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皇后2:宋仁宗抓不到曹皇后的把柄

曹皇后2:宋仁宗抓不到曹皇后的把柄

00:00
08:35

曹皇后册立为皇后的十几年后,宫廷中发生了一场严重事件,也致使曹皇后面临严峻的考验;而此严重事件是一场武装叛乱。庆历八年闰正月,(公元1048年第二个元宵节望夜后第三日),亦是正月十八;崇政殿发动叛乱。乱族直扑皇帝寝宫,叛乱者明白:只有先挟持皇帝才能成事,亦能保住性命。曹皇后在面临大变之际,表现的沉着镇定、临危不乱,显示出将门之后的素养胆魄和能力。


当时宋仁宗六神无主、方寸大乱,在慌忙中欲逃出大殿,但被曹皇后坚决制止,她深知:如果此时贸然出殿,无异于送死。曹皇后预计叛乱者必要放火,便预先命人大量备水,见到起火之处即行浇灭,同时果断颁布奖罚措施。当乱族攻来之时,一面派人速召督知王守忠带兵入宫;一面冷静组织宫里人员抵抗灭火,终于坚持到援兵赶来,成功平定叛乱,保卫了宋仁宗安全。此事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中都有记载,因当时所有叛族都被当场斩杀,所以此叛乱是为何而起,目的是何?已无法追查,其幕后指使者也无法追查。但为何一个活口都未被留下,其中有所疑点。在叛乱过程中,为仁宗所宠的张贵妃,起初被吓得缩成一团,一动不动;直到危急过去后,才连忙到仁宗身边问安。而曹皇后则是平叛此次战斗的自发指挥员,平叛战斗获胜,曹皇后应推首功。如果没有曹皇后从容指挥、周密调度,宋仁宗的性命都不知能否保住。然而事后论功时,仁宗竟只对张贵妃大加赞赏,并说:“只有她在危难之时,始终陪伴在朕身边;只有她的心里有朕,而对曹皇后之功却只字不提。”甚至对曹皇后让人预先准备灭火措施,还另宋仁宗怀疑她与叛贼有某种关系,否则她怎会知道叛贼要放火。此想法确实荒唐,若曹后与盼乱者有所勾结,她又何苦费劲组织、评判,如果她与叛贼里应外合,叛贼直接杀进仁宗寝宫,更是易如反掌。但仁宗的胡思乱想、胡乱怀疑,甚至还由此而产生废后的念头。后有人分析,这可能是仁宗在寻找借口,故意找茬;实质是仁宗想重新立一位令自己顺心的美女为皇后。面对极不公正的指责和猜疑,曹皇后不可能不感到委屈;但她采取极度克制的态度。她的做法是:一、不做任何辩解,二、不表示任何不满情绪,一切行止如常,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忍辱负重和定力;而宋仁宗就算拿着放大镜也抓不出她的任何错处。既然曹后并无错处,那么费后亦没有正当的理由。所以皇上的废后之念,许多大臣都旗帜鲜明地表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此前已废过一位皇后,现在为何又要废后,且这一位错在了哪里?


曹皇后的忍耐克制,以及大臣们劝谏呼吁,终使宋仁宗废后的想法没能实行。曹皇后未被废除,则张美人的皇后亦无法当成,仁宗无奈,只能于当年(庆历八年)将张美人册封为贵妃。尽管废后之事不了了之,但仁宗的心思,曹皇后心知肚明,所以此后她毫无居功自傲之态,反而更加处处谨慎小心。对张贵妃能礼让尽量礼让,甚至有次张贵妃出行竟要借用皇后的仪仗,曹皇后也平静地同意;而仁宗闻之却觉得实在过分,便主动发话制止其要求。所以无论遇到如何令人难堪或忍受的情况,曹皇后都遵循一条原则:绝不与皇上及其宠妃发生正面冲突。此处事原则与郭皇后正是截然相反,亦是其聪明之处,她由此才得以明哲保身,当然也因此承受种种巨大的委屈。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正月;汴京流行瘟疫,张贵妃染病,正月出八,张贵妃病逝,终年三十一岁。仁宗命用皇后之礼葬之,追封她为皇后,谥号温城。直到此时,来自后宫嫔妃方面的威胁才得到解除。与曹皇后争夺后位之人已不存在,是否曹皇后此后的日子会过得轻松呢?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尽管此后曹皇后逐渐地参与朝政,并在关键时刻对稳定大宋政局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其生存处境的压抑状态却是持续未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湲花Aida

    历来历时都是有恃才能无恐

  • Sarah_4fj

    这么说宋仁宗是昏君?

  • Sarah_4fj

    好好好好好好好听

  • 听友231810464

    点哪个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