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孙策之死
孙策骁勇善战,年纪轻轻便自霸江东,建立起吴国基业 。但随后却因杀死了太守许贡和道士于吉,致使自己死于非命。
那么,孙策为何非要杀死许贡、于吉?而处死区区两人又为何会让一代江东霸主命丧黄泉?这其中为我们揭示出孙策身上哪些致命的弱点呢?
孙策自霸江东以后,常有攻打许昌独霸天下的打算。吴郡太守许贡得知此事后,为讨好曹操,便派人送密信,不料被孙策截获,孙策一怒之下亲手杀死了信使。
孙策此举跟吕布一模一样——不高兴就杀人。作为一个放眼天下的人,怎么可以如此行事?这是非常失策的。
孙策很像他的父亲,勇猛且有野心,但也同样性子很急,控制不了自己。所以两个人都很短命,且皆死于小人之手。
我们常说“父子同命”,它有两个意思:一方面说如果不提高警觉的话,就会跟自己的父亲结局一样;另一方面是说如果提高警觉的话,就可以避免父亲当年的错误。
可惜孙策没有这样的警觉性。许贡告密是他的事,孙策根本阻挡不了。现在庆幸被自己发现了,就该好好应付,而不是意气用事。这种情绪化的反应,对孙策来讲是大大不利的。
孙策杀死信使后,为绝后患,又立刻前往许贡家中刺死许贡。我们不反对孙策杀许贡,因为那是他的事情,我们不是孙策,不能像“和事佬”那样说就是不该杀。
但是孙策太鲁莽了,要杀的话也要小心,最好引诱到别处去杀才对。可孙策却不这样,他公然跑到许府来杀许贡。
许府养了许多幕客,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主公被杀,传出去以后别人会说他们是吃闲饭的,无力保护自己的主公,他们的脸往哪搁呢?所以他们必然要为许贡报仇,这是孙策自己逼出来的后果,自己要去承受。
许贡死后,许贡的三名幕客乘孙策微服出行时,尾随在后,打算寻找机会刺杀孙策,恰碰到百姓沿街跪拜于吉道人,孙策大怒。
前面说过,孙策脾气暴躁,性子太急,气量也不够。他看到于吉受民众跪拜,心里很嫉妒——我才是江东的领主,百姓却怎么好像不认识我,单单去拜一个道人呢?
他为此恼怒不已。当然于吉也要检讨,如此招摇过市,心目中还有没有孙策?所以于吉也要为这些错误的行为承受相应的恶果。
面对于吉,孙策要么把他请来做幕僚或者御医,这样有点政教合一的色彩,也不失为一种办法;要么派人告诉于吉,不允许他这样,要行医的话,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要胡乱走动。
但孙策两种办法都不采用,而是看不顺眼就坚决取缔。他这样做,前途肯定会受到阻挠,气死自己也是活该。
孙策所犯的毛病,就是用于吉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于吉做错事,错在于吉,而受损伤的居然是他孙策,岂不是很蠢?所以,一个人因为别人做错了事情,自己去大动肝火,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很愚昧的。
张昭发现了刺客,便极力劝孙策回家。而孙策却误以为张昭此举也是因为害怕于吉道人,便非常生气,打算派人将于吉抓来问罪,不巧却碰到母亲也要出门去求仙问道,孙策不敢阻拦,不由得更加生气。
孙策见母亲竟然也知道他要捉拿于吉问罪的事情,非常生气。就问谁告诉他母亲的。照理说这是外事,怎么能和家事扯到一起呢?
