法国的拿破仑说:在战争中,胜利属于懂得怎样在决定性的地点集中最大兵力的一方。


奥地利的卡尔大公说:在兵力对比完全相等的地方不可能取得任何良好的战果。


克劳塞维茨说:在数量上的优势应该看作是基本原则,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应该首先和尽量争取的。即使不能取得绝对优势,也要巧妙地使用军队,以便在决定性地点上造成相对的优势。他认为,集中兵力是克敌制胜的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他主张在决定性的地点(空间)和决定性的时机(时间)兵力集中。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说:不仅是一条原则,而且可以说所有的战争原则,都可以用一个名词来表述,这就是“集中兵力”。


我们前面说到的德国史利芬计划,就体现了这一作战思想。


第二点:“集中兵力”反映了强胜弱败的战争规律。

为什么说“集中兵力”是战略指导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并且集中反映了战略奥秘?这要从强胜弱败的战争基本规律说起。


战争对抗是力量与力量的对抗,具有力量优势的一方获胜。集中兵力,可以获得对抗状态时的力量对比的优势,或者说形成局部的优势。所以说,“集中兵力”,反映了全局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体现出力量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组合的艺术。


在理解“集中兵力”的涵义时,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力量集中在于“点”的聚集而不在于力量的时空形态。力量的集中有多种表现形态,关键在于是否能将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打击的目标上。


第二,集中兵力是手段,歼灭敌人是目的。不能把手段误作目的,为集中而集中。


第三,要掌握“分”与“合”的辩证法,反对在集中兵力问题上的片面性。分有分的好处,合有合的好处,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置。例如,《李卫公问对》中这样说:“分不分为縻军;聚不聚为孤旅。”古兵书《兵经》中也说过:“兵重则滞而不神,兵轻则便而多利”。


“集中兵力”,用孙子的话说,就是“我专”。

在作战指导层面上看,做到“我专”,就要善于把握力量在时空中的变化规律,处理好内线与外线、速决与持久关系,“以最大的兵力和最快的速度到达那里”。请注意,后面以“最大的兵力和最快的速度到达那里”。这句带引号,是引用了一句外国的古训。


从战略指导的层面上看,做到“我专”,就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力量;建立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壮大自己和孤立敌人;不要把矛盾集中在自己身上,不要让其他不必要的因素削弱自己力量。对此,中国古代战略中总结了许多方法,如“无可无不可”、“中庸处置”、“坐山观虎斗”等等。


“我专”,有战场兵力组合的意思,也有自身力量凝聚和控制的意思,如中国战略经常强调的“三军为一”,就有这个意思。凝聚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有许多方法。就有形的凝聚和控制方法而言,需要有一套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方法,而这些方法又是与先进的控制与管理体制相联系。关于无形地凝聚和控制自己力量的方法,则是一门高深的战略学问,中国古代战略家们有许多论述。概括起来说,这些方法离不开“恩”与“威”两个字。


第三点:力量的“专”与“分”也是相对而言的。


理解孙子“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需要有一种辩证思维的方式,否则很容易被绕进去。首先,将敌我双方力量放在一起辩证思考,其次,从双方力量对抗过程中相对应的辩证关系去辩证思考。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前面提到的”因粮于敌“。


在孙子看来,力量对比是相对。在双方力量对抗的过程中,力量的“专”与“分”,也是相对而言的。我“专”而敌不“分”,不能达到真正的“我专”;相反,“敌分”则“我专”,分散敌人的力量,也等于是集中了自己的力量,形成了对抗状态下的或局部的力量对比优势。所以,《淮南子·兵略训》说:“故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镏铢有余;不能分人之兵,疑人之心,则数倍不足。”


如何分敌之力?关键还是要把握住“利”与“害”两个字。对抗的一方,是不能够直接调动对方力量的,但可以间接地调动对方的力量,这就要通过“晓之以利”或“示之以害”的方式来进行。这因为,对方是根据自己的利害得失来确定自己力量调动的方向和方式。


中国历史上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例如:秦国献商於(yu)六百里地,破坏齐楚联盟;孙膑围魏救赵,按照自己的意图调动了对方力量。这里面包含有利用矛盾、制造矛盾、转移矛盾、转化矛盾等战略技巧。


在调动对方力量方面,除了“示害”分敌之力之外,还包括“击害”分敌之力,这就是中国战略所说的“攻其所必救”。


除此之外,孙子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分敌之策,这就是通过信息不明的“不可知”方式,导致对方兵力分散。这个分敌之策,就是孙子在本段话所强调的“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在下面的章节中,要对“无形”这个问题展开专门的论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下一集,孙子还要专门讲一个分敌之法。我们下一集再见。


本集结束,送给你的一句话是:弱小者战胜强大者的一个秘诀,就是在决定性的对抗时空,以最大的兵力和最快的速度到达那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58728726

    听了好几个版本的孙子兵法,洪老师不以单纯的军事角度抛析具体战法,而更多的是综合心理学、哲学等观点去分析指导。

  • 和_vvv

    以弱胜强,分而击之,以实击虚。

  • 傀儡BOY

    洪老师讲的真好,很通透,买了好多您的书,慢慢去悟

    洪兵教授 回复 @傀儡BOY: 谢谢🙏

  • 听友75809202

    我已经把洪老师推荐给我们全家了,讲的真好,我已经运用起来了。生活轻松好多

  • nsejqolau6qvnufdo3b7

    洪老师讲的很透澈我也一直喜欢孙子兵法,道德经,听了洪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老师讲的孙子兵法是战略,我很赞同。

    洪兵教授 回复 @nsejqolau6qvnufdo3b7: 谢谢🙏

  • 卢小博

    兵法卜好

  • 豪有涵养

    老师讲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