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救人救物的五个善行与善德是什么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这是我们用来救人救物的五个善行、五个善德,合称为五善。下面,我们来分别说明。
“善行”,就是善于做事的人。“行”是行事,“善”是善于。善于做事情的人,一定能够以简驭繁,即把很繁杂的事情,弄得很简单,让大家都看得懂。
而不是把很简单东西,搞得很复杂,让大家都看不懂,想配合也无从下手。顺着正道,不留任何痕迹,这样叫作善行。
现在的人,刚好相反,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那不是上乘之人。以前的修道人,所经过之处,一点儿痕迹都没有。他们做事情,方法正确,方式也合适,轻松愉快,就好像船在水上驶过去,一点儿痕迹都没有。
现在的人,凡走过去的,必留下一大堆后遗症。这个后遗症,让后边的人感觉到很为难,不知道怎么下手,不知道怎么处理。
各位可以看看工厂遍地建起来以后,所造成的严重的水土污染、环境污染,是不是这种情况?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读读老子这一句话,善行是没有车走过的痕迹的,叫作无辙迹,即不留任何痕迹,不留任何后遗症。
“善言”,不是教我们要会说话,老子是不鼓励会说话的,因为言多必失。
“善言无瑕谪”,意思是说话谨慎的人,不会留下任何毛病让别人来指责。现在的人,一讲话就漏洞百出,一讲话就被别人批评得一文不值,实在非常糟糕。
一个人讲话要发乎真心,要合乎天理,没有任何把柄,没有任何毛病,不能让别人指指点点,认为是胡说八道。这是每个人都要去修养的。
“善数不用筹策”。“筹”,是筹码;“策”,是计算的工具。一个很会计算的人,根本不用计算机,连算盘也不用,因为他心中有数。
现在的人非常依赖工具,好像没有工具,就一筹莫展。中国人以前心算是很厉害的,现在却越来越糟糕。
工具越来越方便,人们过度使用并依赖,这就是向外去发展,却把内在的东西忘记了。
“善闭无关楗而不开”。“关楗”,是指门上面把门拴住的木栓。真正会关的人,不用任何机关,不用任何门闩,可是别人就打不开。
我曾经见过一个人做了一个盒子,盒子当然是可以打开的,但四方八面看来看去,却找不到关楗在哪里,让人无从下手。当然他自己开得了。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一般来说,要把东西捆绑起来,最起码得用根绳子,才能捆绑牢实。但是别人只需一把刀,就可能砍断绳索。
一个善于捆绑的人,是不用绳子的,可别人就是解不开。这是心结,既是心结,哪里去找绳子呢?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很厉害,实际上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老子接着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圣人了不起之处在于他只会救人,不会把人丢掉。
现在的人不是,动不动就说,再不听话,我开除你!像你这种人,干脆离开算了!这就不叫圣人,圣人常常去救人,什么人都救,所以他没有弃人,没有弃人就是一视同仁。
我们中国人,讲的是自然的结合,讲的是亲如一家人。他没有结可解,没有法可施,没有约要定。
动不动就要签合同,签契约,坦白讲,对中国人是不管用的。人人真正发自内心,把所有人都当一家人看待,你就能把人待得好好的。
下面老子接着分析“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常善救物”,就是依照自然规律来救物。“故无弃物”,所以没有任何被抛弃的东西。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这是不是要大家吃素呢?其实吃素也不对。你不吃牛羊肉,去吃植物,难道植物没有生命吗?
所以,我们说人很奇怪:我们不能吃牛,不能吃羊,因为它们是有生命的。那你去吃萝卜,萝卜没有生命?去吃青菜,青菜没有生命?
我不晓得大家的标准在哪里,这都是自己骗自己,根本不是这回事。其实老子是讲,草长大了就是给牛羊吃的,它无怨无悔。牛羊长大了,是不是给人吃的,就不一定了。
我来讲一个故事,大家就容易理解了。北美洲有一个地方,那里有一种牛叫作“buffalo”,后来翻译成美洲牛。
当地的居民印第安人,经常杀美洲牛来吃。后来,欧洲的白种人来了以后也杀这种牛,大家纷纷骂他们太残忍。
很多白种人就觉得很奇怪:印第安人杀牛可以,怎么我们杀牛就不行?这说明,他们没有读过老子的书。
印第安人杀牛,是为牛好。他们在杀牛前,会把牛皮披在自己身上,混到牛群里面去,带领牛群走到悬崖边,自己先往下跳。
牛群误以为同类在跳,便跟着往下跳。结果,凡是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还能够活的,说明品种优良,于是就保留了下来。
如果跳下去摔死了,表示这样的牛不行,长大了也没用,便杀来吃了。而白种人来了之后就不一样了,他们用的是枪。这不是残杀动物是什么?
