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坏人和好人都要报怨以德吗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为就为,无为就无为,怎么扯在一起呢?那是不是你做到,人家好像没有看到一样。
那就鬼鬼祟祟嘛。不是,都不是,你要有为,但是要在无为的时候去有为,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众人不知不觉当中,你已经做完了。
所以我们现在说,你要三令五申、你要大张旗鼓,那不是要惹人注意吗?那反而引来很多争论。
比如说农夫好了,农夫他种秧的时候,时间一到他就去种了,他也并没有敲锣打鼓,他也没有说是开会讨论,他还没有发出很多规定,秧已经插好了。我所做的都是大家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那我就无为了。
为无为,是为而无为。我在做,但是我并没有想说我在做事情,为什么他们都没看到?我做事情将来有没有功劳?
我做了事情,功劳会不会被抢去?想那么多干什么。为以无为,我都在做,但是我并不想那些大家想的事情,我只想说自己这样做有没有违反自然规律。
我非常单纯,只想这个而已。我顺其自然,好像没有在做什么,轻松愉快,这叫“为无为”。
事无事,用没有事的态度来处理事情。他处理事情的时候,不是紧张兮兮的,而是可以兼顾所有的事情。
你看很多人做了事情不得了,不要你管,我在忙,你没看到,电话给我关起来,这还做什么事,那你怎么还能做到“事无事”,就要你洞察先机,你知道时到了没有。
时没有到去做,那得不偿失;时过了再去做,就吃尽苦头。我会待时,等时到了我就出手,但是事先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也没有看到,我又不会张扬,时间到了,人家不知道,我知道,我一出手就解决了。然后说你很辛苦,我没做什么。
味无味,就是品味。在没有味道的时候去品味。如果这个鸡汤鲜不鲜美,他放了很多味精,也加了很多调味素,是品味不出来的。
现在我们就是被这些调味素搞得很凄惨,牛肉丸没有一点儿牛肉,葡萄汁一颗葡萄都没用,所有味道都是不真实的。
“味无味”,真正的味道就是不添加任何东西,纯自然的,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感觉那个没有味道了,现在我们吃的不是太咸就是太油,然后搞到最后身体都不好。
我们读“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总觉得老子是在耍阴险,我明明在做,好像没有做一样。实际上在做,嘴巴上却说没有做。
在大家都认为这个时候不应该做的事情,我去做。我不做则已,一做就让大家都知道我在做了,这个也不对。
而是我顺着自然去做,做到大家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就没有什么稀奇了,那就叫无为。所以老子一直告诉我们,无为就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大小多少。这四个字再简单无比,反正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大就是小,不是多就是少。老子把大小多少讲得太妙了。
他说你要用小来治大,要用少去应多。一件事情看起来很大,无从下手,你就从小的地方去做。
比如现在的警察,外面群众一大堆,你跑出去跟他们谈,一定吃亏,说不定哪一个人,捡起一块石头丢过来,当然你就会生气,或许还会失去理智,那就叫添乱。
会处理的警察很冷静,他会说现在天气很冷,大家穿得不够,我们里面位子虽然不多,但是可以有10个代表进来,请你们推选10个代表,我们到里边好好谈一谈,其他人回家,保暖最重要。
群众一听很有道理,然后10个人到了室内,到了你的地盘上,他们的心态自然会调整,自然比较理性。
这种处理方法就是“事无事”,明明有事,但是你把它处理得好像没有事一样。10个人进来后,给倒茶,大家一喝,情绪稳定下来了。
有什么事大家推来推去,都说没有关系,效果完全不一样了。不是拿麦克风在那喊。
“大小多少”,看到大的你慌张了,那就处理小的好了,因为所有大东西都是由小的构成;看到人多你就紧张,那你找其中几个人好好谈一谈就好了。
报怨以德。这是最受大家误解的。报怨以德,何以报德,那人家对你好怎么办?人家给你难堪,人家增加你的麻烦,甚至人家打击你,你就用德去报他。
如果坏人你用德报他,那么好人你要用什么报他呢?所以很多人就认为没落子这个也太过分了,完全没有是非。
其实老子讲的报怨以德,是事前,不是事后。已经产生了,你还以什么报德?你看你从大小多少,你把他们的逻辑推广一下,老子在告诉你,你要事先防范。
事后会有报怨,事后会有仇恨,你就要事先施德来预防,用德来预先防止人家对你的报怨。
图难于其易。要做难的事情,先从最容易的做起。比如考试,试卷一发下来,糟糕了,10个题目我只懂两个,其他8个都不懂,怎么办?
然后就一直在想,这个不懂的非把它突破不可,最后时间用光了,连那两个会的都没有写,就0分了。
我一看只有两个会,8个不会,那没有关系,先把两个会的快速地写好。最起码先稳住,因为你的时间有限。
然后慢慢去突破难的,说不定后面反而觉得这没有什么难的,整个化解掉了。其实所有的难题都有容易突破的那一点,你就从那点开始。
为大于其细。大作用都是从小处着手。 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最困难的事情要从最容易的小事去做。
天下大事, 必作于细。天下最伟大的事情,大多从最微细的地方开始发端。
比如孔子,孔子一号召,三千弟子就来了?不可能。孔子开始带一两个人,越带大家觉得跟他学很好,其他人自动就来了。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从小的地方开始,然后慢慢才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发展,最后变成很大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所以你去看历代的圣人,他们绝不好高骛远。好高骛远的人根本就做不成大事,眼高手低,最后一事无成。不好高骛远,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反而能够成其大事。
夫轻诺必寡信。你看看那些随便答应人家,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最后都是做不到,都是没有信用的。
因为他讲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时候,他并没有了解事情的整个状况,等他看懂这个状况那根本不可能嘛,那不可能,你已经答应人家了。不是欺骗,而是没有信用,因为你答应得太快了。
多易必多难。你看着容易的反而越来越困难,你刚开始看到很难的,结果越来越容易。
所以,我们一般人见大人物要小视之,才不会吓自己;见小人物要大视之,才不会去惹他。
见难事要从容易处去看它,见容易的要想好像没有那么容易,要更加小心一点儿,这当中可能有很多隐藏的陷阱自己没有发现,这样就好了。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这样我们才知道,圣人做任何事情,都抱着一种不容易、不简单,要谨慎、要小心的态度,所以最后他都没有困难。
如果圣人说,我已经到这个地步了,谁难得倒我,这种小事情不用操心,那就是大意失荆州。孔明那么了不起,他怎么可能没有算到关公会失掉荆州?
他老早就知道了,只是一开始,他处理得不是很理想,事后又很难去补救。我们常常讲艺高人胆大,最后是吃亏的。
精于游泳者才会死于水,看人家跳水容易得很,你去试试看,一栽下去就出不来了。另外有人说跳水不容易,看看气候,看看水流,看看今天自己的状况怎么样,这种人永远不会死在水里面。
圣人照理说不应该有难的感觉,可是他虽然是圣人,犹难之,还是不认为任何事情是那么简单的,还是多多少少觉得自己要小心,因为可能碰到困难。
因此他“终无难矣”,即从来不会碰到难题。像这种事情我们要把它搞清楚,才有办法真正了解《道德经》,它给我们的具体的方法。谢谢大家!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讲的非常有道理
见大人物要小视之,见小人物要大视之
由易而难
践
为无为,是为而无为
谢谢幸苦了
1
>…-伞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凤翔887: 亲爱的易友,感恩关注,感恩支持,一路的陪伴,感恩相随!祝您福满乾坤,元亨利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