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傅抱石 《九歌图》: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072. 傅抱石 《九歌图》: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00:00
08:53

本期主要画作 


【作品】九歌图

【作者】傅抱石

【年代】近代

【材质】纸本设色


喜马拉雅的各位朋友,你们好,我是徐骥!上期我给大家讲了傅抱石的山水画《仰高山图》。今天呢,我再给你聊聊

傅抱石的历史人物画


中国艺术的起源,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大多都来自于宗教。比如,祭祀活动时,会有人吟诵、跳舞——大家可能会联想到“跳大神”的场景——也会有人将祭祀的场面刻画在石壁上,这都是最原始的艺术形式。


《九歌》最初就是楚国人每次在祭祀时表演的歌曲。后来,大诗人屈原进行了艺术再加工,创作了十一篇诗歌,收录在《楚辞》里,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九歌》。在诗歌中,屈原共表现了十位神灵,有至上之神东皇太一,云神云中君、太阳神东君、象征爱情的湘君和湘夫人、美丽窈窕的山鬼等等。


傅抱石为什么会突发其想,去为时代遥远的《九歌》做画呢?我们说过,与朋友的交往是影响傅抱石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上一期讲到的朋友是徐悲鸿先生,这期要提到傅抱石的另一位好友,是郭沫若先生。


在日本留学期间,傅抱石结识了当时在日本的文化圈名人郭沫若。他经常登门拜访郭老,一起探讨艺术、美学,郭沫若十分欣赏傅抱石的才华和勤勉,一来一往,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这期介绍的主要作品《九歌图》,就是傅抱石在郭沫若的启发下创作的。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纪念屈原的热潮。


郭沫若研究屈原已经数十年,借着这个契机,他出版了《屈原赋今译》,其中对《九歌》有着详细的解读。傅抱石怀着敬仰的心情读了这本著作。当时,正值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征集作品时期,傅抱石便决心以此为题,创作一系列作品,与郭老的这部名著相呼应。


但其实,傅抱石并不是第一个画《九歌》的艺术家,我们前面讲过的宋代画家李公麟,元代张渥,还有明代画家陈洪绶等,都创作过《九歌》为题材的作品。那傅抱石的《九歌图册》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给大家详细说说。


历代画家的《九歌图》,大多数都采用白描的手法,仅画人物,鲜有对场景的描绘。例如张渥的《九歌图》,白描人物庄严肃穆,有点像道教的神仙图谱。但是傅抱石的《九歌图册》就比较有人情味了。


我们就用第一册《东皇太一》来做比较。在屈原的《九歌》里,“东皇太一”并没有具体的形象描写,画家笔下的人物全靠自己的想象创造,自然就会体现出明显的个人风格。


张渥 东皇太一


张渥的“东皇太一”,头上戴着皇冠,神态庄重,身后跟随一位天女,更衬托出他高大威严的王者形象。



傅抱石 《九歌》东皇太一


而傅抱石的“东皇太一”加入了更多的场景描绘,他依据近大远小的原则,将整幅画面切割成三部分。中间是天女奏乐起舞,笔墨烟云随着舞姿回转,天女身后围坐着观赏舞蹈的文艺青年;画面最上端,则是东皇太一,他神情和蔼,略带笑意,一副慈祥的老者形象。这种人物的排列和对比方式,虽不点明,但更能体现出东皇太一至上之神的地位。



傅抱石 《九歌》云中君


除了东皇外,傅抱石的“云中君”也带有精彩的场景展现。图中,云中君身着红衣黄带,迎着朝霞,驾着龙车而来。傅抱石用红与黑的强烈对比,营造出气势磅礴、幽远神秘的画面效果。


除了对场景的注重,傅抱石笔下的女神,也是他《九歌》中一大特色。他做了许多以《楚辞》为题材的画作,其中最多的,就是湘夫人,我们就以《湘夫人》为例,来分析傅抱石笔下人物画的艺术风格。


从造型上看,傅抱石的《湘夫人》有比较明显的风格变迁



傅抱石 《湘夫人》 1943年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傅抱石首次尝试《湘夫人》的创作。傅抱石紧扣屈原所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画中湘夫人静静地站在树下,体态雍容典雅,脸色凝重地望向远方,她周围树叶飞舞,意境深沉。


傅抱石用这幅《湘夫人》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他把湘夫人比作渴望参战的巾帼英雄,将本该是描写爱恋的《湘夫人》升华到更高层次的家国情怀。



傅抱石 《湘夫人》 1954年


到了五十年代,傅抱石已经画了不少仕女画,人物描绘的风格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九歌图册》中的《湘夫人》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发现,人物不像前一幅那样忧郁宁静,这里的湘夫人更加秀气妩媚,身体造型富有动感。此时,中国迈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纪元,湘夫人神态豁然开朗,从低沉到灵动,从忧郁到平和,傅抱石的心境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


接下来,我们看看绘画技法


我之前说到,在山水画中,傅抱石受到了石□的深刻影响,顾恺之则是对他人物画有重要影响。我们前面讲过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在这幅图里,顾恺之使用了他最具代表性的“高古游丝描”,这种描法细嫩绵长,像蚕正在吐的丝一样。



顾恺之 《女史箴图》


傅抱石从中吸取了养分,在描绘人物时,细长柔软的笔触塑造出的仕女的面容更优雅、精致,在刻画衣纹时,显得更为飘逸自然。


傅抱石也不是全照搬前人,他在“高古游丝描”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抱石皴,他用笔更快,还采用了很多破锋、飞白的手法,给人一种“动”的效果,画面富有韵味。


除此之外,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尽在阿睹中”,也给了傅抱石许多启发。傅抱石特别注重眼神的刻画,在《湘夫人》中我们看到,傅抱石先用淡墨去勾勒眼睛的轮廓,再以较浓的墨填充眼皮,瞳孔又用淡墨填写,湘夫人执着坚毅的精神传神写照的呈现在纸上。


今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我来带大家梳理一下。


傅抱石除了山水画,在人物画上的造诣也很深。《九歌图册》是他受到郭沫若《屈原赋今译》的启发,为《九歌》创作的一系列人物画。傅抱石用场景来衬托人物,这是《九歌》画里的一大创新。


除此之外,通过对《湘夫人》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在创作人物画时,傅抱石充分吸收了顾恺之“高古游丝描”的画法,并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特色“抱石皴”。而对眼神的描绘,也是他人物画的精髓所在。


傅抱石曾说,《九歌图册》花费了他太多心力,“此生绝不可能再经营第二次”。但即使如此,傅抱石仍然殚精竭虑,在他坎坷的创作生涯中,为后人留下许多艺术珍宝。


感谢你的收听,一期一画作,我是徐骥,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么箫声

    画经典巨著《楚辞》-《九歌》中的人物,也是受重要人物(郭沫若)的影响。这让人思考一个有意思的交际法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共鸣回应谓“知音”,最崇高的友谊存在形式。

  • 听友19537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