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集:避开4个客户沟通雷区,创造更开放的销售氛围

第25集:避开4个客户沟通雷区,创造更开放的销售氛围

00:00
08:18

第25集   避开4个客户沟通雷区,创造更开放的销售氛围

 

你好我是张璐,欢迎回到我的销售思维课。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存在着一扇看不见的窗户的。我们把它叫做沟通之窗。其实,指的就是沟通时的氛围。因为它像窗户一样,可以完全打开,也就是沟通的氛围非常开放;也可以紧紧关闭,也就是说,沟通的氛围非常封闭。

当窗户打开的时候,你可以和对方无所不谈,畅快淋漓。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对方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时候,信息的交流和交换是非常充分的。而当沟通之窗关闭的时候, 交流就变得非常费劲。不管你说什么,对方要么置之不理, 要么不停反对。面对沟通之窗关闭的人,你常常会怀疑人生:对方究竟有没有在听我说什么?

这一章,我们就要把沟通之窗这个概念好好讲一讲。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要保持顺畅的交流,双方的沟通之窗就必须是打开的。在沟通之窗关闭的时候,任何交流都是低效的。这一点适用于你和老板、同事、朋友、家人之间的任何沟通。

 

然而在沟通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用一些错误的沟通方式,导致沟通之窗关闭。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最常见的四个雷区: 

 

第一个雷区,贴标签:这是沟通中最常见的一个障碍,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先入为主”。指的是一个人在了解真相之前,就过早地带着价值判断,或者说是自己固有的看法,直接给别人贴上了一个标签。这样做,不但会关上你自己的沟通之窗,也会让对方关上沟通之窗。

比如,你在心里早就已经认定你的客户就是一个贪婪的人。那么,当他说出“我们公司对我有更高的利润要求……”的时候,恐怕你就很难真正地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你只会觉得,对方是在为自己的贪婪找借口,因此就不会想听他说为什么会有更高的利润要求、他到底遇到了什么压力;反过来,对方发现你是这种态度,也不会和你再继续交流。

在现在这种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的社会,这种“贴标签”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想想我们在微博和朋友圈里看到的信息吧。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还没有了解真相,或者没有完全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就给某个人,或者某个事件贴上了标签,然后会在评论,转发时都带上这种标签。比如当年非常火爆的“罗一笑”事件,后来的“刘强东”事件等,都属于一开始的大众认知和最后的事实出入极大的。而一开始导致舆论一边倒的原因,正是这个过早的价值判断。

我们都是普通人,为了更好地认知周围的人和事,有各种标签是正常的。但是,在沟通中,当价值判断过早出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不要光看表面和片面的信息,不要急于下结论,尽量不要以贴标签的方式去沟通,而是应该先了解表象背后的原因和真相。对方那么说、那么做,一定他自己的道理和想法,我们应该先听听对方怎么说,看看对方怎么做。这时候,我们之前讲过的客户渗透的望闻问切的四招,又可以派上用场了。

 

第二个雷区,固执己见。就是坚持一个僵化的立场,无论什么条件下都不愿意去变通。比如,你的客户和你商量一个物流供应链的改善方案,你的回答是“流程是不能修改的”,或者“我们公司就是这么规定的”。那么无论对方如何建议,这个死板的立场始终会成为你们的沟通障碍。那么,当双方意见不同时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建议大家再好好回顾一下我们在第二章,第四章里讲过的关于“拒绝”和“被拒绝”的知识点。

 

第三个雷区,漫无目的。销售沟通有别于生活中的聊天,侃大山。如果缺乏明确的目的,是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比如你漫无目的地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估计你的客户也会莫名其妙。很多没经验的销售,喜欢和客户寒暄用于破冰,这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寒暄时间太久,总是不谈正题,就喧宾夺主了。客户不知道你今天来找他到底要干什么,他对你的防备就会越来越高。这样,沟通之窗就逐渐关上了。所以,在沟通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的沟通目的是什么,并且在沟通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个目标,不要跑偏。


第四个雷区,时间压力。在忙碌的职场,时间压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常见的沟通障碍。你往往会听到客户跟你说:“我只有五分钟,就要去开下一场会了。”或者“我很忙,请直接说你的想法”。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议题,我建议你另约时间和场合,而不是跳到具体的卖进中,否则沟通失败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而我们在前两章讲过的金字塔原理和黄金圈法则,也是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那么,是不是只要避开了这四个雷区,沟通之窗就会自动打开呢?当然没有那么容易,以上讲的,只是帮助你避免了关窗。但是,如果要打开窗户,你还可以用到以下两个工具:

 

第一个工具,叫做“让对方容易回答的开放性问题”。因为,过于封闭的问题,往往不容易把对话进行下去。

比如:“你们部门这个月业绩完成没有?”完成了,或者没完成,沟通就结束了。

再比如:“你们对某某家的产品满意吗?”满意,或者不满意,又结束了。

这一类封闭问题有什么特点呢?你看,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已经被提问者圈定了一个范围的,对方只能在你圈定的范围内作答。看起来他好像是在主动回答,其实答案的设定权是在提问者。因此,封闭式问题对于打开沟通之窗的作用是很局限的。

而开放式问题是不设置具体答案范围的问题。例如“你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期望?”“如果要完成这个任务,你有什么建议?”或者是“我们怎么合作能够满足你的需求?”这一类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者不是就能够回答完的,至少要用一两句话甚至一段话才能回答完。问开放式问题,回答的主动权是在对方,因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打开沟通之窗的工具。

当然,你也要注意,开放的问题不能太宽泛。比如,你问客户,你对一带一路怎么看?这种问题就太大了,对方没有办法往下接。但是,你可以问:一带一路对你们行业或者对你们公司有哪些影响?你看,这么问,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第二个工具,叫对方问A时,你答A问B。刚才讲的是你应该怎么提问,现在我再来说说如何回答。当对方问你一个问题A的时候,你不要只会就A答A,你要学会演绎,既回答了A,又能够抛出一个B,把谈话继续下去。

比如,客户问你:你们产品质量如何?你可以回答:我们产品质量可靠,稍后我可以把质检报告邮件给您。然后,你补一句:除了产品质量,您还有其它特别关心的吗?或者,补一句:我们在服务上也很有特色,我给您详细介绍一下吧?这里补的这一句,就是一个新的话题点。当然,如果你对于A没有很好的回答,会让客户觉得你在避重就轻,转移话题。这个你要注意。

 

总结一下,这一章我给你分享了四个沟通的雷区:贴标签、固执己见、漫无目的和时间压力。你一定要尽量避免。我还给你介绍了两个打开沟通之窗的好工具:“开放性问题”和“答A问B”。希望你在正式的销售工作开始之前,就能有效地打开双方的沟通之窗。

 

好了,这一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是张璐,咱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娇pp

    听了以后有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