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 林风眠《仕女图》:辗转四地,看“林风眠体”的独特面貌

073. 林风眠《仕女图》:辗转四地,看“林风眠体”的独特面貌

00:00
08:29

本期主要画作 


【作品】仕女图

【作者】林风眠

【年代】近代

【材质】纸本水彩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徐骥。今天我们开始聊聊画家林风眠。


林风眠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曾是杭州国立美术学校,也就是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的第一任校长,是提倡中西融合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启蒙者之一。


但和徐悲鸿推行的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不同,林风眠的绘画风格更接近于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等。这和他早年的留学经历有很大关系。


与徐悲鸿一样,林风眠早年留学法国,曾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入学院派画家柯尔蒙的工作室学习。毕业后,林风眠开始了近一年的德国游学生活。在这次游学中,他接触到了当时流行的后印象派主义、表现主义等绘画风格,这给他之后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林风眠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以禽鸟、风景、仕女三大经典主题绘画的成就最高。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林风眠的仕女画。


其实在之前的节目中,我已经讲过很多仕女画了。例如最早的张萱,顾恺之,到近期的常玉、傅抱石,他们的仕女画都自出机杼。那林风眠呢?相较于前者,他的仕女画更像是一个单独的体系,有着明确的发展规律和鲜明的艺术特点,甚至还被冠名“林风眠体”。


一切都要从1938年开始讲起。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林风眠辞去艺术学院校长的职务来到重庆。他以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用艺术代宗教”作为人生目标,一头扎进艺术的海洋里,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开始涉足仕女画。


在重庆时,林风眠的仕女以水墨画或水彩为主。他常常用线勾勒,淡墨填充的方式描绘人物;而背景则用大片留白,鲜有色彩。


林风眠 《吹笛仕女》


这个时期的作品,以《吹笛仕女》较为典型,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的仕女长脸细眉,神情恬静。虽然肤色是用少见的赭石色染成,但无论是构图还是神韵,都透露着浓重的东方气质。


这一时期,林风眠只是在对仕女画这一全新的题材进行探索,自我风格还未成形,更难以推陈出新。


他的朋友曾回忆到,那时的林风眠,把买来的猪肉和蔬菜往锅里一丢,就能足不出户吃上好几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余的时间。林风眠都坐在桌前摆弄纸墨,探索仕女画的造型用笔。可见,正是这一时期艰苦的练习,为之后“林风眠体”的独特面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林风眠回到了杭州。结束了在异乡孤独的失意时光,能与家人、朋友团聚的林风眠,绘画风格也随着心情的开阔有了改变。这时候,林风眠开始尝试现代装扮的仕女画创作,他的模特很多都是亲朋好友,因此在神情和动作上,都比以前的作品更加活泼生动。


林风眠 《花间仕女》  


除了人物造型,林风眠还在画面中加入了更多颜色,水墨反而退居次位。例如他的《花间仕女》,色彩的构成参考了“印象派”的颜色方法,画面背景加以红、蓝、绿来增添少女灵动的气质。


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比之前有所进步,但这一时期的作品线条仍然较为生硬,色调也不够通透,没有充分体现中西绘画的大融合。


1951年,林风眠从杭州来到上海,与妻子、女儿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一时期,林风眠又开始大量创作古装仕女,他的“林风眠体”也趋于成熟。那究竟什么是“林风眠体”呢?我来详细给大家讲讲。


林风眠的仕女画审美,偏向于明代兴盛的那种“瘦若无骨,弱不禁风”的女性形象。我们以他的《琵琶仕女图》为例。


《琵琶仕女图》


尖下巴,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小嘴是林风眠笔下仕女五官的标配他有意将仕女的脖颈拉长,我推测这有可能是受到西方某位近代画家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画中仕女的发髻随意松散,细碎的刘海贴在额上,有一点像中国传统皮影戏里的人物形象。


这样借鉴了东西方人物造型的特点,可以说是林风眠的独创。


《读书仕女》


1977年,林风眠移居香港。《读书仕女》便是他那一时期的作品,虽然画中还是我们熟悉的仕女面容,但不同的是,少了一些灵动和活泼,少女静静地坐着,微微颔首,似乎在沉思着。


为什么会有这样气质上的转变呢?这是因为,经过漫长的曲折,古稀之年的林风眠,创作开始转向内向、平和。他更专注于自身情感和精神的表达。他笔下的仕女们也因此似乎增添了自己的心事。


但是,仕女凝重的神色下,却仍然透露着纯洁和坚毅,就像林风眠自己,即使遭遇困境,也仍旧保持初心,在艺术道路上不懈探索


梳理完林风眠仕女画中人物形象的变迁,我还想给大家讲讲它的构图,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欣赏画的角度。


中国画传统的构图方式,是以立轴或长卷为主的,观众一边拉开卷轴一边欣赏,可以达到“可游可观”的视觉效果。而林风眠的仕女画几乎都采用了方形的画纸、画布,这种构图方法摆脱了的束缚,将重点拉回到了二维平面中的笔墨上,更具有现代语言。同时,方形常常给人一种稳重、平静的感觉,这也是林风眠所追求的审美境界。


在人物的营造上,林风眠也有自己典型的方式。首先,是对角线式。例如上面我提到的《读书仕女》,这是表现人物最经典的方式。其次,是端坐姿势类似于金字塔型,比如他的《紫衣少女》,少女盘腿而坐,手上捧着一朵莲花,这也是林风眠后期仕女画最典型的构图样式。



《紫衣少女》


我们可以猜测,金字塔的人物构图一般都出自于佛教的洞窟壁画当中。林风眠正是因为深入研究学习了敦煌壁画,从女性菩萨的形象中找到了灵感,并在传统的佛教图式中加入现代元素。仕女画中端坐着的女性形象,便是他身体力行地推动水墨人物画的创新代表。


因时间有限,林风眠的仕女画我今天就讲到这里。现在来复习一下。


我今天主要讲了,林风眠的仕女画一共经过了重庆、杭州、上海、香港四个时期,从探索到成熟,其中的艺术风格也随着他人生境遇的转折而发生改变,逐渐形成了瓜子脸、丹凤眼的“林风眠体”仕女画风


除此之外,林风眠仕女画的构图也很有特点,方形的画面和端坐着的人物,充分体现了他中西融合的艺术主张。林风眠吸取了西方绘画的营养,再转而实践到中国传统绘画中,他不愧为中国新美术践行的先行者。


下期我将会继续讲林风眠的禽鸟画。


感谢你的收听,一期一画作,我是徐骥,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