用老子的话讲,就是任何事情,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没有绝对的有跟无的差别。
我们再强调下,为生活而吃牛羊,没有问题;但是以残杀动物为乐,就不可以。这就是区别。我们不可以通过爱护动物,来彰显人类的伟大。
我们没有反对任何事情,只是过分强调吃素,我是不太赞成的。大家去看事实好了,吃荤吃出很多毛病,吃素同样也吃出很多毛病。何况,真正的佛教徒是不可能吃素的。
当年,释迦摩尼佛的弟子是托钵化缘。和尚拿一个碗,他不需要说话,人家看他拿一个碗来了,自然清楚是什么意思,就把家里的饭菜给他吃。
他能不能说:“拜托,我要吃素啊?”那他自己就饿死了,而且是活该。吃素,是梁武帝搞出来的。他是什么动机,我们不知道,可能是为了彰显他的伟大。
所以,达摩来了以后,就很坦白地告诉他毫无功德。我想,这个意思跟《道德经》是很吻合的。
老子在“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之后,接着告诉我们:是谓袭明。“袭”,是承袭;“明”,是常道。“是谓袭明”,是说这是承袭常道的一种很好的表现。
我们中国人常常讲,冥冥中暗合天道。其实,任何东西,只要冥冥中暗合天道,都叫袭明。再浅薄通俗一点讲的话,就是凭良心。一个人凭良心,无私无我,就能够袭明。
下面这两句话,是非常有趣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不善人,到底讲什么?
本来,老子认为,对人是不可以这样分的。为了方便说明,他把人勉强分成善人与不善之人。不善人,就是说一个人不是善人。
善人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是那些不善之人的老师、榜样而已。他把你当榜样,你才是榜样;他不把你当榜样,你算老几?这就是老子一再讲的,圣人不能标榜自己是圣人。
一个人做好事,不能标榜自己在做好事;一个人救人不能标榜自己幸好救了别人。
所以,老板不可以跟伙计讲:我对你那么好,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话是不成立的。
你要对他好,是你的事;他要怎么样对你,是他的事。每个人都是自作自受,这才符合天道。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但是,这由不善人自己来决定,而不是善人来决定。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资”,是取用。“不善人”,是善人能够发挥善的对象。比如说,一个人很想行善,手上拿一把钞票很想施舍,但谁都不要的时候,这些钞票有什么用?
所以,行善者要谢谢那些被行善的人:好在有这么多乞丐,我的钞票才有出路。行善就要有这样的心胸,正因为有很多不善的人,你这个善人,才有发挥善德的对象。
这两句话很不容易去体会,因为一般人做不到。老子在这一章的最后说: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这是非常精要而且微妙的道理。
你看现在报纸也好,媒体也好,都打了一个老百姓有知的权利,我不晓得什么叫有知的权利。
然后就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而再、再而三地渲染、扩大,搞的大家都知道,这有什么意义呢?
你看以前自古就有同性恋,哪里没有同性恋,只是偷偷摸摸。偷偷摸摸你也不要报道它。就当没这种事一样,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就没事了。
但现在不行,要游行,要合法化。然后当道总理,她还要带一个同性的,说是她的眷属,搞得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去称呼她。
“虽智大迷”,虽然这样的人是有知识的,但却是一些大迷糊。非要把那些事情报道出来干什么?如果不报道,只有少数人知道,就没有什么事。
一报道出来,很多人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做,就敢于公开。“是谓要妙”,这就叫作要妙。就是说,这种很精微、很微妙的道理,难道都不懂吗?
老子不是要骂人,他只是很感慨:这种简单的事情,怎么大家都搞不清楚?这么明白的道理,怎么大家都听不懂呢?抑恶扬善的意思,不是把坏的遮蔽起来。
坏的事情,应该暗中去处理,去化解掉,不要让它再发生。好的,就把它宣扬出去,成为大家模仿的对象。为什么一定要解释坏的一面呢?
其实,我们自从有一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以后,大家就觉得,我们应该从坏的方面来看中国人。看不起自己人,作践自己人,认为自己人都是丑陋的。
那我问你:“你不是中国人吗?你不丑陋吗?”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不要认为自己比别人高一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最后谁先倒霉,历史已经无数次给了我们答案。
老实讲,中国人骂来骂去,到国外还是和中国人在一起。如果你有种,就不要和中国人在一起。
这就是“虽智大迷”,看起来好像很有知识,实际上是个典型的大迷糊。老子讲这些话,是语重心长的。
他认为,人没有权力去分谁好谁坏,没有权力去标榜自己比别人好。其实,一个人比别人好,是有很多原因的,不只是你所了解的那些,其中还有太多,是一般人绝对想不通的。
老子因为他是研究天道,你看从天的角度来看,万物是齐的。我们看都不齐。其实,万物都应该看齐。就像再高的楼房,只要你到卫星上面看,都是一样的,高多少,高那么一点点而已。
因此,他下面就要告诉我们,大道为什么没有分。所以接下里我们就要看大道无分的要旨。谢谢!
真学佛的人是吃素的,也吃肉。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369653582: 中华文化的传承,靠的就是一代代人的赓续努力,感恩您对国学的支持,一起加油!
听解道德经突然之间烦脑少了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听友258938538: 真的是难得的体悟,欢迎您和我们多多交流,分享您的心得和感悟。
上一章,讨论了一个王道之人要重、静,不可轻、躁。这一章,又讲到了五种善: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各种善,都蕴含着技巧和要求 ,蕴含着两个字——【明、妙】。所以圣人对事对物,都也蕴含了明、妙二字——善救人,善救物。能够做到:无弃人,无弃物,贵其师,爱其资。这样才妙。【袭明,无形之中,符合天道,也就是做人做事凭良心】【印第安人杀牛方法】【真学佛的人不吃素】
吾师之教,相见恨晚
谢谢困难,磨砺了我的心性。
解不出言外之意,妄称高人,逻辑不通。
为生活吃牛羊,没有问题。但是虐杀动物,就是错的。赞同。
积善积德,顺势而为
现在人做事留下的后遗症太多了。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曾仕强学堂 回复 @凤翔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