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后7: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刘皇后7: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

00:00
07:57

赵恒的病情是越来越重,他自知来日无多了,就宣布了今后由刘皇后辅佐年仅11岁的太子赵祯。由此刘氏把握朝纲,成为了名正言顺的事儿。不过她对自己的地位是心里清楚的,她甚至自己所倚仗的乃是太子,因而对太子很好,与太子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乾兴元年也就是公元1022年2月,赵恒去世,太子即位,刘氏成为了皇太后。淑妃杨氏成为了皇太妃。根据真宗的遗诏,军国大事暂且交由刘太后处理。在宋史当中的原话是这样的:真宗崩,依诏刘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从此刘氏,开始了长达11年的听政生涯。


刘氏听政之后,丁谓打算架空并挟持刘氏,由自己来专权,被刘氏果断的拿下,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崖州就是如今的海南三亚。三亚现在是著名的旅游景区了,但是在当时却是环境恶劣的烟瘴之地。刘氏在执政地位巩固以后,曾经有过效仿武则天君临天下之意,但是在部分大臣的劝导下,经过慎重的考虑,明智的做了收敛。同时在其执政期间,她推行的政策还是比较公允正派。虽然她的政治观念是趋于保守,但是在她称制的11年中,基本上是做到了处事公道,号令森严,赏罚分明,因而在朝廷上树立了比较高的威望。


在此期间,当然她也有一些以权谋私之举,那就是利用手里的权力,大力培植娘家的势力,以作为自身的靠山。这是由于她出身卑微,家族无根基而存在的危机感所致。刘氏将她的曾祖、祖父、父亲等先人都追加了封号,对她的前夫刘美加以重用。刘美的家人因此也都官运亨通。在这样一种权势赫赫的情况之下,谁敢在宋仁宗的生母问题上乱说一句。但是在明道元年,也就是公元1032年2月,出了一件事,是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对刘太后话里有话地提到了这个秘密,是什么事使得吕夷简触及了敏感的话题,那就是赵祯的生母李氏死了,时年46岁。


当李氏病重的时候,刘氏曾经派一关洋河酒前往医治,并且封其为宸妃。可算是对得起李氏了。那么李氏去世后,刘氏本来想以普通嫔妃的规格埋葬,宰相吕夷简为防未来之祸,就话里有话的劝告刘氏,葬礼规格宜隆重。刘氏起初很不满吕夷简多嘴,但是她是个聪明人,很快地便醒悟到,吕夷简说得有道理,于是便听从了吕夷简的主张,把李氏的葬礼规格提高到了皇后的规格,命令三公,举从西华门出殡,葬于鸿福苑,并把李用和擢升为礼宾副使。


但是关于为李妃下葬的事,她对宋仁宗封锁了消息,没有让赵祯知情。刘氏垂帘之初,曾经表示过,等到皇帝年龄大一些的时候,她就还政。但是直到赵祯20多岁了,她还是没有还政的表示。群臣们认为长此以往十分不妥,一再上书,请求太后还政,但是她均不接受。范仲淹等大臣甚至因为上书请她还政,而被逐出了朝廷。赵祯虽然是心里不满,但是也不便抢政,因此刘太后直到去世始终没有放弃权利。关于仁宗生母的秘密也就一直没有人敢于泄露。所以仁宗一直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个生母,甚至不知道还有李氏这么个人。


那么这件事的真相是如何被揭露出来的呢?刘氏到底不可能永远的一手遮天。在她生前人们不敢明说的事,在她生后,可就有人敢说了。明道二年,也就是公元1033年2月,在举行过祭太庙大典之后,刘氏突发重病,一病不起,于3月29日去世,享年65岁。刘氏因不赞成搞新政,就留下了遗诏,命令尊杨氏为皇太后,大臣们听命如就。也就是说让杨氏在垂帘听政中沉闷,对遗诏有强烈的抵触。这时候,赵祯断然的将遗诏中皇帝与太后同处军国大事,这一句话删除,将权力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这个时候,关于仁宗的生母之谜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鑫大爺

    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