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集:双赢还不够,“三赢”才能打破销售僵局

第19集:双赢还不够,“三赢”才能打破销售僵局

00:00
07:03

第19集:双赢还不够,三赢才能打破销售僵局

 

你好我是张璐,欢迎来到我的销售思维课。

 

在前面的课程里,我们已经讲过了要如何洞察生意和了解客户。有了这两个部分的准备工作,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谈“价值共创”这个概念了。

 

我在讲第十一章,价值链的时候,就提出了这个概念:如果你只是和你的客户,针对一瓶洗发水到底卖18元还是17元,在那里讨价还价的话,你们的合作就变成了零和博弈。采购价便宜了一块,客户就多赚了一块,你就多亏了一块,反过来也是如此。大家并没有“把饼做大”。不过在考虑如何把饼做大之前,你要先改变传统销售的一个错误心态,就是单纯地追求“双赢”。

 

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咦?很多书里不是都说了,要和客户双赢吗?怎么现在又变成错误了?要知道,双赢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而有很多销售,又会把这个“双赢”,扭曲为“千万不能让客户输”。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这样的姿态,那么,你的谈判竞争力就会被严重削弱。因为对方“吃定”你了,他知道你害怕失去他这个客户。

 

我在刚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这种患得患失的情况,总觉得自己是销售,是乙方,客户得罪不起,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结果每次让步,换回来的是对方更大的欲望。因为他知道,你是软柿子,那就拼命去捏。

 

你也许会问,那怎么办?我是销售,是乙方,客户是甲方,是朝南坐的,相对他而言,我就是弱势的。但是,我还是很希望能够促成销售的,那该怎么做呢?

 

要想跳出这个困局,你要寻找的,是三赢,而不仅仅是双赢。而三赢,正是价值共创的精髓。我来给你解释一下。

 

首先,这个三赢的第三方是谁呢?那就是甲方的甲方,客户的客户。要知道,再强势的客户,他在商业合作链里,也不可能是孤立的。他总是有下游的,也就是他的甲方。

 

比如,你是快速消费品的销售,你的客户是电商、大卖场。那么,你的客户的客户,他们的服务对象,是购物者。

你的需求,是卖出更多你们公司的产品。而你的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这些采购,想的是从你这里要到更低的进价,更高的返点、卖出更多的商品。当然,这里的产品,未必是你们家的;但是,你客户的客户,也就是这些购物者,他们才不在乎采购的需求。他们关心的,是能不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他们想要的产品,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等等。

 

在这里,这三方,是有不同的利益点的。比如,作为供应商,你希望客户进更多你的产品;作为零售商,你的客户未必这么觉得:对他们来说,反正这么多供应商,进谁的货好像都一样;而你客户的客户,也就是购物者,则更关心产品的性价比。

 

这时候,如果你能够抓住第三方,也就是购物者,那么这根价值链就被串起来了。现在流行的行业趋势是什么?购物者选择这个品类的时候,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目前他们的痛点有哪些?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类似这种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都可以帮助客户提升购物者的用户体验。

购物体验好了,购物者就愿意多买你的产品,客户自然也愿意多进你的产品。产品销售得好,你可以从公司申请到更多的资源和政策,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而当你和你的客户,去讨论他的客户关心的问题时,通常他们是不会拒绝的。

 

假如你是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教育的课程销售,你的客户是家长,而你的客户的客户,也就是他们的购买使用对象,是孩子。

你关心的,是把课程卖出去。客户,也就是家长们,关心的是你这个课到底有没有效果,价格可不可以优惠。但是,课程的有效性,在他们付款之前,是比较难界定的。而如果大家只是在价格上扯来扯去,无论是谁赢了,都是一种零和博弈。聪明的销售,则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也就是家长们的服务对象。

孩子学习的问题是什么?他的性格怎样?遇到哪些学习上的挑战?他对哪些教学方式感兴趣?以前接触过哪些辅导的方式?多和家长讨论这一类问题,他们是不容易拒绝的。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则会让你对课程的介绍更有针对性,让家长感觉到这个课程确实是适合他的孩子的,因此就更容易提前认可课程的有效性。瞧,这里用到的,就是我们之前讲的望闻问切里的问字诀呀。

 

再比如,你是对公的大型设备的销售,你的客户,是大型国企的设备采购部,你的客户的客户,是这些企业的内部使用方,比如运营部、工程部。

这时候,你关心的是产品卖不卖得动;你的客户,也就是设备采购,他们更多关心进价低不低,质量好不好。但是,使用方,也就是第三方,比如运营部、工程部,他们对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售后服务、使用效果等等的需求,远大于价格。但是,他们对于采购,又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所以,你在销售的过程中,就要把使用方拉进来,把你的设备在这些方面的优越性充分地去展示出来,并且,通过他们在这方面的专业度,去影响采购部门。

 

追求三赢,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双赢而双赢,就是我这一章想和你分享的。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这种三赢的哲学,也无处不在。

比如,当你在说服别人按照你的方案、建议去行动的时候,如果遇到对方和你的目标是冲突的,这时候,千万不要情绪化。因为的确对方和你的需求,如果看表面,就是不一样的。比如,你是运营部,你希望公司进货多一些,避免缺货。而仓储部,则希望公司少进一些货,因为货多了,仓库放不下,管理的复杂度和压力也会更大。

这时候,如果站在你们自己的立场上,是不可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的。那么,第三方,就要是公司的业绩。到底多进货,还是少进货,不应该从部门的KPI需求出发,而应该从对公司有利的角度出发。公司的财务目标是什么?目前完成了多少?如果还不能解决,你们可以再请出大老板进行最终的协调。

 

当然,要想把饼做大,光靠喊口号,也是不行的。你需要基于对客户、顾客的洞察,提炼出有价值的价值链。这就是为什么客户渗透如此重要。我非常建议你,在你去正式和客户开始销售之前,把你的客户,还有第三方的需求,认认真真地做一次望闻问切。在这个基础上,找到三方的利益共同点,最终进行销售策略的设计。

好了,这一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张璐,咱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czheng

    讲讲销售就好了,职场讲多了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