这时张昭站了出来,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前面讲过,中国自古盛行人头主义,张昭完全可以找人开刀,让别人替他顶罪。
但是,如果张昭连这种小事都如此处理的话,那以后谁还敢跟他呢?如果是大事的话,张昭把所有责任推给一个人,让别人去承担,即使那人含冤而死,自己再照顾好他的家人,也还可以理解。
但现在只是小事一桩,充其量只是被骂一顿打两下,而且孙策比较尊重张昭,他承担下来,孙策自然也不会怎样,所以他这么做倒是正确的。
由此可见,张昭并非样样不行,否则也不会在孙策时期受到如此重用。孙策跟他有交情,而孙权跟他的关系我们接下来也会慢慢看到。张昭有自己的一套,只不过没有继续充实自己,以致耽误了自己的未来。
此时,孙策一心想要问罪于吉,对有刺客尾随之事,完全不以为然,还独自一人到山中狩猎散心。
许贡的三名幕客抓住机会偷袭孙策,孙策虽然拼尽全力杀死刺客,但是自己也身负重伤。
孙母说儿子遭此劫难都是因为心急气盛。从孙母的话可以看出,她虽没什么知识,没受过现代化教育,但她很清楚,孙策父子二人都很心急气盛,这是他们最大的缺点。
她天天和丈夫相处,又从小看着儿子长大,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但她知道归知道,却无法调整,无法改变,这是她的遗憾。
虽然她的话是正确的,但是一个人只能看出弱点而无法进行补救,毕竟还是不够。我们不能怪她——一个人无能为力的时候,也没有必要去负那个责任。
孙策母亲为保佑儿子早日康复,求来灵符挂在家中为孙策祈福,恰被下床走动的孙策看到,孙策便下令扯去,他不相信鬼神没什么不对。
其实孙策的自我牺牲是有价值的,如果不是他很有魄力地杀死于吉,禁止此类活动,现在仍相当迷信的江浙一带,这种风气可能会更加厉害。
所以他的贡献,在于使整个社会风气有所改变。不过为了达到目的,却要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我觉得很不值得。
孙策不喜欢迷信,可以采取诸多办法——劝导民众、制定法规、引导转移等,其实这些事情交给张昭去做就好了,张昭做不好再换别人,也不至于使自己气成那个样子。
孙策的母亲相信天和神的相助,这也没什么不好。男人天天在外面打仗,家里的女人当然会提心吊胆。她们寻求些精神寄托,也属正常。如果什么都不信,那才糟糕。
孙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好人,不会乱杀人,他跟人家去争斗,自然有他正当的理由,而老天一定会帮助好人,不会让儿子死去。有这样的信念难道不好吗?
中国人信仰天,其实就是信仰自然规律。我们有什么迷信的?相信老天爷迷信吗?其实老天爷就是天道,天道就是自然规律。
自然本来就是有规律的,如果连自然规律都不相信的话,我们还能信什么呢?可天是什么,自然规律是什么,古人根本没有办法说清楚,所以就制造出很多“神”来,让神来帮助解释。
能够明白难懂的道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神”。鬼神都是中国人想象出来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把自然规律讲得很清楚,我们就会说:你真神;如果讲得乱七八糟,我们也会说:你说的什么鬼话。
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一套东西,只不过后来的人不但没能好好了解,反而搞得迷信重重、乱七八糟,这是我们的错,而非老祖宗不对。
老祖宗并没把我们带到迷信中去,中国人一开始倡导的就是人本位,而不是神本位。西方才是神本位,西方人才迷信。
关于神鬼的概念,中西方是不一样的。但天长日久,我们搞混了,反而以为自己很迷信。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不迷信的民族,我们不能因为破除迷信而把天也丢掉了,那样就无法无天了,不是很糟糕吗?
所以孙母没有错,她需要这种安定的力量。不让她信仰天神,叫她如何度日?又让她怎么教育自己的儿子?因此她只有靠天,告诉家人不要逆天行事。中国人管皇帝叫做天子,都说自己是替天行道,也是正当的观念。
孙策见母亲不许扯去灵符,只能忍耐。数日后,孙策病情稍见好转,得知许昌使者来访,便匆忙召见。这回又是张昭的不对。
孙策中箭伤成那样,好不容易才有所恢复,张昭就直接带许昌来的使者见他,这样的部属是不称职的。
聪明人应该想一想,以孙策的个性和现在的处境,是经不起这种打击的。张昭事先应该跟使者讲清楚,见了孙策,你只能讲些什么,讲完你就离开。
哪怕是推说肚子痛,找个借口赶快离开,不就没有事了吗?可张昭没有,看他们东扯西扯,他却站在那里无动于衷,最后使者将郭嘉说孙策性急少谋,只有匹夫之勇,日后必将被小人谋害的话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果然差点把孙策气死。
对孙策来讲,想要改变自己的脾气,几乎是不可能的,说破大天也没有用。张昭此时才让孙策不要生气,简直无异于是废话。
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尽量不要惹孙策生气才是对的。张昭不去避免,又劝孙策不要生气,那孙策只能是更生气了,这就是下属没能尽到责任。
在经过了许贡告密、郭嘉的言语打击之后,孙策更是坚定了攻打许昌的决心,于是在城楼设宴款待部属,共商伐曹之事。
忽闻城楼下百姓围拜道人于吉,诸将皆交头接耳,无心再听孙策说话,孙策大怒。他说于吉煽惑民心,派人捉拿于吉斩首。
如果于吉是第一次这样,相信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影响,一定是有过好多次了。这些官员听说于吉经过,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也并非故意去气孙策,而是他们经常如此,已经养成习惯了。
他们觉得以前可以,现在为什么不可以呢?其实孙策应该警觉到,以前没有规定,现在下道命令就能明令禁止吗?恐怕也不会有效。
我们常讲三申五令,就是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要求,实在不行也可以杀一儆百。连孔子都说,没有教他好几次,就去处罚他,那是不应该的事情。
人往往因为脾气不好而生病,因为生病而更加脾气不好,孙策就是这样。要是换作平常,孙策也不至于那么恨于吉,那么反感众将交头接耳。
只是现在他身体不好,又在气头上,所以才会做出这种极端的行为,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但是,这些也是可以避免的,没有避免恰恰说明左右没能尽到部属应尽的责任。
文官武将联名作保劝阻不要杀于吉,孙策更是火冒三丈。孙策并非那种很霸道的人,他平时很重视文官武将的意见。
以往大家的意见,他都能尊重、采纳,为什么现在不行了呢?因为一个人被气到如此地步,已经失去理性了。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人赶紧把围拜于吉的人群驱散,那样或许还可以补救。
但是文武官员没有人站出来这么做,反而让孙策走到于吉近前。孙策走近后越看越气,情况变得越加不可收拾,以致谁都没有办法挽救了。
就是这一系列的不凑巧,才造成了最后的不幸。所以,什么叫做不幸?不幸就是不凑巧加不凑巧再加不凑巧,一连好几个不凑巧,就是不幸了。此时不管对孙策来说,还是对于吉而言,都是如此。
孙策不听众官劝说,执意要杀于吉,不料,母亲却亲自赶来劝阻。孙策不听。如果是在平常,孙策一定会听。因为他很孝顺,生怕母亲生气,只要母亲讲话稍稍严厉一点,他都一定会听。可到了这个地步,他能怎么办?
这种关头,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悬崖勒马的时候。如果最后一步能够收得回来,那就是了不起的人。
孙策没有这样的素养,控制不了自己,最后终于连人带马一起翻了下去,同归于尽。
可见,很多事情如果事先不注意,弄到非常严重的时候再去想办法,那是来不及的。孙策的悲剧,恐怕很难避免,因为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几乎是无法解决的。
孙策杀于吉,是不是十分不妥呢?妥与不妥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在所有人都来劝阻,甚至他母亲也都出面的情况之下,孙策口吐鲜血,却还执意要杀于吉,这又何必呢?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有人都会感觉到,这件事情确实非常严重,孙策的决心是不可改变的,虽然孙策死了,但他的意志要继续贯彻下去。
所以孙策的死还是有贡献的,我们不能说他这样完全是错的,虽然不妥当,但也有其用意。
其实,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孙策即使不这样,恐怕也是命难长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孙策以无比的毅力,做出如此重大的事情,也算是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价值。
百姓哭喊于吉,孙策见状气得晕死过去。孙策卧病榻上,孙母问医官孙策的病情,并言明有话直说。
医官说他体内箭毒未消,又遇怒气冲犯,已是绝脉,老夫人反而不慌乱。我们常说一个人哭得很伤心,其实这句话有一点问题,一个人伤心到极点的时候,是哭不出来的。
所以老夫人此时并没有哭哭啼啼,何况看罢这一段的过程,她早已心中有数,儿子注定活不了了。所以当大夫说出实情的时候,她也很平静,认为此时料理后事比较重要,而不是在这儿哭成一团。
一般家里的老人死了,儿女们会哭成一团,因为并没有什么财产可争,自然就一心一意哭老人去了。
但为什么富翁死的时候反而没人哭?因为孩子们都在算计:财产会在哪里?我赶快去抢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有权有势的人,要趁着权势仍在手的时候,赶快交代后事,否则自己死后,儿女连哭他的心思都没有,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人不要太有钱,这样死了以后,子孙才会安心地哭。可见,有钱人有有钱人的好处,没钱人有没钱人的坏处。
现在孙策已经绝脉,他首要的事情就是交代后事,因为他毕竟是江东的领导,不能说闭上眼睛就走了,那不行。
孙策召唤弟弟孙权上前,说当今天下大乱,以江东作为基业大有可为。并说如果是阵前厮杀,争雄天下,孙权不如自己;但举贤任能,力保基业,自己不如孙权。
他要孙权牢记父兄创业的艰难,好好经营下去。就这样孙策将位子传给了弟弟,而不是他的儿子。
孙策接受父亲基业的时候,还没有多大的地盘,可以说孙坚留给他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他正是秉承父亲遗留的这种精神,开创出了一片更为广阔的疆土。
所以,当他再将基业交给孙权的时候,一定会很谨慎。此时孙权的年纪还很小,站在孙策的床前完全是一副唯唯诺诺不争气的样子。
孙策虽然已经绝脉,可见此情景,仍气得把孙权一把推了出去。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弟弟明白:我跟父亲一辈子辛苦创下这份基业,今后就靠你了,你要好好继承才是。
任何人,面对自己接班人的时候,都是一心一意地希望后人能够将事业承担起来,使之生生不息,不要枉费前人的一番苦心。
我们看到,孙坚打到最后命都没有了,孙策打到最后命也没有了,然后这么大的一片疆土交给孙权这么一个小孩子,而且他一坐竟是五十二年。孙权做了什么?有没有继续扩大疆土?有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都没有。
今天有很多企业家,赚了很多钱的时候就问我,为什么自己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我都会反问他,你是想听好听的话还是想听实在的话?
他说当然想听实在话,我说现在没有其他的人,我可以跟你讲实在话,如果有其他人我一定讲好听的话。他说那什么是好听的话?我说就是你有才干,有眼光,有魄力……一百个优点都不止,但那都是废话。他说那实在的话呢?
我说真正实在的话就是很简单一句——祖上有德。他愣了一下,然后点头说,好像真是这个样子。
中国人什么都可以不信,但一定要相信一句话,叫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善之家必定会有一番值得庆祝的事情,如果连这都不相信,那人生就毫无规律可言了。
孙坚、孙策父子都没有坏念头,没有滥杀无辜,没有横行霸道,没有鱼肉百姓,没有穷奢极欲,而且都很孝顺父母,照顾部属,尊重老臣,很想为百姓做些事情。这就是积德,积德会让后代有更太平的日子过。
所以,孙权如果懂事的话,应该常常从心里感谢他的父兄,想想他们有什么优点,好好去发扬;有什么缺点,尽量去避免。
可惜孙权也只做到了一部分,将来慢慢可以看出来,他做到的只是避免像父兄那样死得早,而他自己要死得慢一点,其他的好像也都不行。
假如我是孙策 应该用刘备那一套利用道士把人心拉拢过来 自己也不会绝命
能理解孙策的心情,怎么都这样的,没人一个人能理解我,气煞我也。
我爱孙策~孙策如果谨慎一点,三国最终必归江东!
许昌信使匆忙见,郭嘉妄言孙策病。 轻而不备易被刺,性急少谋性命短。 怒斥奉孝匹夫言,试问张昭何心意。 孙策改变难过天,左右无为病加重。
安定力量母心安,神鬼东西有区别。 母亲不许撤灵符,只好忍耐就此过。
国人自古信上天,天道乃为自然律。 华夏从来不信教,人本思想贯古今。 为释天道创神仙,神鬼帮人说天道。 中华民族无迷信,西方才是迷信教。 我破迷信破天到,无法无天自取辱。
不信鬼神破迷信,方法不当气伤身。 家母在家为祈安,身心安宁无他法。
体统天下功许昌,吴郡太守信告曹。 亲杀信使再杀许,慕客遭羞暗杀来。 百姓跪拜仙于吉,孙策见状不跪拜。 张昭见刺劝离开,误会张昭气上头。 招来于吉欲问罪,求仙问道家母去。 兴师问罪问家人,子布自认未迁罪 问罪于吉自狩猎,刺客偷袭遭毒箭。 杀死刺客伤势重,心急气盛母析因。 家人求符祈平安,醒来见状叫撤去。 母亲阻拦有今日,孝顺母亲策无言。
继承父志创大业,为统天下欲功曹。 自拔江东豪气横,勇猛精进弥似坚。
孙策是天蝎座吧?急躁心眼小。
听友105832798 回复 @听友215634375: 要是我,我也处死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